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江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歷史時期,體會那一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
2、根據(jù)詩歌意象,再現(xiàn)詩人營造的意境,把握詩歌手法和情感,獲取審美體驗;
3、深入挖掘詩歌的內(nèi)涵,追求真理,擁抱未來;思考“青春的價值”,獲取真正的青春動力。
教學重點:分析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學難點:詩歌比較閱讀。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賞析
一、朗誦詩歌,整體感知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以把握詩意。
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
啊?。×眩×?!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詩意分析:
詩句贊美毀壞舊世界之力、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雄強之力。號召人民努力奮斗。
“五·四”運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勢,沖毀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堤壩,同時以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力圖建設(shè)一個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xiàn)代文明。詩人火熱赤誠的心,澎湃激揚的熱情一覽無余的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2、詩歌運用哪些意象表達情感?
怒涌的白云、壯麗的北冰洋,可以推倒地球無限的太平洋滾滾的洪濤
意象分析:
詩人的想象境界宏大,氣勢磅礴。他想象自己站在九天之上,俯瞰這個宇宙:
白云,在晴空中怒涌,風云變幻,歷史的天空即將變換主題。海洋,具有無窮的浩瀚之力。滾滾洪濤、滔天巨浪,可以把地球推到。
二、引申鑒賞(一):
一種狂暴的激情,蕩滌著詩人的心胸,它喚起了人們對自身力量的審視,它激起了人們要以全部生命力量去摧毀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
可是,可以站立在地球邊上推到地球的,是否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嗎?
尼采的超人哲學中說:超越自我,超越弱者,主宰平庸。
面對人類巨大的痛苦和巨大的希望,上帝由于過分仁慈而死掉了,新的生物必將誕生,那就是超人:他們是真正的精華,他們最能忍受痛苦,他們最有力,最雄厚,最獨立,最有膽量,他們以冒險為樂;他們專門選擇強者與之斗爭。超人可以毀天滅地,創(chuàng)造新生。他們是屋大維、拿破侖、毛澤東。
引申鑒賞(二):
滾滾洪濤,固然偉力無窮。但作為詩人的郭沫若,更崇拜藝術(shù)的力量。經(jīng)歷了萬水千山、滄海桑田,它還是會讓你感情洶涌,他摧毀著舊世界,終將建立另一座金碧輝煌的理想之城,他們是魯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
《紅燭》賞析
朗讀詩歌,重點研究1、2、4、9詩節(jié)
三、第一詩節(jié)研讀、
紅燭??!??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1、詩人到底想和紅燭比什么?
紅燭火熱赤誠,具有犧牲奉獻精神;聞一多捫心自問,為了國家的強大、人民的覺醒,真的有勇氣可以毫無保留、毫不退縮地剖出自己的心,獻出自己的一切嗎?
當?shù)谝慌裰鞲锩臼壳镨獮榱朔磳η宄饨ńy(tǒng)治死在屠刀之下時,一個叫華老栓的小市民,在刑場上用饅頭蘸了她的鮮血,回家給兒子喝,據(jù)說可以治療癆病;
當她吶喊“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 ”,無論是花白胡子的老人,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都說她瘋了,早該把她打死。(魯迅《藥》)
當一個人吐出來她的心,想照亮黑暗,結(jié)果,人們害怕得什么似的,就用腳踏在那顆高傲的心上……于是它就碎散成為許多火星而熄滅了(高爾基《丹柯》)
面對這些,真的有勇氣可以毫無保留、毫不退縮地剖出自己的心,獻出自己的一切嗎。
二、自然過渡到第二詩節(jié),所以聞一多在問自己: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誤再誤;矛盾!沖突!
2、當時的世人是什么樣的?
紅燭??!??既制了,便燒著!??燒吧!燒吧!??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
三、研讀第四詩節(jié):
3、世人是什么精神狀態(tài)?
(1)盲目樂觀。阿Q以自己的一套精神勝利法“笑傲江湖”,做到自娛自樂。"被人打了,不能反抗,說是"兒子打老子";蒙冤入獄,被判死刑,簽字畫押,叫阿Q畫圓圈畫不圓,他馬上想“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
(2)他們沒有自尊和骨氣。
(3)麻木冷漠的看客。革命者行刑時她的同鄉(xiāng)們“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薄翱龋每?。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
他們并不為一條生命的逝去而嘆息,更不會因為這是一條革命者的生命而有所警覺.
四、研讀最后詩節(jié)
4、如何認識奉獻精神?
紅燭??!“莫問收獲,但問耕耘?!?/p>
聞一多所說的奉獻精神,不是不通世俗的一時沖動,不是不計后果的孤注一擲,是看透了人世悲涼之后的奮不顧身,是認清了人的劣根性之后的悲天憫人。
戊戌六君子、秋瑾、鄒容、林覺民、李大釗、瞿秋白、聞一多,他們能夠戰(zhàn)勝內(nèi)心的彷徨,捍衛(wèi)真理與公正,保護弱小與文明,貧賤不能奪其志,威武不能屈其心,他們的行為操守為世人稱贊。他們?yōu)槊褡宕罅x,為人類良知,奮斗不息,是真正的奉獻者。他們死了,但依然活著,并將永垂不朽。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與《紅燭》比較閱讀
1、背景
·上篇1919年9、10月間作下篇1923年作;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爆發(fā)。中國人民進行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主題
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
摧毀舊世界
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
創(chuàng)造新生活
3、解決問題之道 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詩人?。⊥鲁瞿愕男膩肀缺?,可是一般顏色?
國家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人的問題,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通過藝術(shù)的力量,喚醒人的精神,改造人的靈魂。
4、意象
怒涌的白云、壯麗的北冰洋、無限的太平洋、滾 運用意象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來傳達感情。
5、表現(xiàn)手法 力喲!力喲!
燒吧!燒吧!反復起到強調(diào)主題(贊美力和奉獻)的作用。
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擬人,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把太平洋、紅燭人格化,讓他們實現(xiàn)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