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卓,孫 瑜
(西北工業(yè)大學 藝術教育中心,陜西 西安 710129)
“影視鑒賞”課程是為各專業(yè)本科生開設的旨在通過鑒賞影視作品、參加課堂內外實踐活動等,理解影視文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審美判斷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讀圖時代,學生周圍充斥著傳媒和影視,良莠不齊的媒體資源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叭绾闻嘤鼜V泛的懂得欣賞電影的人,并且能參與更寬泛的影像教育之中去,就成為電影教育必要的命題。而作為影像媒介面向智能時代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教育,必須延伸擴展到對于媒介素養(yǎng)、傳播素養(yǎng),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認知的影像教育和圖像時代教育?!?/p>
“影視鑒賞”課程不是單純以知識教育和技能教育為主,而是以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的審美教育。“電影不僅僅是影像的教育,而且是觸發(fā)人們把電影理解成為藝術審美和創(chuàng)造對象的教育?!?/p>
以西北工業(yè)大學為例,“影視鑒賞”課程目前每學期開設3-4 門次,一般每班人數(shù)為80—120 人左右,上課地點為多媒體教室。為了更好地進行規(guī)范性教學,課程組采用學生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本校2015-2018 學年選修該課程的學生進行調研。調研結果如下:(1)學生觀看影片的喜好方面,有87.88%的學生喜歡歐美影片,有66.7%的學生喜歡中國影片,有39.39%的學生喜歡日韓影片,而選擇其他國家影片的人數(shù)是最少的,僅占5.15%。(2)教學案例的滿意度方面,有63.64%的學生很滿意,有30.3%的學生覺得滿意,6.06%的學生覺得一般。(3)大部分學生對于有年代感的經(jīng)典影視作品不感興趣,覺得其過于陳舊。(4)大多數(shù)學生更傾向于小班授課。(5)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想要嘗試實踐制作。從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影視鑒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仍需要加強和規(guī)范化。
“今天美育建設的內容不僅限于吹拉彈唱技能式,應強調一種素養(yǎng),一種感性的體驗力、超越性的想象力,包括媒介素養(yǎng)在內的美學素養(yǎng)、想象力?!睘榱烁玫匕l(fā)揮育人作用,激發(fā)各專業(yè)學生影視學習的興趣,課程組進行了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將“價值引領、能力提升、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
1.制定教學大綱
在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審美價值基礎上,重新制定適合學校各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教學大綱,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影視基礎知識、影視鑒賞方法、各國經(jīng)典案例鑒賞和實踐制作運用。同時明確思政育人目標,發(fā)揮影視藝術的浸潤作用和價值引領作用。
2.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常新化
針對教學目標,從影視基礎理論知識入手,系統(tǒng)地安排教學內容。在影視作品的選擇上注重常新化。
3.制定教學案例選取原則
在影視鑒賞課程開始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觀影喜好進行調查,對影視作品進行有參考目的的篩選,使學生產(chǎn)生高層次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體驗。
(1)經(jīng)典作品與當下作品相結合
經(jīng)典影視作品中畫面效果、聲音效果、情節(jié)、臺詞等過于陳舊,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選擇影視作品時要遵循經(jīng)典與當下作品相結合的原則。
(2)貼近學生生活的作品
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并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影視作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勵志影視作品。通過影片中人物的勵志方式,感受成功和喜悅,感受由痛感升華的快感,從而達到審美理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壓力,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學習和生活。
(3)學校特色的作品
選擇能夠體現(xiàn)學校特色的影視作品。比如,西北工業(yè)大學是一所以“三航”為特色的學校,選擇具有“三航”文化背景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領會與探討電影主題的同時形成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4)文學改編的作品
選擇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來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比較分析。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觀看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影視審美能力,在比較分析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專題組織教學內容
課程組以主題或專題形式組織教學,按照模塊完成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師將影視最新技術和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引入課堂,使課堂教學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課程組將各章節(jié)內容整合為影視與技術、影視與藝術、生命的啟迪、倫理道德、人文情懷等12 個主題。在把握健康積極向上的主題的同時,掌握影視藝術的基本知識和鑒賞方法,在對影視作品的剖析中,接受美的熏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學會如何“看”電影。例如,將《流浪地球》中的影視技術等方面的成果引入科幻電影專題,使學生了解影視中的技術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西北工業(yè)大學的學生主要以理工類為主,其學情特點為善動手、善創(chuàng)新。因此,要“以學生為中心”,調整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主動融入課堂的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觀摩影片—提問和問題研討—有針對性地思考—課堂聽講—實踐創(chuàng)作運用”。鼓勵學生課堂上緊跟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入耳、入腦、入心、入手、入口”的全感官參與。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活動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影視鑒賞的實際操作機會和平臺,如舉辦影視沙龍或者現(xiàn)場影視鑒賞寫作等。在課下鼓勵學生進行微視頻創(chuàng)作實踐。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美的理解、感知、判斷、體驗記錄下來,發(fā)揮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拍攝的微視頻進行展示和評價,組織學生們進行研討,加深學生對審美創(chuàng)造的理解。
1.啟發(fā)式教學
課前提出預習問題,課中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講解影視鑒賞的知識。例如,在講到影視語言的色彩時,插映《英雄》和《黃土地》片段,提出問題“色彩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作用?”通過問題研討,幫助學生認識電影的色彩語言,使學生在把握新知識的同時提高對于影視作品的審美能力,在自主探索中獲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領悟。
2.案例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花大量時間播放影片,將經(jīng)典影視作品中的情節(jié)片段放映與鑒賞分析相結合,用串講的方式講解影片的敘事結構或從一個語言構成要素入手,分析作品,掌握整體與局部分析的鑒賞方法。如在講述影視敘事時,選取影視作品《我和我的祖國》作為教學案例,將影片中的七個故事加以分析,如分析《前夜》,培養(yǎng)學生臨危不懼,艱苦奮斗的精神。課后教師給學生推薦經(jīng)典影視作品,采取拉片的形式供學生觀摩和自主學習,配合課上所講的理論知識,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力。
3.討論式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小組討論方式,豐富課堂內外教學實踐活動形式。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蒙太奇”“景別”“意境”“影視敘事”“影視文化”“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等問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小組討論后由各小組選出一位代表發(fā)言,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課后通過布置代表性影視作品的觀摩作業(yè),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提出思考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團隊合作,充分交流與討論,課上以答辯的形式展開匯報,不僅推動了課下觀摩影片的有效性,同時對于增強團隊意識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主要圍繞課件與視頻資源建設,開發(fā)制作《影視鑒賞》課程的教學案例庫和思政元素庫;剪輯整理影視作品中經(jīng)典情節(jié)的視頻片段資源,建設視頻資源庫,用于教學和課后輔導與交流。
“觀摩影片—提問和問題研討—有針對性地思考—課堂聽講—實踐創(chuàng)作運用”與分主題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已在西北工業(yè)大學2019-2021 學年的課程教學中應用。通過對參加本課程學習的學生的問卷調查和采訪,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新穎,對這門課程有了更高的學習興趣。通過創(chuàng)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多數(shù)學生認為,通過學習本課程,掌握了影視理念、影視技巧、影視鑒賞的方法,提高了對影視作品的審美判斷力,提高了自身的審美品位。
綜上所述,以西北工業(yè)大學《影視鑒賞》課程的建設為例,在課程建設中,研究了教學問題,梳理了影視藝術和教育知識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總結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課程采用“觀—問—思—聽—用”教學模式,“鑒賞”與“實踐運用”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