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濤 韋雯
【摘要】本文闡述廣西大學革命史中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故事,凝練廣西大學革命英雄人物事跡中蘊含的主要精神,提出將這些精神融入高校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方法:以“復興中華,矢志不渝”之精神滋養(yǎng)大學生職業(yè)理想、以“為國奉獻,為民工作”之精神強化大學生責任擔當、以“百折不撓,奮斗不息”之精神鑄造大學生奮斗風骨、以“不畏犧牲,心懷天下”之精神培育大學生愛國情懷。
【關鍵詞】英雄人物事跡 紅色精神 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育人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5-0036-04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做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wèi)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痹谥袊伯a(chǎn)黨的百年歷史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他們?yōu)橹袊母锩聵I(yè)英勇奮斗,留下無數(shù)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英雄故事。英雄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偉大革命精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在黨史學習中講好英雄故事、傳承英雄精神,從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本文主要講述廣西大學革命史中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故事,凝練出英雄人物事跡蘊含的主要精神,以此激勵廣大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擔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廣西大學革命史中的英雄故事
自1936年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在廣西大學建立,學校內(nèi)廣大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青年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中許多人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陶?;甘菑V西師范??茖W校(后并入廣西大學)招收的第二屆新生,其活動才能突出,善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校學習時,他便能夠結合所學的社會進化史知識深入開展廣西少數(shù)民族社會調(diào)查研究,從中了解社會、掌握民情,加深對中國階級狀況的認識;同時,他深入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探討當時廣西政權的階級屬性,并在“中國社會性質(zhì)問題”上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托派分子展開激烈斗爭,大膽揭露托派分子破壞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破壞國共合作的陰謀。此外,在革命實踐中,他參與創(chuàng)建了校內(nèi)“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后改名為“抗日反法西斯同盟”),積極參與反托派斗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在廣西各地發(fā)展黨組織,為后來中共廣西大學文法學院支部的建立打下思想基礎、組織基礎,為廣西黨組織的發(fā)展壯大做出較大貢獻。陶?;高@一系列的研究與活動,對廣西的黨建工作和革命運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因此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極端仇視,后被捕入獄。獄中,敵人對陶?;赣帽M各種酷刑,他的左臂和左腿被打斷,但他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氣節(jié),不向敵人吐露半點黨的秘密。陶保桓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構筑了一座捍衛(wèi)黨的堡壘,踐行了他“一個共產(chǎn)黨員,要隨時隨地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衛(wèi)黨組織的安全,就是受到敵人嚴刑拷打,也不能出賣組織和同志”的誓言。
張熙和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1936年秋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廣西大學附屬高中。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張熙和積極組織和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一是組織“讀書會”“救國話劇社”“歌詠合唱隊”等活動,施展自己能講、能唱、能寫、能畫的特長,并深入學校、農(nóng)村、工廠、軍隊駐地等進行抗日宣傳,組織群眾學習文化知識,并鼓勵優(yōu)秀青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二是籌辦出版《救亡》文摘雜志宣傳抗日救亡,利用《曙光報》平臺揭露日軍的兇殘暴行、分析時事形勢,在抗日宣傳活動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除了參與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張熙和還積極參與抗日救亡的斗爭實踐,包括“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示威大游行、廣西第三屆學生軍、興業(yè)武裝起義等。張熙和在一系列革命斗爭中勇于戰(zhàn)斗、不畏犧牲,直至遭遇國民黨圍剿,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人民解放事業(yè),犧牲時年僅27歲。
