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念珍,楊俊榮,文 雯,蔡小容
(重慶市長壽區(qū)中醫(yī)院針灸科,重慶 401220)
單純性肥胖作為臨床多發(fā)、常見病,可于任何年齡段發(fā)病,在肥胖癥中約占95%,且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該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單純性肥胖是誘發(fā)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腦血管意外、內(nèi)分泌疾病等病癥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僅影響患者外貌美觀,還影響身體健康[2]。西醫(yī)多通過給予健康指導與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其中二甲雙胍為常用藥,能夠有效減輕體重,然而長時間的使用會帶來較多的副作用,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單純性肥胖屬中醫(yī)“肥人”范疇,與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安逸少動、先天稟賦等因素密切相關,以脾虛濕阻型最為常見,臨床治療應注重祛瘀通絡、益氣化濁之法[3]。本研究用引氣歸元健脾胃針法治療單純性肥胖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84例,均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單純性肥胖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4~69歲,平均(48.72±2.38)歲;病程3~10年,平均(6.35±0.49)年。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48.78±241)歲;病程4~12年,平均(6.39±0.5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中國成人肥胖癥防治專家共識》[4]內(nèi)單純性肥胖有關標準,屬于中輕度肥胖,肥胖度20%~50%,BMI大于等于26,小于40,腰圍/臀圍大于0.72。②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內(nèi)脾虛濕阻證相關規(guī)定;癥見浮腫,全身無力,四肢困重,尿量少,納差,腹脹滿,脈沉細若,舌苔薄膩,舌質較淡。③年齡18~70歲,④非繼發(fā)性肥胖;⑤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此次研究;⑥依從性良好;⑦病歷資料未缺失。
排除標準:①存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病與糖尿病;②不屬于脾虛濕阻證;③治療期間自行采取其他療法;④孕婦;⑤對方案所用藥物過敏;⑥凝血系統(tǒng)紊亂;⑦存有神經(jīng)疾;⑧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⑨藥物因素等引起的繼發(fā)性肥胖。
兩組均施以健康指導,即科學膳食、晚上7點以后不進食、適當運動等。
對照組加二甲雙胍(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65)0.85g,日2次,于餐前口服。連續(xù)用藥2個月。
觀察組聯(lián)合“引氣歸元健脾胃”針法治療。選取中脘、下脘、氣海、天樞、大橫(雙)、關元、帶脈(雙)、足三里(雙)、豐隆(雙)、陰陵泉(雙)、合谷(雙)、太沖穴(雙)為針刺穴位,對穴位進行消毒后,用0.25mm×40mm的毫針進行針刺,直刺或斜刺,根據(jù)患者脂肪層厚度確定針刺深度,得氣后提插捻轉;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大橫用溫針灸法,足三里、豐隆、陰陵泉采用平補平瀉法,合谷、太沖用針刺捻轉瀉法,股部與四肢腧穴留針30min,日1次。饑餓、疲勞、過度緊張時不進針,休息緩解后可進針。5天為一療程,共治療12個療程。
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記錄體重、BMI、腰臀比、脂肪含量。BMI=體重(kg)/身高(m)2;腰臀比測量腰圍與臀圍,以此計算腰臀比;脂肪含量以人體成分分析儀(上海聚慕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DBA-210,吉械注準20202090083)測定。
不良反應記錄腹痛、嘔吐狀況。
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控制:BMI<24kg/m2,男性腰圍小于85cm,女性腰圍小于80cm;顯效:BMI減少大于等于3kg/m2,體重減少大于等于5kg,腰圍減少大于等于8cm;有效:BMI減少大于等于1.5kg/m2,體重減少大于等于3kg,腰圍減少大于等于4cm;無效:BMI減少小于1.5kg/m2,體重減少小于3kg,腰圍減少<4cm。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體重、BMI、腰臀比、脂肪含量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重、BMI、腰臀比、脂肪含量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重、BMI、腰臀比、脂肪含量比較 (±s)
組別 例 體重(kg) BMI(kg/m2) 腰臀比 脂肪含量(m/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79.85±5.78 73.68±4.84 29.39±2.83 27.26±1.61 1.35±0.41 1.08±0.29 659.47±25.72 584.72±23.84觀察組 42 79.92±5.84 69.26±4.35 29.41±2.79 25.19±1.25 1.37±0.42 0.89±0.23 660.53±25.84 521.83±22.07 t 0.055 4.402 0.033 6.582 0.221 3.327 0.188 12.546 P 0.956 0.000 0.974 0.000 0.826 0.001 0.851 0.000
不良反應:對照組腹痛2例,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52%;觀察組無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15,P=0.137)。
單純性肥胖在任何年齡段人群均可發(fā)病,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遺傳、生活習慣、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紊亂等因素是其發(fā)病的主要原因[6]。單純性肥胖不僅會引發(fā)諸多心理與社會問題,還會誘發(fā)高脂血癥等疾病,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對于單純性肥胖癥,常規(guī)西醫(yī)主要通過控制飲食、口服減肥藥等措施進行治療。二甲雙胍是臨床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常用藥物,可通過作用于肌肉與脂肪,調(diào)節(jié)肌肉糖原生成,從而減少游離脂肪酸,提升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從而達到減肥效果[7]。
單純性肥胖屬中醫(yī)“肥人”范疇。發(fā)生與脾、肝、腎三臟失調(diào)的功能聯(lián)系密切,以水濕痰濁阻滯肝腑經(jīng)絡為基本病機,治療時應注重健脾和胃、化瘀除濕[8-9]?!耙龤鈿w元健脾胃”針法作為中醫(yī)的常見針刺方式,選取中脘、下脘、氣海、天樞、大橫、關元、帶脈、足三里、豐隆、陰陵泉、合谷、太沖穴為針刺穴位。其中中脘穴具有消食導滯、舒肝養(yǎng)胃功效,下脘穴可降逆合胃、調(diào)和肝脾,氣海穴具有溫中補腎、益氣理氣等作用,天樞穴可消滯通便,大橫穴有通調(diào)腸胃、理氣健脾之功,關元穴能夠通調(diào)水道、培補元氣,帶脈穴通調(diào)氣血、溫補肝腎,足三里穴調(diào)暢胃腸、補益脾胃,豐隆穴通調(diào)脾胃、泄熱通腑,陰陵泉穴健脾調(diào)氣、通經(jīng)活絡,合谷穴清熱開竅、疏風解表,太沖穴可有效清熱利濕、平肝息風。諸穴合用,共奏祛濕化濁、通調(diào)臟腑、調(diào)理腸胃之效,從而有效減輕患者體重,降低其BMI、腰臀比、脂肪含量[10]。同時,“引氣歸元健脾胃”針法還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好、痛苦少、可重復等優(yōu)點,于理、法、方、穴為一體,從而可有效達到減肥目的。另外,針法治療作為一種外治療法,基本無創(chuàng),故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引氣歸元健脾胃”針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療效確切,可增強減肥效果,有利于體重、BMI、腰臀比、脂肪含量的降低,且不會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