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
【教材分析】
《我看》是部編本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六篇課文,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穆旦所作的一首現(xiàn)代詩,該詩最早發(fā)表在1945年昆明文聚社出版的詩集《探險隊》中。
部編本語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jié)構(gòu)的方式來進行編排。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為“自然之音”,單元所選現(xiàn)代詩從不同角度帶我們領(lǐng)略了大自然的千資百態(tài):有雄奇壯麗的北國雪景,有鮮艷明媚的人間四月天,還有云南蒙自春景的生機勃勃……此單元是一個特殊的現(xiàn)代詩“活動·探究”單元,包括自主欣賞、自由朗誦和嘗試創(chuàng)作三個活動內(nèi)容。進行朗誦和嘗試創(chuàng)作須基于對詩歌透徹的理解和品析。因此,教會學生如何自主欣賞現(xiàn)代詩,使學生具備把握感情基調(diào)、分析詩歌意象、感受詩歌意境和理解詩人情感的鑒賞能力應該是此單元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通觀此單元所收錄的現(xiàn)代詩作品,穆旦的《我看》是首次進入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相比《沁園春·雪》《周總理,你在哪里》《我愛這土地》《鄉(xiāng)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等作品,《我看》在詩意的理解上難度更大。所幸教材編者將這首詩放置在了此單元的最后一篇。學生有了學習此單元前五首現(xiàn)代詩的經(jīng)驗,再來學習這首《我看》就會容易一些。在本首詩的教學過程中,還需繼續(xù)強化學生找準意象、分析意象特點、感受意境畫面進而理解詩人情感的能力;在課堂的實施手段上,大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探究,通過小組互動、與教師交流等方式,加深對現(xiàn)代詩的理解與認識。
《我看》創(chuàng)作于1938年,是詩人穆旦隨西南聯(lián)大部分師生一起從長沙步行來到云南之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詩,寫于西南聯(lián)大文法學院所在地蒙自。詩歌寫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給詩人的印象以及詩人從中獲得的生命感悟”[1]。詩人由眼前的春之景聯(lián)想到自然之春的自由活力,進而觀照自我思考生命之春的奮發(fā)和力量。閱讀這樣的詩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提升學生對于凝練的、優(yōu)美的、陌生化的詩歌語言的審美品位。
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詩歌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詩的閱讀興趣?;诖?,本教學設計將“穆旦誕辰104 周年紀念活動”作為任務情境,設置了詩歌解讀、設計朗誦腳本、詩歌仿寫三個主要活動任務,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學習活動中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進而使學習真正發(fā)生。
本教學設計一共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用來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主題和詩人的情感;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在“穆旦誕辰104 周年紀念活動”的任務情景之下完成詩歌賞析文段撰寫、朗誦腳本設計、詩歌仿寫三個活動任務。
【教學目標】
1.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2.設計詩歌朗誦腳本,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3.品位陌生化語言的表達效果,嘗試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
找準意象,分析意象特點,感受意境畫面,進而把握詩歌的主題,理解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陌生化語言的表達效果。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qū)動式、啟發(fā)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摘錄導入
有這樣一位杰出的詩人,他被推崇為“中國現(xiàn)代詩第一人”,他就是穆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石先生曾這樣贊揚詩人穆旦:
屏顯:
他是中國新詩一座永遠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峰,他的詩提供了新詩藝術(shù)歷史上的一個最閃亮的坐標。他兼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浪漫和大詩人杜甫的沉厚。他是一位為“人”和為“人民”二者高度統(tǒng)一而至美歌唱的偉大歌者。
——孫玉石《新詩十講》
獲得如此高度評價的穆旦和他的詩歌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穆旦和他的詩歌《我看》。
簡要介紹作者和詩歌背景。
屏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寧,詩人、翻譯家。1938年2-4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由長沙西遷昆明,組成西南聯(lián)合大學。穆旦與三校的二百多位師生步行至昆明,歷時68 天,跨越湘、黔、滇三省去尋找一張安靜的書桌。到了云南后,聯(lián)大的文法兩院先設在云南的邊境小城蒙自。于是,穆旦的一段生命蹤跡也留在了這個美麗的熱帶古老小城,猶如茁壯蓬勃的熱帶植物。6月,他寫下了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小詩——《我看》,深情地唱出了他蘊積在心中的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2]
二、初讀詩歌,解讀詩意
1.找準意象,分析意象特點,感受意境畫面。
(1)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我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找出詩歌中哪些小節(jié)寫的是“我看”到的具體內(nèi)容?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語速、停連和重音。
明確:詩歌的一、二小節(jié)是“我看”的具體內(nèi)容。
(2)詩歌的第一、二小節(jié)中有哪些意象,請圈點勾畫出來,分析意象特點,完成下列表格。
屏顯:
?