廖茂金是廣西大學會計銀行系1943年招收的新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堅決抵御外辱、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他投身愛國民主運動,與國民黨反動派英勇斗爭,展現(xiàn)出杰出的政治活動才能。在1947年廣西大學學治會舉行的“六·二”大游行中,廖茂金被捕入獄,并經(jīng)歷了8個多月的煉獄生活。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說“就是把我打死,也絕對不會滿足敵人的任何要求”;面對獄中的艱苦條件,他堅韌不拔,多次對同牢難友說“只要能活著出去,馬上就到農(nóng)村搞武裝斗爭”。在1949年被營救出獄后,廖茂金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大學文憑和就業(yè)機會,毅然參加桂北游擊隊。在1949年7月初的一次突圍中,一顆子彈從廖茂金的腰部穿過,他犧牲在黎明前,為廣西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
丁明1937年考入廣西大學文法學院政治系,當時廣西大學抗日救亡運動空前活躍,他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忱和優(yōu)異的活動組織能力,通過出版壁報、演出話劇等形式堅持開展抗戰(zhàn)宣傳活動,成為抗日救亡的積極分子和骨干力量。1938年,廣西組織招收學生軍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廣西大學廣大學生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報名參軍,丁明亦在報名之列。由于工作需要,丁明服從組織安排,留在學校堅持斗爭,成為當時在校的唯一黨員。次年,黨的力量發(fā)展壯大起來,丁明擔任中共廣西大學支部書記,經(jīng)常組織師生開展黨的理論學習、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并到農(nóng)村發(fā)動群眾,激發(fā)群眾的抗日熱情??姑涝瘧?zhàn)爭期間,丁明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秘書處的一員,為了保證前臺談判占優(yōu)勢,他刻苦研究敵方動態(tài)、起草文稿,時常工作至深夜。在艱苦的談判環(huán)境和惡劣的氣候影響下,丁明的胃病迅速惡化,于1951年9月29日在朝鮮逝世,年僅36歲。
二、廣西大學革命英雄人物事跡蘊含的主要精神
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雄觀以群眾史觀和集體主義為價值導向,與傳統(tǒng)個人英雄主義有著明顯區(qū)別,典型英雄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偉大精神正是全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凝練,是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不懈奮斗的精神體現(xiàn)。英雄雖去,精神永存,廣西大學革命英雄人物在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中展現(xiàn)的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成為激勵后輩努力奮斗、不斷前行的寶貴財富。
(一)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廣西大學革命史中,從誓死保守黨的秘密的陶?;傅皆跀橙说目嵝滔陆^不屈服的廖茂金,再到不遺余力保衛(wèi)家國的丁明,他們鐵骨錚錚、大義凜然、堅守初心,對黨的事業(yè)忠心耿耿、兢兢業(yè)業(yè),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員矢志不渝的精神,保持著共產(chǎn)黨員的高風亮節(jié)。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湘江戰(zhàn)役時指出,“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前進道路上的艱苦曲折,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廣西大學的革命先輩矢志不渝守初心、堅定不移擔使命,用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勇氣戰(zhàn)勝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不斷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共產(chǎn)黨員鋼鐵般的意志,感受到了革命英雄堅定不移的追求,這就是革命先輩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所在。
(二)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廣西大學許多革命英雄人物均展現(xiàn)了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無私奉獻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身上的鮮明品質(zhì),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在黨的領導下為國家盡心竭力、為人民奉獻自我,踐行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格言。正是有了革命先輩前仆后繼、無怨無悔的付出、拼搏和奉獻,才有了革命斗爭的勝利。在長夜難明的歲月里,廣西大學的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師生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以自己的方式守護和發(fā)展學校、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革命事業(yè)鞠躬盡瘁,彰顯出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三)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廣西大學黨組織在革命斗爭中創(chuàng)建,歷經(jīng)被監(jiān)視、被破壞、轉入地下、撤離,再到恢復、發(fā)展、壯大,走過的是一條鋪滿荊棘的艱險之路;革命先輩在環(huán)境惡劣、物資匱乏的情況下進行轟轟烈烈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遭受了無可想象的挫折與磨難。但是校園里的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和退縮,為了守護學校和保衛(wèi)祖國,他們勇敢地接受困難與挫折的挑戰(zhàn),于逆境中不斷奮斗、砥礪前行,以堅強的意志書寫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革命精神。
(四)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
