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文章從“在課內(nèi),遵循漢字規(guī)律,采取多種靈活有趣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和“在課外,引導(dǎo)學生利用各種資源來進行自主識字”兩方面闡述了如何讓低年級學生有效識字。
[關(guān)鍵詞] 識字教學;課內(nèi);課外;漢字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一、二年級)的識字目標指出:“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六年認識3500個左右的漢字”“小學低年級的識字量達六年總量的百分之五十”。識字教學不僅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好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
一、課內(nèi):遵循規(guī)律形式多樣
(一)從遵循漢字規(guī)律入手
每個漢字都是由音、形、義組合成的。識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并使音形義建立起聯(lián)系。遵循這樣的漢字規(guī)律,可以有效提高識字效果。
1.讀準字音是正確運用漢字及了解含義的基礎(chǔ)。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①糾正讀音。在課堂上,學生讀錯的字音要及時糾正。如聲母f、 h易讀錯,教師要在課堂中強化、分辨,進行正確示范、指導(dǎo)并加強訓練。②同音字區(qū)分。同音字易張冠李戴,是寫別字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掌握讀音的同時,還要注意聯(lián)系詞義來分析同音字的字形,鞏固對字形的記憶。 ③近音字區(qū)分。近音字是讀音相近而字形不同的字。有的聲母不同,有的韻母不同,有的只是聲調(diào)不同。如“自”和“志”,教師要讓學生分辨翹舌音和平舌音的不同發(fā)音來讀準字音。教近音字,還可以以熟帶生,說清楚這幾個近音字發(fā)音的不同點,進行比較認讀,并加以練習。如由“分”帶出“芬、份、粉”,要對讀音和部首進行對比,而對于聲調(diào)不同的字要指導(dǎo)學生注意辨別,讀準聲調(diào)。④教學多音字。要結(jié)合詞語確定讀音,讓學生把音和義聯(lián)系起來,借助詞語或句子進行識記,如“彈”:子彈(dàn),彈(tán)力;“重”:兔子體重(zhòng)在三千克左右,教師將這句話重(chóng)復(fù)了一遍。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多音字,學生更易理解、記牢并學會運用。
2.認清字形既可以避免錯別字的出現(xiàn),又可以辨別字義。在學生開始識字時,教師要對字的每一筆進行分析,把筆畫名稱、筆順規(guī)則、寫法以及間架結(jié)構(gòu)教給學生。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①形近字區(qū)分。如教學“人—入”“由—甲”“己—已”“壓—莊”等字時,仔細觀察,讓學生指出位置的不同來加以區(qū)分。②多幾筆、少幾筆的區(qū)別識字。如教學“木—本”“開—升”“日—百”“門—問”等字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筆畫的多與少會改變字的音和形。③教學形聲字。我國漢字中形聲字占了百分之八十,所以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識字教學能使學生掌握更多漢字。形聲字是由兩部分組合而成的,一部分表示概念的類別叫“形旁”,一般從形旁理解字義;另一部分表示讀音的叫“聲旁”,一般從聲旁來確定字的讀音。如“說、談、論、評”這些字都是言字旁,它們形旁相同,都和語言相聯(lián)系,有相近的意思。再如“泡、跑、抱、炮”這些字聲旁相同都是“包”,讀音也相似,加上不同的形旁,理解它們就容易了。
3.理解字義。教師應(yīng)啟發(fā)和幫助學生厘清字義,引導(dǎo)學生正確運用漢字,在讀寫方面少出現(xiàn)錯誤。字義教學要適合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思想性,要講得準確、淺顯、簡明,使學生容易領(lǐng)會、懂得用法,講解方式要多樣化。如表示具體事物名稱的詞,可以通過實物、圖片等,讓學生直接看到詞所表示的具體事物,以獲得清晰的印象,形成正確的概念。又如有些動詞和形容詞,可以用動作或表情來解釋。如動詞“仰望”,教師可先解釋“仰”就是把頭抬起來,“望”就是看,然后示范動作,學生就能夠理解。如形容詞“傷心的”,教師可以通過表情來演示,讓學生明白詞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組詞造句。有些字組成詞語、形成句子,學生就能理解。
(二)采用多種形式識字
不少教師覺得識字教學遠不如那些有趣的故事課文教學來得輕松。其實,在課堂中,識字教學是可以輕松愉快的,只要將它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