預設:通過此單元前面五首詩歌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意象的概念(意象是含有詩人主觀情感的物象),可以很快在課文中圈畫一、二小節(jié)的意象,但對于意象特點的分析還需要老師進一步指導。
明確:第一小節(jié)意象:春風青草遠水綠潮
第二小節(jié)意象:飛鳥晴空流云大地教師引導:這些意象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給我們營造了一幅怎樣的意境?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詩句中描繪這些意象所用的詞和短語。以第一小節(jié)為例。
春風:向晚的、悄悄、揉
青草:豐潤、低首又低首
春風“悄悄”“揉”過青草,寫出了春風溫柔、寂靜的特點。
青草“豐潤”“低首又低首”,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中的句子“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青草的茂盛和生機勃勃。
由此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一小節(jié)的意境畫面:詩人在蒙自春天黃昏的原野上,看到春風吹拂,蔥郁的春草如波浪一般起伏,遙遠的湖水也蕩起了綠潮。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小節(jié)意象特點和意象畫面,學生組內(nèi)合作探究第二小節(jié)意象特點和意境畫面。
明確:飛鳥:象征著輕松自由
晴空:象征著悠遠莊嚴
流云:象征著美麗自由
大地:象征著深邃厚重
完善表格。
屏顯:
第一小節(jié)詩歌意象第一小節(jié)意象特點第二小節(jié)詩歌意象第二小節(jié)意象特點春風青草遠水綠潮溫柔、寂靜、茂盛、生機盎然飛鳥晴空流云大地輕松、自由、悠遠、莊嚴、自由、美麗、深邃、厚重
由此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二小節(jié)的意境畫面:飛鳥在天空中平展翅膀,自由自在地飛向遠空深處。夕陽染紅的流云映照著紅色的大地,好一副美麗的春日夕陽圖!
總結(jié):詩歌的一、二小節(ji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蒙自傍晚春景圖。這里的春景寧靜而富有力量,溫厚而生機勃勃。
2.品味語言,分析手法和關(guān)鍵詞。
朱光潛先生曾說:“詩比別類文學較嚴謹、較純粹、較精致?!痹姼枋钦Z言的精華,被眾多學者推崇為“中國現(xiàn)代詩第一人”的穆旦,他的很多詩句可以稱得上“精妙絕倫”。請同學們細讀詩歌的一、二小節(jié),找出值得玩味的關(guān)鍵詞、句,并說明理由。
師示范:第一小節(jié)的“揉”字用得極好。春風“揉過”豐潤的青草,將春風擬人化,好像是春風的輕輕揉動使青草“豐潤”起來了。
預設:
生1: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中寫飛鳥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拔搿倍诌\用巧妙,寫出了飛鳥在天際越飛越遠,直到看不見蹤跡,似乎是融入了晴空的動態(tài)過程。
生2:“我看流云慢慢地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一句中“紅暈”二字將流云擬人化。
師引導:這兩句詩被稱為是“神來之筆”,云南紅土高原春天風景就是這樣:天邊的夕陽和地上的紅土,好像讓流云染上了像小姑娘害羞一般的“紅暈”,“凝望”著的大地,又好像是為夕陽與流云的美所“沉醉”,靜靜地依偎在天空的懷抱中。在詩人筆下,流云與大地好像一對癡情的戀人,互相應和又深情款款。[3]
三、再讀詩歌,品析詩情
1.由“我想”到“我看”。
我們已經(jīng)知道詩歌的一、二小節(jié)寫了我看到的蒙自春景,那么詩歌的其他小節(jié)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請同學們默讀并概括。
引導學生注意第三小節(jié)開頭的語氣詞“哦”?!芭丁笔侵笔阈匾艿囊髋?,仿佛詩人在長時間的凝望之后發(fā)出的一聲情不自禁的感嘆。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三、四、五小節(jié)是詩人由“我看”到的景物產(chǎn)生的感悟,可以概括為“我想”。
屏顯: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的三、四、五小節(jié)。詩人由眼前所見之景想到了什么呢?這三小節(jié)詩句中出現(xiàn)的多個人稱“你”“我”“他”指的是什么?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不清楚的地方組內(nèi)合作探究。
