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摘? 要:在寫作的過程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在作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形式,抓住時事熱點,提升學生對客觀事件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想象力;教學
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需要以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礎和核心,這種創(chuàng)造力正是源于想象力。小學年齡段的學生還沒有成熟的心智,對一切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對于培養(yǎng)其想象力十分有幫助。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寫作,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一句古話,就是在告訴人們,當閱讀量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就可以學到很多語言表達的方法和寫作手法,或者通過閱讀書籍收集其中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和段落,這些都可以運用到學生平時的寫作中?,F(xiàn)在的小學生的時間被游戲、電腦等所占據(jù)。特別是在農(nóng)村小學,這種現(xiàn)象格外顯著,因為農(nóng)村的孩子受家長的監(jiān)督較少,學生的自覺性比較差,因此學生不能夠養(yǎng)成很好的閱讀習慣,造成閱讀量少,閱讀成為薄弱環(huán)節(jié)。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措施
(一)提升學生閱讀量
學生閱讀量上不去,就會導致寫作沒有靈感,無從下筆。很多優(yōu)秀的文章都是先從模仿他人開始的,只有以他人的文章作為參考,才能夠以此為依據(j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對于小學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寫作是平時閱讀量的一種反映,如果學生想要寫好作文,就必須從提升閱讀量開始。隨著科學技術和移動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生接觸優(yōu)秀作文的途徑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作品適合小學生閱讀和參考,通過閱讀他人的作品,學生可以提升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安排學習任務,比如每周組織學生閱讀一篇短篇故事,在保證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基礎寫作素材的積累。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短篇故事,組織學生寫出觀后感,字數(shù)不限,只要學生能夠表達真實想法即可,并且從短篇故事中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經(jīng)過幾個月的系統(tǒng)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也能夠鍛煉學生在寫作時的想象力,通過參考別人的文章和閱讀作者的想法,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在上作文課的時候也能輕松許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睂W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想象力的發(fā)揮和閱讀量的積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讀書是學生積累知識和句子的過程,寫作就是學生把這些知識和積累的句子展示出來的方式。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學習,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具有可讀性,寫作質(zhì)量才會一步步提升。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量的積累,閱讀的題材應該多樣化,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閱讀的知識面。小學年齡段的學生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起引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歷史著作,通過歷史事件中的人物,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生用辯證法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也能讓學生在寫作時擁有獨特的視角;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神話類的作品,比如《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神話作品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自然科學類的作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隨著閱讀量和閱讀范圍的不斷擴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日常生活進課堂
小學生雖然天性愛玩好動,但是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往往比較拘謹,有些放不開,教師需要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消除學生的束縛感。教師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或者在課上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放松,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作文課比一般的語文課強度更高,需要學生全神貫注聽講,但是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這是由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的,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帶有生活情境的故事,在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及時讓學生回歸課堂,與教師進行良好溝通。比如當教師講到以“家庭”為主題的作文題目時,教師可以通過分享自己和家人相處時發(fā)生的趣事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也能夠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幫助學生快速產(chǎn)生畫面,進入教師設定的生活情境當中,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小學年齡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經(jīng)驗,但是還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在小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中,只會把自己見過的、認識到的東西寫進作文,缺乏優(yōu)美的詞匯和句子對文章進行修飾,這就是缺乏想象力帶給作文寫作的局限性。比如在寫和春天有關的話題時,學生一般都會寫“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草綠了,小鳥也開始唱起了歌”,但是如果學生能夠發(fā)揮想象力,平時的閱讀量達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把這一段寫成“冰雪融化,萬物復蘇,小河的水花跳起了舞,小鳥在給它伴奏,太陽微笑著滋潤世間萬物,春天,它終于來啦!”雖然僅僅只是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但是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一旦在寫作中發(fā)揮了想象力,就會給作文增添不一樣的風采。提升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能夠讓學生的寫作變得更加具有真情實感,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寫作主要就是利用語言來表達腦海中的想象,這些想象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是以現(xiàn)實事物為依據(jù)的,因此教師需要從方方面面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精美的文章不僅僅是依靠華麗辭藻的堆積,更多的是源于對日常生活材料的積累和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觀察力的重要性。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天性,引導學生多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比如螞蟻下雨之前的搬家、小鳥搭建房子等,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物,并且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提升想象力的良好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五官去感受、體驗生活中的事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靈去感受,這樣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升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提升想象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寫作能力的目的。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有針對性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以“校園里的花朵”為主題,帶領學生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尋找美麗的花朵,讓學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聞,近距離感受花朵的美麗之處。觀察力是學生想象力的催化劑,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 錢德秀.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20(20):82.
[2] 蘇興榮. 試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策略[J]. 當代教研論叢,2020(04):47.
[3] 任生順. 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20(10):96.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