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摘要: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讓當前人才培養(yǎng)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語文作為基礎課程,應當發(fā)揮其積極的育人價值,助力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同時也是困擾廣大學生的難點。新的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習作教學,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落實對學生的指導,從而增強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策略
習作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語文功底,同時也能夠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重視并強化習作教學質量,旨在更好更快地達成新課改要求的育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想讓小學生學會習作,愛上習作,教師首要分析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生習作問題
(一)興趣不高,缺乏動力
習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內容,既考查學生的語文功底,又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提升,但這也是困擾廣大學生的難點。很多學生對于習作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印象,反倒是將習作認為是一項繁重的課業(yè)負擔。究其原因,在于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策略極其單一,經常只是講完課上的內容后,為學生布置習作作業(yè),讓學生完成習作,卻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挖掘,教師所制定的習作訓練計劃并不科學,因而無法讓學生提起學習的動力。
(二)積累較少,無從下筆
不少小學生感到語文習作難度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平時的積累太少[1],習作時常常覺得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寫出來的不知道是什么,學生對習作一頭霧水,毫無規(guī)劃,自然也無法通過習作獲得提升,表達情感。語文新課標對中小學生的閱讀量做了要求,學生只有做更多的閱讀,才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有所感悟和體會,進而在自己的習作中將其表達出來。
(三)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
小學生語文習作還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很多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內容重復,毫無新意。小學生正是思維非常活躍、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極其豐富的時候,所以他們的表達和創(chuàng)作也應當充滿新意,但現(xiàn)實情況并非如此,主要就在于部分語文教師過度執(zhí)著于標準格式,缺乏對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作的鼓勵,并且針對學生的習作評價也沒有落實到位,使得學生的習作受到了很多局限,無法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文。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一)改進授課方式,激發(fā)習作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習作訓練和提升予以高度重視,將習作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同時改進過去單一的授課方法,依照對學生學情和需求的把握來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授課方式,融入學生感興趣的要素,從而在小學生心目中建立對語文習作良好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2],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教師教學把握習作要領,獲得習作技巧。例如,在講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和習作內容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來呈現(xiàn)課文內容,滿足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學生的形象認知可以和其抽象思考結合起來,刺激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課文描寫的分析。這一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那么,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時為其展示一些生動形象的描寫,教師這時候就可以和學生互動,提問學生“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你該如何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世界?”讓學生展開廣泛的討論思考,傾聽學生的回答。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完成從閱讀理解到習作表達的轉化,有了口頭表達的基礎,學生在書面表達中就能夠得心應手。
(二)加強閱讀積累,豐富學生作文內容
鑒于學生作文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的情況,語文教師就要強化學生的閱讀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課內外閱讀[3],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獲得更多優(yōu)秀的,有用的作文素材,從而在自己的作文中將其應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當語文老師講完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將自己在本課中學到的好詞好句摘抄記錄下來,在課外閱讀中,學生也可以在筆記本中摘抄記錄自己認為好的語段,課余時間中可以進行細致的賞析品味,從而獲得一些有用的表達技巧。學生的習作素材積累不僅可以來源于課內外閱讀,更可以廣泛聯(lián)系生活。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體會生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有趣的素材,平時可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體會、感受寫下來。
(三)鼓勵創(chuàng)意習作,發(fā)散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生正是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達的時候,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其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契機。語文教師要掙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局限,不要拘泥于標準答案和固定格式,而是要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創(chuàng)作和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習作中融入創(chuàng)意,寫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文章。教師平時在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延伸,比如根據(jù)課文中的留白讓學生思考后續(xù)的故事發(fā)展,引導學生補白,或者讓學生創(chuàng)設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四)完善作文評價,增強學生習作信心
完整的課堂教學必然離不開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評價是對教與學過程的概括、總結和反思,評價同時也是有利的教育時機。語文教師對評價工作予以重視,采取科學的評價策略,就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文習作的重視。在評價工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評價,相互評價,結合教師的綜合點評來幫助學生看到自己在習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各自具備的優(yōu)勢,從而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優(yōu)勢互補,改進各自的習作問題。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一定要通俗易懂,富有人情味,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增強學生繼續(xù)參與習作訓練的信心和動力。
三、結束語
習作是學生必須要學習并掌握的一門語文技能,小學階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夯實學生閱讀基礎,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刻地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習作素養(yǎng)的重要性,反思以往習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把握學生習作難點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讓學生提起對語文習作的學習動力,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習作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淑紅.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J].科幻畫報,2021(11):36-37.
[2]孫麗.小學生習作教學策略的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6):40.
[3]蔣花.小學生習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20(2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