詩歌的后面三個小節(jié)是本詩理解的重難點。教師需參與學生討論并適時引導。
明確:第三小節(jié)詩句中的“我”指的是詩人自己,“你”指的是“大自然”。傷春悲秋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穆旦也在這樣的春景中開始回首往事,他想到人生命當中的歡樂、憂戚對于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來說,一切都是枉然。大自然包容萬物又亙古永恒?!拔摇薄笆湃サ亩嗌贇g樂和憂戚”,與“你的心胸”相比是那樣渺小,個人的恩怨情感在自然的“豐潤的生命”面前被淘洗得純凈無比。
明確:第四小節(jié)詩句中的“他”指的是“遠古哲人”?!耙苍S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隨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弊匀皇怯篮愕?,它很早很早就在接受著遠古哲人熱切的贊美。人生短暫,所有人的肉體都不可能獲得永生,遠古的哲人已逝,而自然卻長長久久。詩人將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暫作對比思考,最終,在詩歌的第五小節(jié)詩人似乎找到了一種精神升華的途徑:“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孫玉石先生這樣解讀這一小節(jié)詩句:“肉體的消亡并不是結(jié)束,‘ 生命的靜流’——哲思——卻可以‘隨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那就是說,熱愛自然的生命可以融入自然,渴望升華的人格與精神可以獲得永生?!盵4]
總結(jié):三、四、五小節(jié),詩人由眼前所見到的春景想到了自然之春和人生之春。詩人是在大聲贊美自然與生命,更是在渴求一種對個體生命局限性的超越,希望把自己的天地融匯在自然的天地之間。
2.結(jié)合背景,體悟詩情。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華民族陷入危難。1938年2-4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由長沙西遷昆明,組成西南聯(lián)合大學。兩個多月步行途中的所見所聞,給詩人穆旦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年輕的詩人第一次那樣長久地貼近自然和原野,第一次接觸到廣闊的現(xiàn)實社會。這次遠行是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一次轉(zhuǎn)向標。詩人的同學摯友王佐良這樣回憶道:“后來到了昆明,我發(fā)現(xiàn)良錚的詩風變了。他是從長沙步行到昆明的,看到了中國內(nèi)地的真相,這就比我們另外一些走海道的同學更有現(xiàn)實感。他的詩里有了一些泥土氣,語言也硬朗起來了。”[5]詩篇的結(jié)尾詩人熱烈地呼喚:“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讓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痹娙耸窃诳释鞍雅畈纳度氲綍r代的洪流,將自我和大我、個人和社會融為一體?!盵6]知識青年穆旦在《我看》還表達了他渴望著能與人民同呼吸、與民族共患難的愿景。
屏顯:
通過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能夠把握這首詩的意境畫面,理解這首詩的情感主旨,為下一課時的“活動·探究”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四、創(chuàng)設情境,落實單元活動任務
1.任務情境。
2022年4月5日是著名詩人穆旦先生誕辰104 周年,我班將在班級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期“彗星劃過天空——緬懷穆旦先生”的紀念文稿。文稿包含以下三個板塊:
(一)推薦穆旦的詩作《我看》,并附上一段詩歌鑒賞文字,不少于200字。
(二)設計朗誦腳本,并錄制《我看》的配樂朗誦音頻。
(三)附上幾首《我看》的仿寫佳作。
請全班同學按照個人興趣分成三個小組,每組認領(lǐng)一個板塊,合作完成任務。
預設:通過第一課時的講解,撰寫鑒賞文稿的任務對于同學們來說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二和任務三則需要老師指導,尤其是任務三難度較大。接下來,老師會幫助同學們搭建支架,降低難度。
2.活動支架——朗誦腳本示例。
屏顯:
《我看》第五小節(jié)朗誦腳本
請同學們仿照示例,完成其他四小節(jié)詩的朗誦腳本設計,在課后錄制成音頻。
3.如何仿寫穆旦的《我看》?
