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華
摘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逐漸普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頻率也在持續(xù)提高,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樣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數字化技術也在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得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維品質能夠切實得到培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積極聚焦雙師課堂,主動將數字化的教學策略引入到課堂中,進而使得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中能夠更好地突出個性,為學生整體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雙師
一、借助數字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在雙師課堂上的知識應用能力
學生在實際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結合現實生活開展實踐是最為重要的手段,其不僅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得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現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依然采用的是大班額的方式,課堂上教師很難顧及每一位學生,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使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對于物體的真實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借助在線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理論知識,并且為學生歸納和總結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知識點,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更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后續(xù)應用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講授八年級《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時,筆者就提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去搜集一些我國特別是自己家鄉(xiāng)精準扶貧的相關圖片、文字、數據分析等素材,線上授課時讓學生在討論區(qū)里進行展示,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加以解釋和說明。線上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可以及時了解學情,對于新授課的內容,線下教師可以在課前迅速全面地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利于線上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在授課結束時,教師也可通過電子問卷,了解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感受,對于教師授課方式、授課技巧等一系列情況進行反饋,便捷迅速,這個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情反饋所達不到的。筆者在授課結束之后,經常對學生開展一些問卷調查,以便對自己后期上課的進度、方式以及幻燈片的制作進行修改。線上教學可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
二、借助數字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在雙師課堂上的參與度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也要給予學生的主體地位足夠的尊重,促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具有更高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為整體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雙師課堂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合理應用數字化技術則能夠有效強化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高質量的互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得到有效提升,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進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八年級《公民基本權利》這一框內容時,對于監(jiān)督權的設問就要考慮學生的層次水平,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比如問題1:監(jiān)督權的含義和內容。這個問題基本上全體學生都能從課本中找到答案。問題2:監(jiān)督權所針對的特定群體。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生仔細研讀課本,然后再尋找相關答案。問題3:除了課本中所列舉的“申訴、控告和檢舉”外,你還知道哪些行使監(jiān)督權的形式?這個問題就具有開放性了。在雙師教學時,學生就這個問題可以自由討論,對于一些同學錯誤的表述,有部分積極的學生自覺自發(fā)地進行修正,當學生討論一段時間之后,線下教師可學生的答案進行梳理總結,然后呈現給學生。
三、借助數字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在雙師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教師需要承擔的另外一項教學任務就是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進行培育,只有學生具備了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興趣,他們在探索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具有更高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即使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在學習興趣的推動之下,學生也能自主想辦法予以解決。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那么后續(xù)的學習中學生很可能在遇到一些微小的學習困難的時候就會想到放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就需要合理應用雙師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引入數字化的教學策略,將枯燥死板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形象,如此學生接受知識的難度就會進一步降低,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的目的。
四、借助數字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在雙師課堂上的自主探究能力
道德與法治學習中,主動探究是學生十分重要的一項思維品質。為了使得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則需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切實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存在的一些規(guī)律,使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以教師所講解的方法為基礎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
線上教學其實和線下教學一樣,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理論的應用,學生可以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體會知行合一,達到學以致用,從而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青春有格》的線上授課時,可結合疫情,引導學生向“最美逆行人”致敬,現場書寫對“抗疫英雄”的感悟,并拍照上傳,教師課后進行整理,編輯成微信進行推送,把學生對“抗疫英雄”的致敬話語,通過微信推送再次返回給學生查看,學生一邊看著自己的話語,一邊評介著別人的話語,更加筑牢了堅定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雙師教學的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彌補了學生線下學習的空白,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由線下走向線上的質變和革新。從“面對面課堂”走向“信息化課堂”,從“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走向“千人萬人同聽一節(jié)課”,雙師教學的教學之路必將越走越寬,更多的學生將享受優(yōu)質師資的引領輻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將會更加睿智、更富激情和更有創(chuàng)新性。
參考文獻:
[1]陳靜.農村學校雙師課堂的開展策略[J].新課程,2020(8):59-60,150.
[2]張鶴.“雙師互動”開展深度學習[J].現代教育技術,2020(1):183.
[3]王蕾.基于案例探究雙師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班主任,2019(21):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