代源力
摘要:教學質量要提高相應的教學方法就要改進,目前我國還存在許多生物教學的問題,阻礙了初中生物教學的進步。因此需要進一步進行改善,使得該項策略真正能夠改善生物教學質量。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靈活轉變,對師生教學研究意義深遠,需要認真探索和積極研究該項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生物;模式探究
引言:初中生物學有很多易混淆的理論知識。由于過去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學習的積極性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因此需要將啟發(fā)性教學策略引入我國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需要老師們全面的思考和借鑒真正對學生有效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一、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的主要特征
1.趣味性
趣味性就是將生物知識通過生活化的轉變變得充滿趣味。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就是針對以往傳統(tǒng)的概念講解,重點引入生活化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2.互動性
師生的互動不僅是局限于在課堂上,在課堂下教師因為教學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要通過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知識而不去與學生交流互動,對于學生來說知識點的理解是片面的,與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相比,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更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3.問題性
問題的引導是學生發(fā)出的求知信號。好奇是學習知識的根本驅動力,實踐和理論則是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的一項重要結合。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就具有問題性的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問題才能得以解決,在解決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二、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的實際應用
1.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所謂的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轉變,當前的重要教學課題主要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學習《魚》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來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么同學們知道嗎?”“魚類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呼吸呢?”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們可以自主討論,教師讓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這種問題互動的方式很容易改善課堂沉悶的學習氛圍,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
2.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與多媒體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多種多樣趣味性強的教學技術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枯燥乏味的知識點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將概念轉化為生活化的應用,極大的發(fā)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借助多媒體將生物進化過程生動的展示給學生,學生覺得既有趣又真正將知識點了解的透徹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社會行為》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成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向學生展示與白蟻族群相關的紀錄片,在紀錄片的畫面與講述中讓學生了解到白蟻的族群結構,及不同類型白蟻的在族群中的功能特征。這種群體性生活就是一種社會行為,學生在進行視頻觀看的過程中感官受到刺激,加深他們對族群與社會行為的認識,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深入淺出比擬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在一些概念性較強的生物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例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生展開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知識的趣味性。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要滲透于教學的各個方面。例如,在學習《真菌》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真菌。在日常生活中,吃的很多食物都是真菌,如金針菇、平菇、木耳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這些食物與常見植物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感受到真菌是沒有葉綠體的,以此讓學生了解真菌的特征,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理解。
結束語: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其實不僅僅只是一個教學模式,更是一種需要我們深入探究的策略方法,其精髓現(xiàn)在已經被廣大初中生物老師所掌握。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聯(lián)想形成一定的情感認知,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及積極性,還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生物學知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檀勤彤.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8):275-276.
[2]趙革.解析初中生物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20(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