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奎
摘 要:教育事業(yè)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對教育內容進行適當?shù)卣{整。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語文基礎知識層面,在過去的時期內容,培養(yǎng)了大量的優(yōu)質人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復雜,對其思想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需要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充分結合這一情況落實德育教育內容。基于此,本文就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元素進行了探究,文章主要闡述了落實德育教育的具體策略,旨在落實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前言
小學階段的教育活動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而語文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科目,需要語文教師進一步探索落實德育教育的策略,注重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積極改革教學內容。盡管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是各語文教師需要保持不斷進取的心態(tài),積極落實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使語文教學活動能夠進一步體現(xiàn)教育活動的本質。為此,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需要積極結合德育教育活動存在的欠缺,積極探索與時俱進的德育教育模式。
一、圍繞語文教材,落實德育教育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都是經(jīng)過層層選拔,充分考慮小學生成長需求,進而加入到語文教材中,其具備的教育性不言而喻。這些文本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引導小學生認識生活、感悟情感的最佳內容。為此,在落實德育教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教材出發(fā),為學生設計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德育教育方案。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適當?shù)匮由煺n堂教育內容,為德育元素的融入創(chuàng)造條件。
以《司馬光》一文為例,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會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然后講解其中的基礎知識,并布置一些作業(yè)任務,以此完成這部分的教育任務。在滲透德育元素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繼續(xù)挖掘其中的教育內容,結合小學生的成長情況,對教育內容進行調整。比如,司馬光這個名字中包含了“司馬”這一復姓,在班級中這樣的姓氏也比較少,因此小學生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難免做出一些不良的表現(xiàn)。為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在談論姓氏時,需要充分做到尊重他人,正確看待他人所擁有的獨特姓氏。借助圍繞教材文本內容的教學延伸,語文教師是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個人德行,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體現(xiàn)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性。
二、巧借信息技術,開展德育教育
在未來的教育活動中,信息技術會繼續(xù)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為此,在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德育教育內容。在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都會采用說教的形式,滲透模式教學單一,在開始階段小學生能夠保持較高的熱情,并且積極實踐教師所教導的內容。但是,隨著教育活動的進行,單調的模式影響他們繼續(xù)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借信息技術,以更具趣味性的模式落實到語文課堂上。
以《大自然的聲音》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文本中的內容,巧借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大自然中風、水以及動物所發(fā)出的聲音,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隨著教育活動的深入,語文教師可以適當?shù)厝谌氕h(huán)境保護的話題。比如,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引導:這么美麗的大自然,出現(xiàn)一些破壞行為都可惜呀!所以同學們,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注意不要亂丟垃圾,好不好?以此借助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以及情感,保證德育教育內容的落實質量,幫助學生在思考中將德育教育內容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以此發(fā)揮德育教育內容的教育作用。
三、構建家校聯(lián)合,保證德育質量
德育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滲透的過程中,如果不注重設計實踐性的教學策略,將難以保證德育元素的落實質量。結合小學生的生活情況,其社會閱歷較少,需要在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和保護下逐漸成長。為此,在滲透德育教育元素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與小學生的家長建立共育模式,充分利用家庭環(huán)境這一實踐場所,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
以《鐵杵成針》一文為例,語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品質。在教學結束之后,語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布置一項家庭作業(yè),并且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做下去。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的學生選擇每天保持規(guī)律性地運動,有的學生堅持每天做家務,也有的學生每天完成閱讀任務等。對此,語文教師可以聯(lián)合家長做好督促工作,并且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幫助學生實踐“持之以恒”的優(yōu)良品質。在這樣的滲透模式下,家校能夠成為共同教育學生的關系,保證德育教育內容落實到學生的成長中。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深刻意識到語文課堂所承擔的教育責任,以此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高度,積極滲透道德教育內容。為此,語文教師需要注重以語文教材為主線,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并且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造全民的德育學習環(huán)境,以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內容。在滲透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保持持續(xù)探索的狀態(tài),在摸索中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促進小學生的全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常桂荷.論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無痕滲透[J].智力,2022(11):141-143.
[2]吳玉英.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神州旬刊,2015,000(011):139-139.
[3]王玲霞.語文課堂如何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J].小學時代,2019(16):2.
[4]林孝勤.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小學語文教材中德育因素的體現(xiàn)方式初探[J].亞太教育,201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