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紅
摘要: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園在治理“小學化”傾向的過程中存在“治標不治本”的現(xiàn)象,“標”指的是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顯性表現(xiàn),“本”指的是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隱性表現(xiàn)。本文立足于幼兒教育教學角度,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進行研究,希望以下內容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教育策略
引言:幼兒園一邊要滿足教育行政部門的去“小學化”要求,一邊又要在市場競爭中滿足家長的要求。在專業(yè)性和商業(yè)性的博弈中,幼兒園為了滿足各方的要求,一邊大聲吆喝要去“小學化”,一邊試圖將“小學化”合理化。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越發(fā)重要,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xiàn)狀
1.“小學化”治理“治標不治本”
研究者歸納出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狀的14個表現(xiàn)類屬,其中較為顯性的表現(xiàn)有7個,分別是:教學內容、家庭作業(yè)、活動形式、游戲資源數(shù)量、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教研制度和家園合作形式;較為隱性表現(xiàn)類屬有7個,分別是:課程設置、師幼關系、游戲資源適宜性、教育教學水平、教研水平、家園溝通內容和引領作用。通過對上述14個類屬的分析,研究者發(fā)現(xiàn)顯性表現(xiàn)除了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持證率外,其余都表現(xiàn)出去“小學化”的顯著成果。但隱性方面的表現(xiàn)整體較弱,從課程到家園共育,五個維度都表現(xiàn)出幼兒園缺乏內涵發(fā)展的內驅力。所以出現(xiàn)了不教小學課程內容,但課程設置仍不科學;不追求知識技能強化,但仍然是以教授知識為主的高控課堂;雖然設置了區(qū)域投放了材料,但材料的投放不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等問題。
2.試圖將“小學化”現(xiàn)狀合理化
合理化的途徑也有許多,比如家長需求合理化、經驗合理化等。在實地走訪 Z 市某區(qū)幼兒園時,研究者隨機推門進班,看到所有幼兒叩手等待,詢問園長后得知,幼兒園給每個班級配備機器人,每個幼兒在喝水、上廁所、吃飯前需要在機器人前面刷卡,幼兒此時在等待刷卡喝水。當研究者問到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園長說:“這不是要家園共育么,這樣孩子在這邊喝水家長手機上就知道孩子的情況,也知道孩子一天喝了幾次水?!边€說:“刷卡已經是孩子的習慣了,在入園時要培養(yǎng)常規(guī)?!睂⒂變捍罅康南麡O等待時間套上“家園共育”“常規(guī)養(yǎng)成”等看似合理、科學的術語,從政府文件中來看,這樣的現(xiàn)象貌似套不上任何一條“顯性小學化”的特征,但是從“隱性小學化”角度來看,這樣的師幼關系、一日活動組織都是在浪費幼兒主動發(fā)展和游戲的時間。這只是幼兒園小學化狀況的冰山一角,經過科學術語的包裝,這些現(xiàn)象幾乎都可以找到所謂“正當性”的解釋說明。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
1.注重保教結合,教育方式去“小學化”
保教并重是幼兒園教育的特點。要求區(qū)內各園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依據,遵循幼兒的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彈性作息時間,依據幼兒活動的進展進行彈性管理,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資源,追隨幼兒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引發(fā)真正的學習。堅決杜絕集中讀寫、集體訓練等“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積極進行課程園本化、班本化的探索。例如:F 街道中心幼兒園在周邊租用2畝多地,掛牌成立“園外種植體驗基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能夠走進田野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條件。陽春三月,基地正式掛牌;暮春四月,幼兒親自種山芋、種菜瓜;仲夏六月,菜瓜喜獲豐收;初冬十一月,收獲山芋;仲冬十二月,一起種下油菜……伴隨著四季更迭,幼兒在勞作的辛苦和甘甜中感受著大自然對人們的饋贈,也感受著收獲的喜悅和成就。
2.開展多元分析,教育評價去“小學化”
在實施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各園開展多元分析,積極做到教育評價去“小學化”。H 街道中心園在積極做好幼兒園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專項“幼兒作品評價”的實施和研究,針對幼兒各年齡段的各類作品,通過幼兒近階段能力分析、作品呈現(xiàn)、對照《指南》分析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對幼兒的美術繪畫作品進行多元分析。在作品分析中,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關注幼兒情感的表達和宣泄,關注作品的主題和個性的呈現(xiàn),關注幼兒作品中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更為關注的是幼兒在過程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那種內心的情感體驗……J鎮(zhèn)中心幼兒園結合課程的實施,將“幼兒成長檔案”做出了不一樣的效果。在“金色的秋天”主題活動中,幼兒撿落葉、拾稻穗、挖山芋、創(chuàng)編詩歌等各項活動的靜態(tài)照片和動態(tài)視頻以二維碼的形式在“幼兒成長檔案”同期呈現(xiàn),加上幼兒在活動中的“我們的感悟”、老師的“活動寄語”等小欄目,不僅全面展現(xiàn)了課程實施的過程,也將幼兒在課程中的發(fā)展躍然紙上。
3.加強家園共育,家庭教育去“小學化”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幼兒園的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诂F(xiàn)狀,要求區(qū)內各幼兒園重視并加強家園共育工作,呼吁幼兒園與家庭一起做好幼小銜接,做到家庭教育的去“小學化”。K 鎮(zhèn)中心園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南》精神,召開“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專題家長會,通過講座和現(xiàn)場答疑的方式,使家長明白3—6歲幼兒需要什么,幼兒園應該教什么,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應該做什么,等等。幼兒園還嘗試利用微信不受時間、地點約束并能夠多方整合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構建了家長學校新的教育活動游戲模式——“家長學校微課堂”,通過多樣的家園交流平臺,助力家庭教育去“小學化”觀念與行為有效改變與融合。
4.擴大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
不同性質的幼兒園在教育資源、質量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現(xiàn)象。一般來說,公辦幼兒園的師資力量、教育質量、政策執(zhí)行效果要優(yōu)于幼兒園,其教育內容也大相庭徑。普惠性幼兒園為打破這個僵局開辟了一條道路。普惠性幼兒園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舉辦或政府委托舉辦,獲得財政支持、接受政府限價和監(jiān)督管理的非營利性的幼兒園。營利性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治理久治不愈,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監(jiān)管不到位,各個營利性幼兒園為保住生源不斷去迎合家長的需求,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不良競爭。這種集團化辦園模式,更利于政府有效監(jiān)管。同時,對園的園長、教師來說,政府統(tǒng)一監(jiān)管,統(tǒng)一把控教育質量,更有利于他們把握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目前,這一方面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也屢次發(fā)來捷報?!笆濉逼陂g,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4%,超額完成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普及普惠目標任務。擴大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是提升國家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學前教育事業(yè)的偉大目標,更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頑疾的一劑良藥。
結論:在積極落實以上措施開展課程建設的同時,區(qū)內幼兒園將會始終牢記使命,關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各項要素,努力將去“小學化”的策略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益瑄.幼兒園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方式探索[J].智力,2021(13):181-182.
[2]霍云風.兒童視角下的幼小銜接[D].河北大學,2021.DOI:10.27103/d.cnki.ghebu.2021.000766.
[3]孫卓.英國學前教育課程政策演進研究(1997-2017)[D].東北師范大學,2021.DOI:10.27011/d.cnki.gdbsu.2021.000353.
[4]張豫.幼小銜接現(xiàn)狀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1.DOI:10.27212/d.cnki.glnsu.2021.000793.
[5]王謙.國際學校幼小銜接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21.DOI:10.27778/d.cnki.gqhzy.202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