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亞莉
摘 要:2014年起,我國實施了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在多個地區(qū)推進了高考改革的各項制度,并將其落實于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應對高考改革,教育教學方案也進行了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引進了各種新的制度,對高中班級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诖?,文章分析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班級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一些新思路,強化班級管理。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班級管理;高中;對策
引 言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也迎來了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一些省份推行選科制,除了必學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主科,學生還可以另外選擇三門副科,如此選擇共有12種組合,相對于傳統(tǒng)的文科理科制度,新高考改革后的選擇更加多樣化。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一些學校實施了走班制以滿足學生日常學習需求,但是卻增加了班級管理的難度。班級學生與班主任缺乏有效的溝通聯(lián)系,且走班制的流動性強,班級整體的凝聚力不足,也會影響到班級管理各種方案的落實[1]。為了強化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根據(jù)新高考模式的特點,優(yōu)化管理方案,采取一些恰當措施,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得到學生的支持和配合,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班級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
(一)走班制弱化班級凝聚力,加大管理難度
一些省份受到新高考改革的影響,采取了走班制這一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課表,到指定的班級上課。由于選擇不同,每個學生的課表也不相同,這就使得走班制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每個班級聚在一起學習的時間比較少。久而久之,同一班級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少,甚至讓學生對同班同學感到陌生,一些班級集體活動也不能順利開展,還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開展。走班制弱化了班級的凝聚力,長此以往,容易讓學生缺乏集體榮譽感,缺乏團隊合作精神,而且一些學生會由于走班制而放松自己,沒有認真完成各項作業(yè)[2]。班主任也無法準確有效地掌握自己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這會加大班主任的管理難度,難以開展統(tǒng)一管理,影響一些方案的落實。
(二)德育工作缺乏針對性
在原有的模式下,學生群體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了解。班主任可以從日常管理、集體活動、日常學習等多個方面入手來開展德育,使德育活動具有針對性。但是實施了走班制后,每個學生的活動時間不固定,班主任開展管理活動的時間變少,無法充分掌握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德育的針對性工作落實不到位。再加上部分班主任過于注重學生分數(shù)的提升,缺乏對學生心理、道德素養(yǎng)等的引導和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學生配合度不高
實施走班制之后,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溝通交流逐漸減少,班主任無法掌握學生的身心健康情況和學習情況,而學生也無法理解班主任的各項工作,導致在管理工作中,一些學生表現(xiàn)出了消極情緒,甚至抵觸班主任的管理,影響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設。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缺乏良性引導,身心未能獲得健康發(fā)展,拒絕和班主任交流,讓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工作難以進行。相較于之前集中管理下的班級來說,走班制的實施增加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四)量化管理過度
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過于注重班級整體成績的提升,制訂各項規(guī)章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量化管理過度,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行為,遏制了學生的天性,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在量化管理制度下,為了獲得好評或者不被懲罰,就會過于看重分數(shù)。久而久之,分數(shù)成了學生的動力,雖然能夠激勵學生學習,但是由于其過于功利化,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片面追求分數(shù),實際上否定了學生的個人能力,僅用分數(shù)代表學生的能力并不科學。比如,班主任在班級中張貼學生的分數(shù)排名,以期起到激勵作用[3],事實上,這種方式卻有可能對排名比較靠后的同學造成打擊,降低他們的學習信心,甚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缺乏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一些高中班主任雖然建立了家長群,但是并沒有和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只是在群里分享學校規(guī)定等,并未充分發(fā)揮家長群這一功能優(yōu)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缺乏家長的介入,班主任不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家長也僅僅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等。這一情況會增加班主任班級管理難度,尤其是學困生,教師缺乏與他們的家長的溝通,就難以對學困生的情況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無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來提升他們的成績。而部分家長采用“唯分數(shù)論”,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如果教師缺少和家長的溝通,也難以幫助這部分學生調節(jié)心理壓力。缺乏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會影響教師對學情的研判,也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班級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優(yōu)化走班制,提高學生自主性
受到新高考改革影響,部分高中采取了走班制的形式,設置各種課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便于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學校需要對走班制進行優(yōu)化設計。對此,學??梢越W習小組和學生監(jiān)管小組,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將選擇同樣科目的學生劃為同一小組,由小組長帶領及時到教室學習課程,并與任課老師及時溝通反饋學習效果和提交作業(yè)。班主任定期與小組長進行交流,了解該小組的表現(xiàn)情況,給予一定的獎勵或者懲罰,以此來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在每學期正式上課之前,班主任會根據(jù)課表設計來劃分小組,選擇一位具有責任心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要負責組員的簽到、作業(yè)的提交、日常學習表現(xiàn)記錄等一系列工作。班主任可以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激發(fā)各小組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覺學習,努力學習,養(yǎng)成良好、自覺的學習習慣[4]。但是一些學校規(guī)模較小,師資力量匱乏,難以支撐走班制的運行,因此學校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師資和學生選擇科目的情況,做好分配工作,在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同時,降低班級管理的難度。B8BA4E1B-13E7-4E67-8F90-51B88794A7F4
