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孫卉
升入初中,女兒的功課壓力明顯大了起來,我不免也跟著焦慮。作業(yè)寫錯一個字,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英語課文背誦得不熟練,這些芝麻大的不如意,都會讓我心驚肉跳,嘮叨、數(shù)落、逼問、責罵……如此雞飛狗跳一個月后,我遇到做職業(yè)培訓的朋友,聽完我的訴苦,他笑瞇瞇建議:“去考個職稱吧,對你對孩子都有好處?!?/p>
能有啥好處?朋友耐心點撥,我恍然大悟,第二天立刻買了中級經(jīng)濟師教材和習題集,厚厚的四大本。
女兒放學回家,我捧著書迎上去,愁眉苦臉求救。她看看我圈出來的幾道計算題,笑了:“題干里已經(jīng)給出了公式,變化一下再套用都不會?”我就坡下驢:“所以要請你教我嘛。”女兒拿出草稿紙邊寫邊講。她講得太快,第一遍我沒聽懂,她掰開揉碎重新又講了一遍,我終于明白過來。她笑了,一個月來第一次笑得如此燦爛。能夠教會媽媽做習題,對于孩子來說,這是多么大的成就。
從此,女兒回到家以后,我不再死盯著她了。以前的我仿佛手握剪刀的園丁,虎視眈眈盯著小樹苗,有了枯枝敗葉立刻咔嚓一刀,有了旁逸斜出咔嚓又一刀,忙忙碌碌,卻又身心俱?!,F(xiàn)在,我忙著自己的職稱考試還來不及呢。
就像古人說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我抓緊一切時間埋頭苦讀的身影,就是對女兒最大的激勵,何況我時不時拿著題目去請教她,為了教會笨媽媽,她不得不仔仔細細捋思路、畫步驟,提醒我注意關(guān)鍵詞,產(chǎn)量“增加到”“增加了”是不一樣的,利潤“達到”與利潤“總和”是不一樣的……不知不覺,她的成績穩(wěn)定了,粗心的毛病改了不少。
作為家長,誰不希望孩子今后成為棟梁之材?可是獨木不成林,家長必須以樹的形象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扎根知識的泥土,一起經(jīng)受風雨打擊,一起感受炎炎酷暑和瑟瑟嚴冬,一起迎接春華秋實。
因此,拿到經(jīng)濟師中級證書后,我又報了人力資源管理師一級職業(yè)資格考試。每晚窗下,我和女兒共同學習。第三年,我順利通過考試,女兒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重點高中。
回憶小學六年,我全身心撲在女兒身上,以致自己的工作業(yè)績平平,偏偏在“一切為了孩子”的虛幻光環(huán)下渾然不覺。所幸,在三年考取兩證的過程中,我潛在的斗志被激發(fā),整個人重新煥發(fā)了青春之光。這些變化,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原來讀書是件美好的事情,可以讓人變得自信,充滿光彩。這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與滋養(yǎng)。
當父母不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有了自己獨立的追求,與孩子各自奮斗、共同成長,這才是一個家最好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