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閱江(金達)幼兒園 易 冰
幼兒園的水塘邊飼養(yǎng)了兩只小兔子。一只小兔子總是豎起一只耳朵,幼兒叫它一只耳;一只小兔子鼻子頭是白色的,幼兒叫它白鼻頭。幼兒喜歡繞道水塘去喂喂小魚、逗逗小兔子。為了順應(yīng)幼兒的興趣、支持幼兒探索小兔子,我們生成并開展了項目活動“你好,小兔子”。
一天,幼兒像往常一樣去看小兔子。泠泠突然喊:“老師老師,一只耳和白鼻頭怎么不在家呀!”其他幼兒圍著小兔子的家看了一圈,七嘴八舌地說:“真的,家里沒有?!薄澳撬鼈?nèi)ツ膬毫四??”“會不會掉進水塘里去了?”“它們會不會死了?”“老師,我們趕緊去找找它們吧!”……幼兒眾說紛紜。
筆者決定和幼兒一起開啟尋兔之旅。
一只耳和白鼻頭不見了,幼兒很焦急。筆者詢問幼兒:“我們?nèi)ツ膬赫夷??你們知道一只耳和白鼻頭可能會去哪兒嗎?”幼兒開始思考。昕昕說:“我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一只耳在灌木叢邊,但我沒有看到白鼻頭。”樂天連忙說:“我來的時候看到了白鼻頭,就在保安室那個墻邊縫隙里。”沄萱若有所思地說:“它倆喜歡吃草,我們圍著小池塘的草地去找一找!”
有了三個幼兒的建議,全班幼兒從小兔子的窩出發(fā),分區(qū)域去尋找。筆者尾隨其后。小池塘的旁邊并不大,一會兒之后,幼兒又回到了原點——兔窩。昕昕著急地說:“我看過了,白鼻頭不在灌木叢里。”樂天說:“保安室墻邊也沒有。”澤藝手指向了遠處的滑梯,調(diào)皮地笑著說:“這些地方都沒有,白鼻頭和一只耳會不會和我們一樣想去玩滑梯?”
“那我們?nèi)フ艺野桑 睗伤嚨南敕ǖ玫搅擞變旱恼J可。幼兒自發(fā)排成了一隊,邊走邊喊著:“一只耳——白鼻頭——你們在哪兒呀?快出來吧!”幼兒沿途經(jīng)過小亭子、滑梯、小菜地、沙池等處,但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一只耳和白鼻頭的身影。
“大家快來看,這里有個洞,一只耳和白鼻頭會不會從這里鉆出去?”澤藝指著圍墻邊的欄桿處。這個位置灌木較少,缺口確實能讓小兔子鉆過。昕昕傷感地說:“那可怎么辦呀?出了幼兒園就是小區(qū)了,我們怎么找呢!”
“我今天帶胡蘿卜給它們,我們用胡蘿卜吸引它們回來吧!”蔓蔓的想法讓其他幼兒打開了思路。泠泠激動地說:“我想讓小狗去聞一只耳和白鼻頭的氣味,然后我們跟著小狗尋找?!?/p>
“我有個辦法,我們發(fā)‘尋兔啟事’吧!”澤藝接著說。
“‘尋兔啟事’是什么?”筆者為幼兒的想法感到驚喜,故作疑問。
“就是在小區(qū)里貼張紙,告訴別人我們幼兒園的兔子不見了,找到后告訴我們?!甭犕隄伤嚨慕忉?,其他幼兒也紛紛點頭,表示要趕緊制作“尋兔啟事”。
大班幼兒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的技能。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并講給別人聽,讓幼兒感受和體驗繪畫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回到活動室后,筆者為幼兒提供了粉色的紙張,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制作“尋兔啟事”。在幼兒的要求下,筆者在黑板上寫下“尋兔啟事”四個字給想要寫字的幼兒參考。
幼兒進行了兩次制作,具體情況參見“表1”“表2”。
表1 幼兒第一次制作“尋兔啟事”
表2 幼兒第二次制作“尋兔啟事”
在制作“尋兔啟事”的過程中,從最初的想法到設(shè)計排版,再到具體、有內(nèi)容的安排等,一切都是由幼兒自主決定的。這無疑使幼兒信心大增,萌生了一種使命感,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wù)迅速找到小兔子。在第一次制作完成后,教師逐一閱讀了每個幼兒的“尋兔啟事”,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問題后及時組織幼兒討論,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支持。幼兒在與同伴、教師的交流中不斷嘗試。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幼兒不厭其煩,感到興奮和滿足。
制作好了“尋兔啟事”,幼兒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出發(fā)找小兔子了。筆者故作緊張地問:“我們可以外出去尋找小兔子嗎?”幼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我們的‘尋兔啟事’都做好了。”筆者繼續(xù)問:“那我們出門需要向誰匯報?。俊标筷啃χf:“老師,你跟著我們一起就可以了吧!”筆者以自身為例反問幼兒:“如果我在工作時間外出,我需要跟領(lǐng)導請假并說明原因。那你們需要外出,該怎么辦呢?”幼兒斬釘截鐵地說:“我們跟園長媽媽說吧!”“園長媽媽也特別愛我們的小兔子,她肯定會同意我們出去的?!薄P者故作緊張地說:“那不一定哦!現(xiàn)在還在疫情期間,園長媽媽為了你們的安全著想,不一定會同意吧?”澤藝立刻回答:“我們會戴好口罩的?!卑⒄苎a充著說:“我們會保護好自己的!”看著幼兒熱情高漲,筆者也不忍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那你們寫一個申請單吧,一會兒派代表帶著申請單去向園長媽媽表達你們的心愿。”幼兒興奮地回應(yīng)筆者,開始制作申請單(見“表3”)。