不畏犧牲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高尚的政治品格,中國共產(chǎn)黨人做好了隨時為革命獻出生命的準備。在革命斗爭中,廣西大學共產(chǎn)黨員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勇于面對敵人的入侵和反動勢力的打擊,他們不怕流血犧牲、堅韌不拔、沖鋒在前,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戰(zhàn)勝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打破了反動勢力的陰謀,贏得了一場場學生革命運動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
三、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而鞏固革命勝利成果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青年一代的肩頭。廣西大學高度重視運用本校紅色資源開展新時代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利用廣西大學革命史中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及偉大精神激勵大學生奮發(fā)圖強、戰(zhàn)勝困難,為實現(xiàn)自身成長成才砥礪前行;激勵大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一)以“復興中華,矢志不渝”之精神滋養(yǎng)大學生職業(yè)理想
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及信息網(wǎng)絡化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價值出現(xiàn)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不良影響,容易造成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和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迷茫。通過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以英雄人物為風向標,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找到前進的方向,明確職業(yè)理想。
1928年廣西大學創(chuàng)辦,第一任校長馬君武提出了“復興中華,發(fā)達廣西”的立校宗旨。9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無論是在革命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廣西大學始終堅持“復興中華,發(fā)達廣西”的校訓,矢志不渝地將革命精神與大學精神融合發(fā)展,造就了一代代品格優(yōu)秀的西大人。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一百周年,廣西大學校團委策劃拍攝了“00后話百年”系列微團課,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辟了“馬院青年話百年”欄目,在這些黨史活動中,青年團員和學生黨員講述李達、陳望道、熊得山等革命先輩在硝煙彌漫的年代堅守陣地、堅守信仰、言傳身教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故事,講述黎奇新、朱澄霞、易鳳英等廣西學生軍女戰(zhàn)士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設家園的先進事跡。通過講好英雄故事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在職業(yè)理想的培育和樹立方面引領大學生從先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繼承光榮傳統(tǒng),在新征程上自覺以“復興中華,發(fā)達廣西”為理想信念,將個人職業(yè)理想與廣西發(fā)展相結合,并融入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二)以“為國奉獻,為民工作”之精神強化大學生責任擔當
英雄人物對大學生具有榜樣示范的作用。校園革命史也是一部革命英雄史,在民主革命時期,廣西大學有32名學生在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他們是值得謳歌的英雄。新時代大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故事,就是要學習革命英雄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學習他們對黨忠誠、奉獻擔當?shù)母哔F品格。高校通過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可以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擔當,使其樹立自覺承擔家庭責任、社會責任的意識。
由馬君武校長作詞的第一版《廣西大學校歌》發(fā)出了“為國犧牲,為民工作”的吶喊,第三版校歌將其修改為“為國奉獻,為民工作”?!盀閲鵂奚瑸槊窆ぷ鳌钡木裨谟⑿廴宋锷砩象w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革命年代,先輩們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肩負起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重任;和平年代,先輩們更是勇?lián)?、敢作為,承擔起學校發(fā)展和國家建設重任。在英雄人物的榜樣示范與影響下,當代大學生自覺擔起“為國奉獻,為民工作”的職責。廣西大學各學院學生黨支部積極行動起來,以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講好廣西大學黨史中的英雄故事,學習領會革命英雄身上的擔當精神。其中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2020級黨支部連續(xù)開展“黨史故事分享會”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同志從黨史事件、黨史人物出發(fā),講述陳望到、黎潔霜等廣西大學師生在革命年代的先進事跡,透過一個個歷史片段讓大學生追懷革命先烈的曲折斗爭、體悟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使命,以英雄人物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好青年。通過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鞭策大學生不斷增強責任擔當、錘煉黨性修養(yǎng)、提高精神境界;勉勵大學生以革命先輩的科學之擔當、革命之擔當、創(chuàng)業(yè)之擔當激勵自己,勇立潮頭、與時俱進;動員大學生勇挑重任,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為黨的事業(yè)奉獻聰明才智。
