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軒
摘 要:幼兒園“小學化”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學前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大部分幼兒園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這也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幼兒園是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在園期間是他們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期。繪本是幼兒園開展語言類課程中的啟蒙讀物,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繪本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和共情能力的鍛煉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利用繪本開展幼小銜接的課程,最終實現(xiàn)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wěn)過渡。在當前的幼小銜接式繪本閱讀的實際開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使繪本閱讀的效果達到最大化,需要教師明確教學內容,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繪本閱讀目標;營造適合幼兒閱讀的環(huán)境氛圍,通過多途徑的角色體驗創(chuàng)設多元化繪本情景;重視幼兒獨立思考,引導幼兒將繪本內涵回歸至生活行為中。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繪本閱讀
在當今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下,家長們越發(fā)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否獲取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前途等社會問題。每個家庭都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多的知識,不惜將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轉變?yōu)椤爸橇Πl(fā)展”,幼兒園還將幼兒園教育活動轉變?yōu)樾W化教育,認為這樣就可以幫助幼兒有好的發(fā)展。其實并不然,這不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并且長遠來看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陶行知先生說:“把公民和讀書的精神,化合在一處,以培植其做國民的能力?!闭f明閱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當前社會也確實重視閱讀,尤其對孩子的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我們重視幼兒的早期閱讀,在繪本閱讀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閱讀、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繪本及繪本閱讀
繪本一般通過文字和圖畫的綜合形式對一個故事進行完整地講述,與一般圖畫書相比,這種形式更具直觀性和形象性,不僅符合幼兒審美,且富有教育價值,被公認為幼兒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在進行繪本閱讀時,教師應努力通過自身豐富多彩的表達表現(xiàn),以及角色體驗、情景創(chuàng)設等策略增加幼兒的參與感,激發(fā)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此令繪本閱讀發(fā)揮出最大效果。
幼兒對繪本的欣賞實際上是一種從幼兒心靈出發(fā)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在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意境的基礎下,根據(jù)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思路,創(chuàng)設多元多樣的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實現(xiàn)“心隨靈動,心靈合一”的情感融合[1]。
二、繪本閱讀實現(xiàn)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小銜接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小學的教育方式與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各有其獨特性的,同樣對于兩個環(huán)境的教師來說其教育觀念和方式的截然不同,在針對幼小銜接的處理方式上一個偏向讓幼兒了解小學;一個偏向要求幼兒主動參與到小學生活中。兩者間存在著沖突,導致幼兒的行為習慣,思考模式要在短時間內大轉變,對環(huán)境與教學方式等產生強烈的不適應,導致幼小銜接的效率低下,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質和教學進程。這不僅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效率,甚至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產生厭學情緒。總體來說教育理念的偏差,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二)教學內容的不明確
1.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幼小銜接中,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的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我們時常將繪本閱讀等同于課本,繪本閱讀的價值定位在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述理解故事內容或是學會文中的語句、詞匯等,反復地講解認讀讓幼兒產生抵觸心理而心生厭倦,繪本的價值難以真正體現(xiàn);二是明確設置了繪本閱讀的目標,但在活動過程中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我們在活動中鼓勵和嘗試幼兒進行自主閱讀,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指導。
2.教材選擇不明確
