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本欄目三篇文章聚焦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晚近進展,分別討論了威廉斯的政治現(xiàn)實主義、桑德爾的公民共和主義和費拉拉的本真性主張。這些理論家對當代自由主義的“理性的善”、國家中立性,以及自主性與普遍主義等主題提出了質(zhì)疑。此處的三篇文章致力于對這些當代理論進行再反思。陳德中的文章認為,以威廉斯為代表的當代政治現(xiàn)實主義者理論包袱過重,相關論證呈現(xiàn)出遠離經(jīng)典現(xiàn)實主義的特征,現(xiàn)實感因而多有減損。王立、毛羽可提出,桑德爾在本體上批判自由主義的原子式自我假定,在辯護問題上以至善論來彰顯自由主義的不足。而在當代,辯護問題已經(jīng)被自由主義容納,本體批判也跡近形式。桑德爾的公民共和主義更多的只是提出了問題,而并沒有給出實質(zhì)有效的解決方案。劉利霞認為費拉拉通過實踐智慧、反思性判斷力以及典范行動來為本真性辯護,這一路徑有利于我們走出自由主義的傳統(tǒng)敘事,但是我們同時要特別防范“本真的邪惡”,防范“壞的與虛假的”本真性。實質(zhì)性地介入當代政治哲學論爭,這是中文世界研究者的一個長期努力。從知識類型學的角度觀之,問題只有好壞真假之分,沒有大小熱冷之別。觀念地和邏輯地看待問題,交織著歷史地和社會地透視理論。當代政治哲學宜維特根斯坦式地“綜觀”,但也需要尼采式的“視角主義”?!熬C觀”需時遠時近,時具體入微、時遠距綜覽?!耙暯侵髁x”則若文稿演示,在幻燈片的交替變換中彰顯差異。作者就是大片的攝像師,他們要對鏡頭最終的表達效果承擔技術責任與審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