1.借助兒歌。教師從學生實際和漢字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如教“乖”字時,教師編了一首兒歌:千字站中間,北字分兩邊。再如教“青”字時,利用兒歌形式一字帶一串:山青青,水清清,心頭有事情,看物用眼睛,太陽出來天氣晴,說話禮貌常用請。通過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能讓學生記住一連串的漢字。
2.猜字謎游戲。猜字謎是學生喜歡的一種識字形式。如“木頭扛著點和撇”——米,“一橫一撇長,工字里面藏”——左。如此一猜,學生易學易記,興趣盎然。學生不僅能猜字謎,還能編字謎。他們編出的字謎五花八門: “二個人是什么字”——天(夫),“鳥兒不長眼”——烏。在課內(nèi)開展猜字謎、編字謎活動,讓課堂具有趣味性,學生情緒高漲,輕而易舉就記住了漢字。
3.分角色表演。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教師借助動作表演來幫助學生形象地識記字形 。如教“掰”字時,教師提問:“我們怎么把東西分開呢?”請學生演一演,學生很快就知道兩手一分就掰開了。這樣,學生不僅準確、形象、牢固地掌握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義。
4.采取故事的形式可以把呆板、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如教“聰明”一詞,教師引用班上學生的故事:萬仕豪同學上課認真。用耳去聽(耳),用眼去看(丶丿)用口去讀(口),用心去記(心),而且日日這樣(日),月月這樣(月),所以他越來越聰明。邊說邊板書,“聰明”一詞也就出來了。
5.趣味游戲。小學生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在教學中可適當設(shè)計一些游戲來趣味識字。換“衣服”——把形聲字分成兩部分,換上不同的“衣服”(偏旁)。找“朋友”——將幾組形近字的卡片分發(fā)給幾位學生,要求找出與自己手拿字形相像的“朋友”,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找到“朋友”的,這樣不同的識字方法其他學生也學到了。挑戰(zhàn)“識字大王”——誰能在短時間內(nèi)把本課生字記熟,就能獲得當天的“識字大王”稱號。面對這樣的榮譽,學生積極性極高。通過這樣“換一換”“找一找”“記一記”的游戲形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漢字的規(guī)律來解析漢字,通過對音、形、義的理解、對比,再加上豐富多樣、饒有趣味的識字游戲,學生在游戲中,不僅能夠快樂地學習漢字,還不容易混淆漢字的用法。
二、課外:善用資源自主識字
在日常生活中,漢字隨處可見。教師要善于利用周圍的資源,讓學生自主識字。
1.在校園里,校名、校訓、告示牌、名人名言及宣傳標語不失為識字的好素材。教師組織學生參觀校園,邊讀邊記。課后,學生看到了這些標語,互問互答,再次加深了印象。
2.商鋪名、廣告語。街道上的商鋪名、廣告語鋪天蓋地,這是識字的天然素材。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素材進行展示并提問:“商店的名字是什么?大街上有些什么廣告語能吸引你?看誰說得多!”
3.物品包裝盒。讓學生把各種物品的包裝盒一一收集,請教身邊的家人和同學。這樣一來,學生既認識了課本中不曾出現(xiàn)的字,又養(yǎng)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4.書籍、網(wǎng)絡(luò)是不錯的語言傳播載體。我們要引導(dǎo)學生利用這些資源認讀漢字,自主閱讀。小學生對少兒節(jié)目情有獨鐘,對里面的字幕也感興趣,樂于識記。豐富有趣的各類兒童書籍是學生的首選,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閱讀。在課堂上開展“我會讀”活動,讓學生把從書籍、網(wǎng)絡(luò)上看到的新鮮事、有趣事講給大家聽,這樣不光教學生認識了漢字,還使信息深入到學生的腦海里,擴大了知識面。
5.實踐活動。學校、家庭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是實現(xiàn)在玩中識字的良好途徑。把學生帶進大自然,學生會很高興地認識地名、景點名,閱讀歷史內(nèi)容。景點介紹和歷史內(nèi)容可以讓大家共同朗讀。學生在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下,心情舒暢,邊玩邊識字。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始終,采取富有趣味的形式開展識字教學,利用好身邊的各種資源,走進課堂,走進生活,將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達到識字教學的目的,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打好基礎(chǔ)。
[作者簡介]黃小蘭 (1975—? ?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市三店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