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梅
摘要:寫作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作文教學方法,比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或者引導學生細致精讀,積累寫作知識;充分利用微寫作,提高寫作技能等。總之,引導學生不斷拓展寫作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的閱讀、寫作的練習中,下筆如有神,文章如行云流水,立意深刻,從而能夠實現(xiàn)妙筆生花,靈動寫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小學生的思維是極為活躍的,在作文教學活動中,對于課堂上的素材、表達技巧,學生往往會形成一個全新的認識,用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去解讀素材。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即興發(fā)揮”的機會,鼓勵學生用文字將自己所掌握的寫作靈感記錄下來,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表達。
一、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降低學生的寫作壓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依賴于重復性工作強化學生的記憶和能力,教師通過大量的家庭作業(yè)達成上述目的,學生負擔日漸加劇。在作業(yè)高壓下,多數(shù)小學生難以分出精力用于寫作構思和改進,作文寫作質量自然難以提升,負向循環(huán)下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難以被激發(fā)。對此,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要求教師明確教學重點,把握教學實踐程度,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合理創(chuàng)新作文寫作技巧教學,進而減輕學生的寫作負擔及寫作恐懼心理。
(二)優(yōu)化作文教學模式
現(xiàn)行語文教學體系已經(jīng)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作文寫作教學,然而觀察小學生實際寫作水平發(fā)現(xiàn),教學投入與教學成果不成正比。對此,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是推動教師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模式、優(yōu)化作文教學辦法的關鍵。同時能啟發(fā)教師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針對性地建立作文寫作系統(tǒng)性訓練辦法,提升作文教學效率。
(三)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質量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寫作行為多產(chǎn)生于課業(yè)任務,存在學生厭惡寫作的現(xiàn)象。對此,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課堂氛圍出發(fā),從教室內外增強小學生的寫作信心和樂趣,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進而提升其寫作水平。
二、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探索多樣化寫作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寫作熱情
興趣是促進學習的內在動力,多數(shù)能力的匱乏是源于學生對其興致不高,不愿深入探究和思考。寫作訓練是具有長期性、枯燥特征的,同時小學生生性活潑,若缺
少興趣的支持,在寫作訓練中將難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上應緊牽興趣的“牛鼻子”,明確學生的興趣所在,基于學生興趣設計教學內容并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內外都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述景觀類的作文寫作時,教師可以基于描寫相關景色的課文內容,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美景圖片或視頻。通過風景視頻將文中所描繪的壯觀景象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于學生視野之中,使其對風景的美麗和山河的壯闊有直觀且深刻的認知,加深對景觀的深刻印象。由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被大大激發(fā),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方式,在作文中描繪視頻之中所看到的秀麗風景。同時,教師可以在寫作開始前為學生講授描寫景物的常用遞進關系以及修辭手法。由此,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不僅得到激發(fā),還能進一步明確寫作的目標和形式,同時也可以對文中所要描寫的主體有更清晰的認知。長此以往,不同體裁的寫作練習將會使學生的寫作效率和作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二)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為作文寫作夯實基礎
由于小學生還沒有積累足夠的閱讀量,其在寫作時往往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感覺。針對此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從而通過有效閱讀來實現(xiàn)知識積累,由量變產(chǎn)生質變,為作文寫作夯實素材基礎。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將會為其寫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和素材,真正實現(xiàn)下筆如有神。所以閱讀習慣培養(yǎng)也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基于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發(fā)展特點,為其針對性地推薦學習閱讀素材,并且課外讀物的選擇應遵循知識性、文學性等原則。如年齡較低的學生認知水平還未發(fā)展完善,由此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一些漫畫繪本、童話等,如《格林童話》等;而針對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伊索寓言》《十萬個為什么》等兒童讀物;當學生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其推薦一些如《海底兩萬里》《霧都孤兒》等兒童文學類小說。同時,教師也可以基于學生不同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其興趣愛好為其推薦讀物,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為作文寫作夯實素材基礎,從而提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注重仿寫教學,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模仿教學也是重點內容之一,由于學生基礎知識不足、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經(jīng)驗匱乏等,對于小學生而言,仿寫是一種有效的寫作方式。在模仿教學中,學生可以對寫作技巧、寫作方式等有基本了解,有利于學生組織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講解寫作技巧、手法等過程中,如果僅單方面講解不僅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時學生也是一知半解,無法掌握具體的知識內容,即使學生可能對某個修辭手法有了一定理解,但也無法在自己的寫作中靈活運用,這就是教學中常見的“會學不會用”。但在模仿教學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文章,會在現(xiàn)有知識基礎上積累更多寫作素材,時間一長,舉一反三的寫作技巧也能很好地掌握。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仿寫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由簡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相關寫作內容的講解.學生在仿寫時只要把握住關鍵詞的特點即可運用修辭手法進行仿寫。
總的來說,小學作文教學對于學生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教師不能只要求學生“寫”,更要針對作文教學的育人要求,建立從說到寫、先想后寫的全新教學機制,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作文技巧。學習作文表達的一般方法的同時,積累素材、獲取技能,分享經(jīng)驗,讓小學生在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下參與作文教學活動,作文教學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楊大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反思與優(yōu)化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7):5-6.
[2]姜曉慧.小學作文教學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9):23.
[3]蔡敏.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優(yōu)化教學策略[J].神州印象,201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