表3 外出申請單
被選出的三名小代表帶著申請單來到了園長辦公室。恰巧園長不在辦公室,小代表們失落地下了樓,回到班里。這時保健老師興高采烈地走進我們班:“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一只耳和白鼻頭找到啦!”幼兒異口同聲地問:“找到了嗎?”保健老師說:“是的,找到啦,它們藏在保安室墻下的縫隙里了?!薄鞍Γ 卑嗉墏鱽砹艘魂囮噰@息聲。澤藝失望地說:“等它們下次不見了,我們再出去找吧!”樂天接著說:“我還沒來得及發(fā)‘尋兔啟事’,它們怎么就找到了。”看著幼兒失落的表情,保健老師疑惑地摸了摸頭。聽筆者說了幼兒找小兔子的這段故事后,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那下次白鼻頭、一只耳不見了,我一定交給你們來找哦!”
在“我們的尋兔之旅”活動中,幼兒經(jīng)歷了“看不見小兔子很焦急—想出尋兔辦法很激動—小兔子找到了既高興又失落”的過程。在尋找小兔子的過程中,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動物丟失的焦急心情,感受到了想要找到小動物的迫切心情。
在活動后的“日記”中,樂天是這樣進行記錄的(見“圖1”):“我的心情不開心,因為:1.上午去看小兔子時,發(fā)現(xiàn)小兔子不見了;2.我們要找到小兔子,圍著幼兒園找了一大圈;3.小兔子躲到保安室那邊的縫隙里了;4.小兔子總算回家了?!睗伤囀沁@樣進行記錄的(見“圖2”):“1.早上我來幼兒園后發(fā)現(xiàn)小兔子不在家;2.我想到了畫‘尋兔啟事’;3.我想申請讓園長媽媽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去金達小區(qū)找丟失的小兔子;4.沒想到小兔子自己跑回家了?!睆娜沼浿锌梢钥闯鲇變好鎸@樣的突發(fā)情況產(chǎn)生了好奇和困惑,這其實是在向教師傳遞“需要互動”的信號。這是教師與幼兒進行積極互動的時機,因為這時的幼兒是最有動力、最渴望去思考和學習的。在發(fā)現(xiàn)小兔子不見時,教師觀察和聆聽幼兒的討論,并未操之過急地介入,而是順應(yīng)他們的需要,提出去幼兒園里他們覺得小兔子可能去的地方找一找。當沒有找到小兔子時,教師再次給予適度引導和回應(yīng),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制作“尋兔啟事”。教師對幼兒好奇心的及時回應(yīng),拓展了幼兒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圖1
圖2
在“我們的尋兔之旅”活動之后,教師反觀整個過程,發(fā)現(xiàn)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幼兒樂意主動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教師抓住幼兒“尋兔啟事”的已有經(jīng)驗,與幼兒展開積極的對話,并積極引導幼兒兩次制作“尋兔啟事”——從最初記錄小兔子丟失的地點,到后來呈現(xiàn)了幼兒園名字、園標、電話等聯(lián)系信息。當發(fā)現(xiàn)適宜的學習契機時,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的對話讓師幼產(chǎn)生有力的互動,促使幼兒主動探究,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答案,從而體驗探索的樂趣,萌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當然,教師還需要在幼兒活動中慢下來,關(guān)注當下,真正融入幼兒活動,在等待和觀察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幼兒在做什么、思考什么,分析幼兒行為后面的原因,從而引導幼兒去解決問題、提升經(jīng)驗,讓幼兒的學習更加有效。隨著觀察的深入,教師看懂了幼兒的活動,在觀察中不斷發(fā)現(xiàn)活動的價值,及時捕捉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從而幫助幼兒成為有效的學習者,真正實現(xiàn)“讓幼兒在生成性活動中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