繪本的正確選擇是繪本閱讀有效進行的基石,對于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其詞匯積累程度、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異。繪本也有難易之分,在進行繪本選擇的時,我們往往會用成人主觀思維進行選擇,這就進入了幼兒繪本選擇的誤區(qū)。很多對于成人而言非常簡單的繪本,幼兒也仍然難以理解,因此,在進行繪本選擇時,就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到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完全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選擇合適的繪本,不僅在幼兒的理解范圍內,又可以使幼兒有新的認知收獲,也可以激發(fā)幼兒的閱讀積極性和自信心,引導幼兒進行思考。
3.教學方式不明確
教師作為繪本閱讀的支撐者,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自身能力和教學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很多時候在進行繪本閱讀時常常停留在表面,我們在前期準備中并沒有仔細深入地觀察圖畫中的細節(jié),我們只是依賴圖文中的文字部分,或在乎的是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對于圖畫中例如人物的眼神、心態(tài)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像在《爺爺變成了幽靈》繪本中孩子情緒的變化是從眼神和行為中進行體現(xiàn)的,單單依賴文字這樣就無法探索到繪本所能表達的多元思想內涵,不能帶領幼兒進行正確又多樣地思考,也對繪本閱讀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環(huán)境的不適宜
幼小銜接教育的良好展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我們確保一個良好的開端與幼兒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幼兒接受幼小銜接的觀念和教育的第一信息是來自大班教師的言傳身教,第二信息是來自幼兒園舉行的各項活動,但是就筆者接觸來說,幼兒園在銜接教育的形式的豐富性、銜接進度的層次性與銜接活動的影響性來看是有所欠缺的。這種缺失會直接導致幼兒對小學的期待感降低,對小學學習生活感到恐懼。單一的教育形式不僅是在增加幼兒心理上的不確定,從而導致不良的反應,對幼兒學習的長期發(fā)展發(fā)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環(huán)境對促進幼兒的認知、個性化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日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我們都會設置千篇一律的書架,在書架上放置一些圖書和玩偶等供幼兒自行選擇,這樣的環(huán)境僅僅是從我們成人自身出發(fā)考慮的,而沒有考慮到是否滿足幼兒的需要。所以在日常閱讀開展,孩子們除非沒有其他的選擇,不然很少有人會選擇閱讀區(qū),而選擇閱讀區(qū)的孩子,他們的視線也往往被其他游戲所吸引,只是礙于教師存在,只能機械化地翻閱圖書,閱讀活動結束后也不會再想起我剛才閱讀的是什么。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孩子喜歡閱讀,還會對幼兒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共情能力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四)大班幼兒獨自主思考的弱化
大班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夠激發(fā)幼兒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僅僅從自身的考慮出發(fā),只講述繪本內容和繪本所要表達的想法,例:《大海那邊》孩子們從老師的講解中知道大海那邊是太陽的故鄉(xiāng)、美國、月亮的故鄉(xiāng),當問他們自己的想法時他們的回答也只是其中之一,只有一個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大海那邊是森林?!焙⒆觽冎皇潜粍拥亟邮芙處熕f的內容,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看法,這就限制了幼兒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繪本閱讀實現(xiàn)幼小銜接的指導策略
(一)明確有效銜接內容,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繪本閱讀目標
德國的哈克教授指出幼小銜接幼兒大個方面的斷層問題:(1)關乘人的斷層,(2)學習方式的斷層(3)行為規(guī)范的斷層(4)社會站構的斷層(5)期水平的斷層(6)學習環(huán)的斷層。教師在面對這6個斷層時要做到自然平穩(wěn)的教育方式去進行銜接,但是存在的問題是教師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的滲透,轉而抓住一個或幾個重心,導致幼兒代表了教師的“特色”,而不是全面的發(fā)展自己的特色。為了使繪本閱讀的效果達到最大化,需要教師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繪本閱讀目標,營造適合幼兒閱讀的環(huán)境氛圍,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2]因此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我們也應明確將其作為框架對幼兒進行引導。教學目標應回歸幼兒本位,著重關注幼兒內心的感受和體驗,通過不同的策略追求幼兒與繪本之間情感、行為以及價值觀上的互動。不同繪本的教學目標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側重于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有的側重于引導幼兒發(fā)掘故事背后的某個價值觀念,因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非常的重要。教師作為繪本閱讀的領導者,在進行教學之前,我們充分把握繪本故事主題和細節(jié)內容,制定針對繪本故事內容地教學目標,并設計完整、有邏輯的教學方案,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進行閱讀。
(二)良好環(huán)境的營造,通過多途徑的角色體驗創(chuàng)設多元化繪本情景
1.營造良好的小學閱讀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幼兒熟悉的環(huán)境,將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小學環(huán)境有機的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屬于學生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給予他們安全感。改變小學教室的固定的、嚴肅的擺放,學校需要支持教師帶領幼兒對教室進行環(huán)境布置,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最關鍵的可以在教室里設置圖書角,放一些簡單的故事書。既能增加幼兒交際的時間與空間,又能增強幼兒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我們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一個閱讀區(qū),除了放置各種有意思的繪本圖書,還擺放幾個舒適可愛的卡通坐墊,這樣做可以吸引幼兒。但為了在閱讀過程中不過分分散幼兒的集中力,我們將多余的玩具整理起來。
