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淑華
摘 要: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新課程改革針對朗讀教學提出了表演性的方式,旨在結(jié)合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特點,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的朗讀訓練,讓小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興趣范圍內(nèi)學習,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小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情感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雖然部分教師會按照新課程標準開展課堂教學,但是實際上還達不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表演性朗讀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能夠有效改善小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達到小學教學的基礎(chǔ)目標。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進行簡要的探析。
一、表演性朗讀的概念
隨著教育部門對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重視程度的逐漸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積極引進了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有效改善小學生語文基礎(chǔ)知識薄弱的問題。雖然表演性朗讀是一種根據(jù)小學生的興趣開展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按照相關(guān)的教學要求對小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很多小學生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會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束縛,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展開自身的興趣,因此就有了表演性朗讀概念的提出,并且當前我國很多學校都運用了這一方式。雖然表演性朗讀是以學生興趣為主開展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需要配合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參與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學生在進行表演性朗讀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表演的相關(guān)知識,在朗讀的過程中加入自身的情感,并且要利用面部表情傳達出朗讀情感,這樣才能將朗讀內(nèi)容進行完整的傳達,從而實現(xiàn)表演性朗讀的目標。
二、表演性朗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表演性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最基本的就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占據(jù)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會將自己擺在課堂主體的位置,導致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受到限制,與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教學方式相違背。表演性朗讀的特點就是學生需要加入到朗讀過程中,發(fā)揮出其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并且在相關(guān)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都需要親身參與進去,從而使得小學生的主觀感受能夠得到體現(xiàn),強化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表演性朗讀是符合當代小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小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學習優(yōu)勢,并且表演這種形式可以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較大的作用。
三、表演性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開展
1.合理選材
對小學表演性朗讀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適當?shù)慕滩膬?nèi)容,讓小學生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實際表演提升其體會教材內(nèi)容的能力,這對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現(xiàn)力具有較大的作用。當前,很多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還達不到小學學習標準,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錯誤,而表演性朗讀則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表演感受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從而理解文章表達出來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小學生表演出文章中的具體情節(jié),從而認真體會人物之間的對話,并且通過對重點內(nèi)容的反復朗讀理解文章表達的含義。
2.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是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chǔ),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對其進行合理的朗讀訓練。表演性朗讀注重的是學生通過表演性朗讀能夠提升其整體的朗讀能力。注重朗讀節(jié)奏和情感的把握,在實際的朗讀過程中,控制好節(jié)奏和情感帶入,這樣在表演性朗讀的過程中才能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比如,教師在進行《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感受其中的內(nèi)容,然后挑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句子或者段落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這篇文章的感情表達是比較強烈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對語速和節(jié)奏的把握掌控其中的思想感情,為表演性朗讀打好基礎(chǔ)。
3.選擇表演性朗讀的學生
表演性朗讀的形式可以有單人表演性朗讀和多人表演性朗讀,單人表演性朗讀是學生一個人在沒有他人配合的情況下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表演朗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將不同的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學生,爭取為每一個學生給予獨立朗讀的機會。多人表演性朗讀則是將文章中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小學生來扮演,深受小學生的喜歡,學生可以很快的進入文章情景之中,將自己融入到角色里。
4.強調(diào)情感
表演性朗讀之所以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小學生語文基礎(chǔ)知識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主要是因為它能夠帶動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懷著情感去學習,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自主的參與到語文課堂當中。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很容易形成一種“朗讀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在朗讀的過程中比較一板一眼,沒有將感情融入到朗讀當中,枯燥乏味的內(nèi)容會大大降低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無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表演性朗讀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效的避免了這些問題,強調(diào)學生使用真實的情感進行朗讀,根據(jù)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情感,形成自己獨特的朗讀風格,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5.表演性朗讀讀的評價
通過學生的表演性朗讀,語文教師必須要進行及時的評價。評價不僅是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而且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應該貫穿于學生表演性朗讀的整個過程,學生在表演性朗讀的過程中遇到的錯誤,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引導改正,并行進行客觀的公正的評價。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其他學生來評價,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接受老師和學生的意見,提高自己的表演性朗讀技能。
綜上分析可知,表演性朗讀是一種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合理的運用能夠推動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穩(wěn)定提升。表演性朗讀能夠推動學生、教師、文章之間的溝通,引導學生進入到人物角色當中,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對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主觀能動性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邱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馬春媛.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研究[J/OL].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