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艷
[摘 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博大深厚,而國學經典是其中最閃耀的文化瑰寶。在小學低年段加入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教育,用適當的方法策略激發(fā)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通過厚重的傳統文化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從低年級就親近母語文化,浸潤傳統精粹,將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傳承刻進他們的血脈中,能培養(yǎng)他們廣闊的視野、細膩的情懷、獨立堅毅的品格。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不斷重視,各地都掀起一股誦讀經典風。在學校開展扎實、有效、鮮活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讓經典誦讀成為常態(tài)化、體系化的教育,能強化對學生的品行教育,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低年級經典誦讀教學的意義
2011版新課標前言中這樣寫道: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國學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在小學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積累經驗;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時淬煉品格、感悟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傊?,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業(yè)壓力不大,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活動,對學生的終生發(fā)展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策略一:創(chuàng)設情境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很有效,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學生短暫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比如:在教學《池上》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在美麗荷花池中偷采白蓮的情景,用精美的荷花圖片、動態(tài)的動畫效果、動聽的古典音樂,讓學生融入到情景中體會詩中小娃的可愛與頑皮,感受詩人的情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促進。
策略二:技能引路法
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教育,將學習方法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平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案例中不斷充實,學會新技能。比如:學習國學經典可以結合教材具體文章,指導學生學習理解文意的技能;借助教材注釋理解、聯系生活理解、關鍵字理解、調換近義詞理解、借助插圖理解等技能。學生掌握了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學習相似文體提供了有力支撐。
策略三:微信競技法
即利用微信家長群開展每天誦讀活動,家長將孩子的誦讀視頻上傳到群里,教師在群里“搖旗助威”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指導、點評和輔導。“微信競技法”既然是“競技”,就要在開展時定好競技周期,如一周、一個月還是一學期,另外,競技中的獎勵機制也要巧妙,獎勵政策要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能激發(fā)學生比拼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在微信群里要求學生誦讀新課標規(guī)定的古詩、課文等內容,每天參與的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和家長的口頭表揚,第二天到班級還能得到積分卡獎勵,積分卡積累可以換取自己喜歡的小獎品,而且誰先完成任務就能得到教師“私人定制”的個性獎狀,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策略四:活動展示法
自從對低年級國學經典誦讀教育開展研究以來,在指導學生充分積累經典的基礎上,先后組織唐詩誦讀大賽、屈原詩會、國學經典誦讀大賽等活動,讓學生把所積累的經典在活動中得到展示。另外,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縣里的朗讀者活動、演講比賽、古詩大賽、經典誦讀大賽。學生在一次次參與中成長,也在一次次的表現中獲得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升。同時,家長發(fā)現孩子的變化后,也對這些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家校共育的模式在活動中悄然形成。
策略五:打卡積累法
打卡,對于信息時代的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國學經典誦讀也可以利用打卡形式,教師在打卡小程序中設置好打卡內容,如21天打卡背古詩活動,每天設置一首古詩,任務發(fā)布下去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安排完成,方式靈活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如果當天沒有完成還可以通過補卡來完成。一期活動結束后,為學生頒發(fā)結業(yè)證書,見證學生的成果。打卡結束后,帶領學生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收獲的喜悅讓學生乘興追求新的任務。
策略六:榜樣激勵法
即在班級樹立榜樣,激勵學生效仿,努力向榜樣看齊。在班級墻上設置明星榜樣展示墻、利用早會隆重推出榜樣或給予榜樣一些特權(免書面作業(yè)、教師在自己的朋友圈曬班級榜樣等),讓其他學生明白為什么他們會是榜樣,怎樣才能成為和他們一樣優(yōu)秀的學生。學生在向榜樣看齊的過程中不斷努力,競爭意識和學習熱情被激發(fā)。
策略七:溫故知新法
即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復識記的機會,讓學生在一次次復習中強化國學知識,并在內心根深蒂固。比如:利用早會集體誦讀、課前個人展示、課間個別交流、活動重復展示等活動,再現所學、所累積的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策略八:家校聯動法
即聯合家長共同監(jiān)督學生,形成聯動機制,共同協作。在國學誦讀活動中,家長的監(jiān)督和陪同功不可沒。他們既是教師工作的助手,也是活動執(zhí)行的監(jiān)督者,更是成果的見證人。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學生不斷成長,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三、探索國學經典課堂教學適宜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部編版教材的特點,以課堂為主要研究陣地,總結出適合低年級國學經典誦讀課堂教學模式——樂學經典五步法,即記作者、解文意、誦文情、玩文韻。下面我結合具體課例古詩《池上》為例進行介紹。
第一步:記作者
即結合詩人特點,提煉少量信息,以風趣、幽默的形式,如制作介紹作者的動畫向學生介紹古詩作者,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記住詩人?!冻厣稀愤@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我課前為學生搜集有關他的動畫版簡介,上課伊始,讓學生觀看動畫前提出看誰是“速記王”,動畫片播完后,我根據大家的表現評選出本節(jié)課的“速記王”。利用動畫介紹作者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而觀前的提示也讓學生的有意注意更好地激發(fā)。
第二步:解文意
低年級部編版教材插入的國學經典以古詩為主簡單易學。新教材設置合理,生動插圖的設計能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引導學生看圖理解詩意的方法,在教學中很方便,也很有效?!冻厣稀愤@首詩插圖是色彩艷麗的中國水墨畫,一個古靈精怪的古代小娃娃用一支竹竿撐著小船,小船上堆著很多蓮蓬,劃行在碧綠的荷葉間。本詩為一年級下內容,書中雖然沒有注釋,但絲毫不妨礙學生借助圖片理解詩意,因此,引導學生邊讀詩句邊看畫面,學生就已經對古詩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對于這首詩的最后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學生可能理解不了,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tài)演示浮萍一道開的效果,不用過多的語言贅述,學生就能理解文意。
第三步:誦文情
當學生了解了詩人、理解了詩意后,有感情地誦讀文章就成了本課的重點,要引導學生按節(jié)奏讀出自己的想法來?!冻厣稀愤@首詩,我先出示節(jié)奏,再范讀古詩,讀后我笑著說:“老師邊讀邊想象畫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淘氣的小孩兒,劃著小船向我而來。孩子們,你們也試著按這樣的節(jié)奏讀讀這首詩,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一個什么的小孩兒呢?”學生的理解力得到釋放,為了烘托氛圍,我適時播放古典音樂讓學生伴樂誦讀。學生和著舒緩的音樂有的高聲誦讀,有的搖頭晃腦趣讀,有的抿著嘴邊讀邊笑,還有的讀后小聲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我看時機成熟又通過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小組賽讀、個人展示讀等形式,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情味。不同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共鳴。
第四步:玩詩韻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班級學生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玩詩韻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自己為古詩創(chuàng)作節(jié)奏和唱出詩韻,學生可以用手、腳、腿、肚子、學具、桌椅等,有節(jié)奏地為自己誦讀古詩來伴奏,或者采取合作伴奏的形式,用自己喜歡的韻律唱和出來。為了使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教師還可以將有創(chuàng)意的誦讀用手機錄下來,發(fā)到班級微信群,將這份快樂分享給家長。
綜上所述,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身為華夏兒女,有責任、有義務傳承先賢的文明。尤其是作為一名教師,更要竭盡全力探索傳授經典的做法,運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在學生心中播下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種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的新時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易綺文.國學經典教育在低年級教育中的滲透與整合[J].課外語文,2018,(28).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