由于幼兒對于未知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我們針對這一特點,為幼兒營造一種互動性的閱讀環(huán)境,例如在提問中我們常以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向幼兒進行繪本內容相關的提問,以此激發(fā)初幼兒對繪本故事后續(xù)發(fā)展的好奇心理,提高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避免了傳統(tǒng)繪本閱讀中的兩種提問,一種是回憶式提問[3],即向幼兒提問前面所講的內容,另一種是摳字眼式提問,即關注繪本中的字面意思。這兩種提問時常會影響發(fā)展幼兒思維的目的,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我們盡可能的向幼兒提一些關于繪本故事發(fā)展的開放式問題。
2.營造多途徑角色體驗的小學情景
情景教育認為,“教育者要給兒童一個真實的世界,為兒童展現(xiàn)一個活生生的、可以觀、可以聞、可以觸摸、可以與之對話的多彩世界”[4]。通過多途徑的角色體驗創(chuàng)設多元化小學情景,引導幼兒將繪本內涵回歸至生活行為中,我們應把握幼兒的心理,從幼兒的興趣和學習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景活動,讓幼兒擁有足夠的角色體驗感,以此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引導幼兒的思維,令幼兒產生角色共鳴,更好地理解繪本內涵,并且可以極大地增加幼兒的共情能力。
我們嘗試了多種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角色體驗。首先利用一些小道具來模擬繪本故事場景或角色,請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模仿小學故事中的某一橋段或是某個角色行為,讓幼兒有現(xiàn)場感和代入感,在情景的作用下幫助幼兒循序漸進地進入繪本世界,領略繪本的思想內涵。其次我們借助音樂的力量放大幼兒的情感體驗,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有著不同的情緒,音樂也一樣,兩者結合可以使繪本的講述過程更富有感染力,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發(fā)展,比如在角色表達喜悅時以雀躍的音樂作為伴奏。此外根據(jù)繪本的內容,設計了一些與故事情節(jié)相關的小游戲,如此一來,不僅加深幼兒對于繪本故事的印象,將游戲與繪本閱讀相融合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繪本閱讀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游戲,讓幼兒真正喜歡上閱讀,才能最大限度地接納繪本的內涵。
(三)重視幼兒的自主思考,引導幼兒將繪本內涵回歸至生活行為中
1.重視幼兒自主思考
繪本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繪本閱讀除了激活“情”,最終仍要落實到引發(fā)“行”的目的上。因此,幫助幼兒將從繪本中領略到的信息回歸至生活中、遷移到行為上同樣是繪本閱讀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繪本閱讀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繪本教育的最終目的。要落實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通過將繪本故事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得幼兒在進入繪本世界貼近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引發(fā)生活的聯(lián)想。在設計繪本情景時,根據(jù)繪本的故事內容,在有效引導幼兒思想的基礎上,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對繪本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可以通過自身舉例或引出另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故事的方式,鼓勵幼兒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相關的行為表現(xiàn)。
2.重視行為遷移
繪本閱讀是教師將已有的故事講述給幼兒,同樣地,也可以讓幼兒以畫插圖[6]地方式畫出屬于自己的小故事或者小情緒,再進行故事分享,這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鍛煉自身情緒表達的機會。故事分享活動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其他同學畫的故事。插圖的形式我們的關注點主要是集中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行為的發(fā)展,促進了表達自身情緒經(jīng)歷的能力;而故事分享則更注重于幼兒的想象力發(fā)展,面對陌生的圖畫,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構思出一個小故事,此外還加強了幼兒之間情緒交流[7]。
幼兒園教育在世界,國家,社會,家庭,幼兒本身等層面都受到重要關注,因為幼兒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接受的良好的教育信息會影響終身的學習。反之,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可以說是幼兒經(jīng)歷的第一次重大的轉變,所以幼小銜接具備了不可缺少的價值。幼兒可以通過學習繪本,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情緒共鳴能力等。作為幼兒教師應當進行相關探索,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繪本閱讀的效果。但是幼小銜在當代教育中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更應從實際出發(fā)不斷分析幼小銜接的問題與產生的原因,找出合理的解決措施,為幼兒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葉明芳.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藝術同構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6).
[2]顏曉燕.早期閱讀教學的特征[J].學前教育研究,2009:(1).
[3]田華.淺談幼兒園繪本教學組織策略[J].文學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