(1)組合意象,營造意境。
初次嘗試詩歌創(chuàng)作的同學往往感到無從下筆,對經(jīng)典詩作進行仿寫就是其中一條較簡單的路徑。研讀《我看》一詩我們發(fā)現(xiàn),穆旦選取了“春風”“青草”“遠水”“綠潮”“飛鳥”“晴空”“流云”“大地”“遠古哲人”等眾多意象并將其進行組合,營造畫面來書法情感。嘗試仿寫的同學需要對意象進行選取。需要注意的是,表象要服從意念表達和情緒抒發(fā)的需要,即詩歌需要選擇與情感契合的意象。每個人的心境、思想、經(jīng)歷都不一樣,即使看到相同的景物,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我們要將這種感受更加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給意象加上修飾語就能豐富它的內(nèi)涵。如《我看》一詩中穆旦用“豐潤的”來修飾“青草”,寫出了春草的生機和豐碩,表達了自己看到蒙自之春的欣喜之情。
(2)模仿詩歌的形式特點。
要仿寫《我看》,還要對詩歌的形式特點進行分析和模仿。
《我看》一共分為五個小節(jié)。詩歌前兩節(jié)用四個“我看”領(lǐng)起,詩行形式較為整齊。“我看”的反復使用,既照應了詩題,又豐富了春日夕陽圖的內(nèi)容,形成不斷反復的韻律,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在詩歌仿寫時,建議保留詩歌一、二小節(jié)由四個“我看”來領(lǐng)起的外在形式。
詩歌的后三個小節(jié),由眼前所見的“蒙自之春”想到了“自然之春和生命之春”,詩行形式活潑自由,富于變化,這和穆旦在大學期間接受西方詩歌影響有很大關(guān)系。英國教師威廉·燕卜蓀所任教的《當代英詩》課程在當時的西南聯(lián)大大受青年學生的喜愛。穆旦和來到西南聯(lián)大的青年詩人們,其創(chuàng)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西方現(xiàn)代派詩人里爾克、葉芝、奧略特和艾登等人的影響。同學們在仿寫詩歌后三個小節(jié)時,要注意詩行的這種變化,切不可像仿寫“新月派”詩歌那樣去注重詩歌的“建筑美”。
(3)使用“陌生化”的語言來增強詩歌表意的豐富性。
初讀穆旦的詩歌,很多讀者會感到新奇和澀重,這和穆旦在詩歌中運用了很多精心獨創(chuàng)的暗喻和意象聯(lián)想上的跳躍有關(guān)。這種遣詞造句上的精妙容易造成讀者在初讀詩歌時極大的陌生感,沉下心仔細品讀詩歌卻能發(fā)現(xiàn)這種“陌生化”語言表意的豐富性。我們第一課時分析過《我看》詩句中的“揉過”“吸入”等詞語就是這種陌生化語言豐富表意性的體現(xiàn)。同學們在仿寫詩歌的時候不妨注意錘煉語言,用上一些精妙的比喻、擬人和意象的跳躍來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當然,仿寫好一首詩歌并非易事,而學會寫詩的最好方式就是動筆去寫。同學們動筆完成詩歌仿寫初稿后,可以組內(nèi)互評,反復修改,直至使自己滿意。
五、作業(yè)布置
班級三個興趣小組分別推選出一篇最佳鑒賞文章、一份最動聽的配樂朗誦音頻和若干首仿寫詩歌。班級宣傳小組負責編輯并推送至班級微信公眾號。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穆旦詩歌的愛好者,看到有他的詩作入選初中語文課本,筆者內(nèi)心十分欣喜。但轉(zhuǎn)念間又生疑惑:編者為什么不選擇穆旦的《贊美》《冥想》《詩八首》或者《冬》這樣知名度更勝的作品呢?認真?zhèn)浣?、品讀《我看》后,筆者恍然大悟:《我看》確實更適合初中生來學習。
與穆旦日后那些充滿智性的詩作相比,《我看》更具有輕靈天真的性情,充滿了年輕人特有的明麗色彩。詩中雖然提到“憂戚”和“哀愁”等字眼,但整首詩就像春天一樣溫暖燦爛,積極陽光。
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于單元教學目標,緊扣“活動·探究”單元的特色,以真實情境任務為抓手,圍繞自主欣賞、自由朗誦和嘗試創(chuàng)作三個活動內(nèi)容進行設計,踐行“課程即活動”“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第一課時,著重教會學生抓住意象分析意境畫面和詩歌情感,以此舉一反三,使學生學會自主欣賞。第二課時,結(jié)合真實的任務情景來提升學生撰寫詩歌鑒賞文章能力,通過設計朗誦腳本來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給學生搭建支架并教會他們?nèi)绾芜M行詩歌仿寫。
筆者期待在這樣的活動探究課堂上,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設計的不完善之處,期待同各位語文界同仁一齊探討。
注釋:
[1][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5頁。
[2][4]孫玉石:《中國現(xiàn)代詩導讀(穆旦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0頁,第7頁。
[5]杜運燮、袁可嘉、周與良:《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懷念詩人翻譯家穆旦》,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頁。
[6]鄭丹:《我愿是一片綠潮里的豐潤青草——讀穆旦〈我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2018年第10期,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