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摘 要:田徑運動能全面有效地發(fā)展人的速度、力量、柔韌性、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各項運動技能的形成,被公認為是其他體育項目的基礎。田徑內容教學在中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比重,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田徑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深入了解濱城區(qū)中小學田徑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各學校對新課標改革的落實情況。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田徑教學;現(xiàn)狀
引言
田徑運動一直是我國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是其他體育項目的基礎。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田徑教學的開展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能夠增強體能,掌握并靈活運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田徑運動技能;能培養(yǎng)田徑運動的愛好和興趣,擁有堅持鍛煉的好習慣;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xiàn)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對群體健康和個人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一 新課程標準的定義及實施目的
1.1.1新課程標準的定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1.1.2中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實施的目的和新課標田徑教學對中小學生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田徑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田徑內容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堅持運動鍛煉的好習慣,使中小學學生形成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新課標背景下田徑教學內容的選擇
調查發(fā)現(xiàn)新課標背景下濱城區(qū)中小學在田徑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提出了淡化競技技術體系,為提高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根據(jù)中小學學生的特點和田徑運動的特點所選擇的田徑運動項目必須具有實用性、健身性、娛樂性和競技性。小學1—3年級的授課內容中50M、立定跳遠、投沙包所占的比例很大,4—6年級的授課內容中100、200、400、800、跳遠、跨越式跳高、鉛球所占的比例很大。50M、跳遠、立定跳遠、跳高是大多數(shù)小學老師教授的主要內容。小學生的技能水平有限,所以老師不選擇三級跳遠和背越式跳高。總之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加注重新田徑運動項目的開發(fā)、重視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注重田徑項目的趣味性和實效性相結合。
2.3新課標背景下田徑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
濱城區(qū)中小學田徑教學組織方式正向綜合化發(fā)展,大多數(shù)老師在田徑教學中有意識的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有選擇性的組合在一起,不是單獨的一種組織形式。新課標背景下濱城區(qū)中小學田徑教學組織形式變的多樣化,班級的隊形不再是單一的兩列橫隊、四列橫隊,上課時的隊形會根據(jù)授課內容的不同而改變隊伍的形狀。濱城區(qū)中小學的教師在田徑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中更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學、自練能力。
2.4新課標背景下田徑教學場地、器材的變化
新課標的實施使田徑教學的目的不僅僅限于田徑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讓學生在一中愉悅的氛圍中達到健身的效果。為了迎合新課標的宗旨教師在教學中對游戲素材進行整理、分類與相關的田徑運動技術相結合,拓展開發(fā)出新運動項目,這就對田徑教學場地和器材有了新的要求。新課標淡化了田徑教學的競技性,所以教師在選擇器材上不再使用危險系數(shù)高的器材,比如把鉛球換成實心球、把金屬質標槍換成竹竿的。有些老師為了減小學生恐懼心理,在教授跳高項目時,用一根橡皮筋代替原有的跳高橫桿,既安全又能達到教學目的。
三、結論與建議
3.1目前新課標實施的效果很好
由于新課程標準推行的速度比較快,濱城區(qū)各個中小學又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有些學校的很多配套工作還未能及時到位,但大多數(shù)的學校實施的很好。濱城區(qū)大部分的中小學在新課標背景下對田徑教學進行了改革,就現(xiàn)在來看改革的成效很好。新課標背景下濱城區(qū)中小學的田徑教學內容、組織方法及評價體系都有了改變,這些改變都有利于新課標田徑教學在中小學中順利的開展。
3.2新課標實施中的學校的設施是主要限制因素
濱城區(qū)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見成效,再實施過程中有很多因素限制新課標改革的進度,比如有教師的因素、學校的因素、學生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學校的設施占最重要的原因。
3.3提高體育教師的田徑教學水平
提高體育教師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師對田徑教材的開發(fā)能力;提高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師要花時間研究教育和教學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田徑教學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田徑課程教師隊伍,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善教師的教育思維模式,提升教師的文化道德修養(yǎng),加強教師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的認知能力,適應體育教學發(fā)展的總趨勢。
3.4優(yōu)化田徑教學內容
對田徑運動項目資源的進行合理開發(fā),要使田徑的內容和形式即具娛樂性、趣味性,又能充分發(fā)展學生的運動技能。
3.5改進田徑教學方法
田徑運動項目本身比較枯燥無味,更需要教師用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情緒,積極實施快樂教學法,系統(tǒng)教學法、分解教學法等新型的教學方法。
3.6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體育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的過程,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運動參與,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互助的教學氣氛。
參考文獻:
[1]何元春,葛寧,等.教育建?!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之理性選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5).
[2]蔡志堅.試論田徑運動中審美價值[J].湖北體育科技,2002,21(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