(二)建立導師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導師制指的是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一名老師作為自己的導師,由導師負責學習的管理,每位導師可以帶6—8名學生,定期與學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導師不僅是老師,同時還是學生的朋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導師應當注重與學生進行友好的交流互動,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走進學生內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獲得學生的配合后,可以積極落實各種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學??梢赃M行統(tǒng)籌管理,為每位老師分配6—8名學生,并在每周三開展導師活動,由導師負責帶領自己的學生進行學習或者參與其他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導師可以詢問學生近期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的困擾,并提供指導意見。這些活動能夠拉近學生和導師之間的距離,便于導師輔助班主任開展有效的管理工作。
為了確保這一制度的有效實施,學校需要完善導師管理制度,明確對導師的各項要求,提高導師的重視程度,使其加強自身學習,規(guī)范自身行為,明確主要工作內容,更好地管理、引導、教育學生。例如,學??梢粤炕瘜煹墓ぷ鞒煽儯纬梢欢ǖ募顧C制,進行有效考核,確保導師制的穩(wěn)定運行,對一些優(yōu)秀導師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不斷激勵導師,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團隊。
(三)借助信息管理平臺,實施動態(tài)管理
從設計走班制到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學校可以專門構建信息管理平臺,下發(fā)各項任務,了解各個班級的動態(tài)情況,更有效地管理各個年級和班級。在走班制的模式下,班級的學生大多處于流動狀態(tài),脫離了班主任的監(jiān)管。這時可以利用信息管理平臺發(fā)布各項任務,發(fā)布教學通知,也鼓勵教師借助線上平臺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線上提交、教師在線上批改,讓班主任能通過平臺掌握自己班級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從而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及時解決學生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同時,信息管理平臺上的大數(shù)據(jù)可以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表現(xiàn)進行統(tǒng)計,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良好或者不良的轉變,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工作,有效提升教育和管理質量[5]。
(四)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間,實現(xiàn)教育目的
德育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走班制模式的影響,德育的效果可能會減弱。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拓展德育工作的時空性,讓德育對象由原有的一個班級改為同一年級學生,在不同班級之間開展德育工作。而任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地滲透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在生活中,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也需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對學生一些錯誤行為進行科學引導,將德育工作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實現(xiàn)德育的目的。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文中挖掘德育素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也可以讓學生就相關主題進行寫作,了解學生的認知,對一些錯誤思想進行糾正,提高德育的效率。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新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等全方面開展德育工作,比如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發(fā)送關于德育的文字內容或者小視頻等,讓德育滲透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強化教育效果。
(五)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強化管理力度
學校需要建立權責分明的教師責任制,細化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具體職責。班主任需要明確自身的責任,積極承擔責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任課老師也要承擔一定的管理責任,與班主任溝通,分擔管理壓力,并及時反饋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共同制訂管理制度。班主任在針對班級管理制訂各種規(guī)章制度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引導學生參與到這一過程中,通過投票共同制訂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實施民主管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成立專門的監(jiān)管小組監(jiān)督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時將制度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制度內容存在問題,也可以及時改進。民主管理能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六)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關注班級的整體走向,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建設。在班級文化形成的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班主任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定期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做好人生規(guī)劃,提高對自我發(fā)展的重視程度,以讓他們積極配合班主任開展各項工作。班主任也可以從細微之處入手,采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來打造班級文化。比如,定期開展文化活動,帶領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激發(fā)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了解國家時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和世界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其積極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定期開展一些辯論會,辯論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認知,建立辯證思維。這些活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形成獨特的班級文化品位。
結 語
受新高考改革的影響,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也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學校應當充分認識班級管理所面臨的各種困境和挑戰(zhàn),優(yōu)化走班制的設計,引導學生自主管理,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學校可以通過建立導師制,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動態(tài)管理;可以將德育工作落實于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管理中,拓展德育的時空性。此外,學校還需要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有效屏障,督促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一系列措施的落實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督促學生認真學習,解決學生存在的各類問題,提高班級凝聚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唐永波.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2021(03):193.
石文君.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班級管理工作應對策略[J].中外交流,2021,28(04):196.
武岳,鄭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班級管理問題及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2018(31):179-180.
王鈺.新高考背景下“學院制+導師制+走班制”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0(06):163-164.
周嬋娟.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班級管理工作應對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04):994.B8BA4E1B-13E7-4E67-8F90-51B88794A7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