(三)以“百折不撓,奮斗不息”之精神鑄造大學生奮斗風骨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物質(zhì)豐富、條件優(yōu)良的和平年代,成長于祖國的庇護下和父母的呵護中,缺乏生活的磨煉與困難的打擊,導致部分大學生心理脆弱,碰到困難就逃避,遭受打擊就一蹶不振;部分大學生過度依賴父母,安于現(xiàn)狀或缺乏獨立意識;部分大學生物質(zhì)生活豐富,精神生活卻貧乏,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英雄人物對大學生具有警示提醒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引導其學習革命先輩在戰(zhàn)爭年代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英雄事跡,有助于大學生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激發(fā)昂揚向上的斗志。
秉承“百折不撓,奮斗不息”的精神,廣西大學自2021年以來,推出一系列紅色校史展覽,如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網(wǎng)站上推出“西大紅色校史展(1928—1949)”、學校檔案館推出“烽火中的西大”廣西大學黨史展覽、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出“家鄉(xiāng)黨史故事展”,這些展覽全面展示了廣西大學在梧州、桂林、榕江辦學時期地下黨組織活動和愛國民主運動情況,以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英勇犧牲的32名西大學子的動人事跡。這些英雄人物事跡,讓大學生從革命先輩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上刀山下火海的艱辛歷程中體會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而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輩百折不撓、奮斗不息的精神;也激勵大學生響應校歌中“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勤懇樸誠,厚學致新,為祖國奮斗到底”的號召,不斷增強個體學習本領,在新征程上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拼命學、拼命干。
(四)以“不畏犧牲,心懷天下”之精神培育大學生愛國情懷
英雄人物故事是高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獨特教材,也是學生身邊的歷史資源,它有情感、有溫度,能夠有效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人物事件的學緣性、校友的地緣性對當代大學生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高校講述好本校的革命英雄人物故事,能夠激發(fā)廣大學生強烈的歷史認同和情感共鳴,進而使其產(chǎn)生學習英雄人物的愿望。
回顧廣西大學那段崢嶸歲月,鮮活的歷史和熠熠生輝的英雄故事,彰顯出革命先輩“不畏犧牲,心懷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氣概。廣西大學充分挖掘與利用本校革命史的英雄人物故事與杰出人物故事進行英雄主義教育,組織學生到校史館、雕塑園和愛國民主運動紀念碑開展打卡學習活動、主題團日活動,并把參觀校史館納入新生入學教育安排中,讓廣大學生現(xiàn)場感受廣西大學的黨史故事;在思政課程中開展“我講西大黨史故事”實踐活動,由學生收集并講述廣西大學黨史中的英雄故事,引導學生從知校愛校到愛黨愛國。
通過學習校園革命史,學習英雄人物在革命斗爭中為國家大義、民族大義沖鋒陷陣的感人故事,激勵大學生從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讓大學生在感受學校建設的成就、體會建設歷程的艱辛中產(chǎn)生愛校情感,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感和對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自覺將愛國情懷融入實現(xiàn)國家“強起來”的發(fā)展中,把愛國熱情有效轉化成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的決心,在新征程中自覺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
革命英雄人物事跡中蘊含的矢志不渝、無私奉獻、百折不撓、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提供了充沛的動能,是高校開展英雄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高校教育者必須講好英雄故事,引領大學生從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接續(xù)奮斗、不斷前行的強大力量,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青春能量。
參考文獻
[1]中共廣西大學黨史辦公室.風雨十七年(1936—1953):廣西大學革命斗爭史料[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習近平.在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EB/OL].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2015-9-2.http://news.12371.cn/2015/09/02/ARTI1441189551714976.shtml.
[3]習近平談湘江戰(zhàn)役:中國革命成功的奧秘就是靠理想信念[EB/OL].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https://www.12371.cn/2021/04/26/ARTI1619399486917399.shtml.
[4]習近平.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20-2-24(2).
作者簡介:陳洪濤(1966— ),廣西寧明人,博士,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講師團特聘教授專家,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韋雯(1997— ),廣西永福人,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黨團建設與管理。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