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聰娜
摘要: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速度飛快,在推動經濟發(fā)展、信息技術進步的同時也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結構變革。微課 作為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出現(xiàn)的新興教學工具,具有便捷、內容精煉、主題突出等特點,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 生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探究微課高效運用方法,以便借助微課的合理運用深化學 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
關鍵詞:微課;初中生物;教學運用
前言:微課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可以說與我國新課改的要求不謀而合。微課能將學生注意力牢牢抓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參與教學活動,并在教師引導下學會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然而,教師在借助微課進行教學時,要對學生內心實際需求及個性發(fā)展規(guī)律有大致了解,對教學展開針對性設計,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問題,進而使教學更具實效性。
一、關注微課自身,優(yōu)化視頻設計
微課視頻的主題是否突出、針對性是否存在,以及視頻時長是否合適,往往都直接影響著微課對教學的高效支持作用發(fā)揮。如果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視頻具有針對性和突出的主題,學生自然能夠被視頻信息吸引,從而進行目標明確且主動的學習。此時,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出現(xiàn)明顯提高。所以,將微課高效運用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先設計高質量的微課視頻,同時,加強對視頻時長的合理控制。這是因為時長過長的視頻會消耗學生精力、造成知識點混亂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長過短的視頻無法清晰說明學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均有可能削弱微課的教學效果。不過,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物課堂上,對微課上述特征的控制,仍舊有一些教師做得不是很好,既沒有準確定位視頻主題和內容,也沒有注意控制其時長。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在組織微課教學活動之前深度分析課程知識,通過對課程內容展開分析,明確知識結構,確定需要在微課視頻中呈現(xiàn)哪些內容,并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視頻材料、形成微課。教師應將微課視頻時長控制在5-8分鐘,若知識點過于繁多或理解難度較大、需要進行細致講解,可以適當對視頻進行延時處理,以不超過10分鐘為宜。如此,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看視頻,聚精會神地展開學習,目光與思維被視頻中的生物知識吸引,自然而然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增強知識探究效果。
(二)關注預習活動,提前運用微課
好的開始可以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課程活動效率和效果。教師高效運用微課優(yōu)化初中生物教學,需要關注預習活動,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提前運用微課。通過該過程,學生優(yōu)化預習學習活動,提前實現(xiàn)對知識的簡單了解,能夠在課堂上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確定知識探究方向。反之,若預習不足,學生在課程開始后對知識仍舊感到陌生,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受到影響,高效微課教學目標必然難以實現(xiàn)。但是就目前來看,一些教師Vol.172022年6月第17期并沒有將微課很好地運用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沒有指導學生提前通過微課了解新知,學生雖然在課堂上借助微課視頻學習生物知識,但是仍然無法快速地進入知識探究狀態(tài)。這再次說明了初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高效運用離不開微課與預習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結合?;诖?,教師可以設計以輔助學生預習為主的微課,并將其提前發(fā)送給學生。結合教師提供的視頻材料預習新知,已然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的初中生不僅可以自主掌握一些簡單知識,還能對知識探究問題和重點形成清晰把握,這使得他們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圍繞問題進行提問、探究課程重點。教學從傳統(tǒng)的寬泛性講解知識轉向以答疑解惑、重點探究為主,針對性的指導意味著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隨之到來。
(三)借助微課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一旦遇到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時,注意力往往容易渙散,提不起太高興趣。而生物是一門需要通過實驗來揭示事物本質的學科,倘若學生的學習過于消極,對學生各項能力的發(fā)展極為不利。若教師將微課引入教學活動之中,借助微課對生物實驗進行展示,以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以此在其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激素調節(jié)”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借助微課對生物實驗進行演示。上課前,教師先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利用微課視頻播放含有甲狀腺素的飼料所喂養(yǎng)的蝌蚪,與沒有含甲狀腺素的飼料所養(yǎng)的蝌蚪進行實驗對比。觀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視頻中自行找出相關的結論,提升其探究興趣。隨后,教師再引入本節(jié)課當中有關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胰島素等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人體中的激素有個初步的認知。當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述結束后,將甲狀腺喂養(yǎng)蝌蚪的試驗進行重新播放,學生再次觀看視頻時便恍然大悟,懂得了試驗中設置對照組的重要作用,也知道了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人體發(fā)育和代謝的重要性,使其生物學科素養(yǎng)逐漸形成。從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通過微課使學生獲取生物知識的效率有著明顯提升,也為學生應用生物知識在生活中詮釋生命現(xiàn)象與生命規(guī)律鋪平道路。
(四)關注生物學家,培養(yǎng)學科興趣
對于初中生的生物學習來說,榜樣的影響力量不容小覷,以對國家乃至全社會生物事業(yè)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生物學家為榜樣,對他們研究的生物知識及應用范疇產生好奇,學生自然能夠增強學科學習興趣,從而通過主動參與課程活動促進自我成長、助力高效教學等學科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運用微課組織初中生物教學活動時,可以關注具有突出貢獻的生物學家們,在微課中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將其對生物展開科學探究的感人故事、堅定信念告訴學生,以此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可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由于選擇了與教材知識點、生物探究活動缺乏內在聯(lián)系的人物,部分教師在微課中講述的生物學家感人故事無法增強學生對課內知識的探究興趣,反而將其注意力轉移到了教材之外,無形中影響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與效率。所以為更好地規(guī)避此問題,教師應重新思考生物學家、微課與生物教學之聯(lián)系,可以著眼于教材知識點,了解提出教材理論的生物學家的科學探究故事、生物研究經歷,并將其設計為微課,與教材知識建立緊密聯(lián)系,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對教材知識產生更多好奇,主動圍繞教材探究學科知識,既保證了課程學習效果與課標要求的一致性,也促進了其在生物領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結語:綜上所述,微課與初中生物課程的結合,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表現(xiàn),是構建高效初中生物課堂的必要手段。初中生物教師在明確傳統(tǒng)生物教學問題和微課實踐運用價值的基礎上,在設計高質量微課視頻的前提下,應將其合理運用在預習、難點指導、實驗教學、延伸拓展、習題訓練等環(huán)節(jié)。以此實現(xiàn)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全面優(yōu)化、實現(xiàn)對微課的高效運用,同時促進初中生的生物高質量學習。
參考文獻:
[1]崔磊.淺談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學課程 輔導(教師教育),2020(24):73.
[2]史茂平.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20(2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