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李冰清
(懷化學(xué)院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湖南 懷化 418008)
戲劇《柳毅傳書》的故事淵源要追溯到唐朝李朝威所撰寫的唐傳奇《柳毅傳》。小說描述了洞庭龍女遠嫁涇川后遭遇丈夫涇陽君與公婆的虐待,后巧遇書生柳毅,懇請他幫忙傳遞一封家書到洞庭龍宮,得到她的叔父錢塘君出手相救回到洞庭。為感念柳毅的搭救之恩,錢塘君命令柳毅與龍女成婚。但是柳毅認為,幫龍女傳信是因為龍女那時情況危急,而自己恰好有能力去幫她,并非出于私心,且錢塘君蠻橫,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于是柳毅嚴辭拒絕這番好意離去。此時的龍女卻對柳毅產(chǎn)生傾慕之意,經(jīng)歷幾番波折之后,兩人終成眷屬。
而這個故事的歸屬地,也是后人爭議最多的地方,最典型的爭議點是文中的“洞庭”究竟在何處。山東濰坊、河南衛(wèi)輝和湖南岳陽這三個地方都有同柳毅有關(guān)的歷史記載,所以也是爭議最大的三個地方。不過,目前學(xué)界對這個故事的歸屬地的討論卻寥寥無幾,只有張偉然的《柳毅傳書中之“洞庭”考》一篇文章。從唐傳奇《柳毅傳》中的種種描寫來看,“柳毅傳書”這個故事最有可能的歸屬地是在湖南岳陽,這就有了巨大的文學(xué)研究價值和空間。
《柳毅傳》中龍女在請求柳毅幫她傳遞書信時說:“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從《柳毅傳》的時代背景來看,應(yīng)該是唐王朝,且屬于中唐時期。那么“還吳”中的吳地的范圍只能是按照中唐之前的疆域劃分的吳地。三國時期的吳地指吳國,就目前來看,其疆域以江蘇長江以南地區(qū)為中心,最南至錢塘江以北,最北至黃河以南地區(qū)?!稘h書·地理志》則將吳地的范圍劃定為“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盡分吳也?!庇纱丝傻茫瑓堑鼐驮诋斀竦恼憬?、江西、湖北、安徽、江蘇一帶。而龍女所說的柳毅從京師返回吳地的時候會經(jīng)過洞庭湖,而在中唐時期,唐王朝的首都是長安。所以據(jù)此可以推斷,如果洞庭湖在湖南的話,從長安返回吳地的時候,柳毅并不會經(jīng)過洞庭。所以排除了洞庭湖在湖南的這一種說法,也就是間接排除了《柳毅傳》的取材來源于湖南的這一說法。
此外,在山東濰坊有一座山叫做“柳毅山”,是一座位于濰坊市寒亭區(qū)朱里鎮(zhèn)境內(nèi)的荒山。乾隆《濰縣志·域地志·山川》載:“柳毅山在縣東六十里,山巔有柳毅讀書處。”這從側(cè)面證明了山東濰坊的柳毅山是柳毅常去的地方。清代文人鄭板橋在《懷濰縣二首送郭倫昇》中寫道:“相思不盡又相思,濰水春光處處遲,隔岸桃花三十里,鴛鴦廟接柳郎祠?!边@說明在濰坊有一座供奉柳毅的“柳郎祠”。這也正好驗證了山東濰坊存在柳毅故事的傳播印記。
2011 年,“柳毅傳說”這一項目經(jīng)過國務(wù)院批準列入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在2015 年,《柳毅傳說》省級傳承人張寶輝先生終于挖掘到失傳已久的濰縣版《柳毅傳》全本。這也從側(cè)面說明唐《柳毅傳》中的柳毅的取材可能是山東濰坊的柳毅傳說中的那位柳毅。
《漢書·地理志》記載:“楚地,翼、軫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及漢中、汝南郡,盡楚分也?!睆闹锌梢园l(fā)現(xiàn),今天的湖南、湖北、陜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區(qū)都屬于楚地。其中,汝南郡則是在今天的河南省的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cè)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qū)。而河南的衛(wèi)輝市位于黃河北部、太行東麓、衛(wèi)水之濱。
《柳毅傳》開頭記載“念鄉(xiāng)人有客于涇陽者”,也就是說柳毅從京師回家的路上路過涇陽,去探望客居在涇陽的同鄉(xiāng)人。而涇陽地處關(guān)中平原中部,涇河下游,應(yīng)在如今的陜西省咸陽市?!耙阒淼苎ω艦榫╃芰睿喒贃|南。經(jīng)洞庭,晴晝長望,俄見碧山出于遠波?!绷愕谋淼苎ω疟毁H謫到東南方,途中經(jīng)過了洞庭湖。如果洞庭湖在湖南岳陽,則應(yīng)當往南走;如果洞庭湖在山東,則需要往東北方向走。按照當時的行進路程來看,往東南方向走,最容易經(jīng)過的是河南省。
而《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的《民間文學(xué)項目》中“柳毅的傳說(衛(wèi)輝市)”也在其中。河南省衛(wèi)輝市龐寨鄉(xiāng)柳衛(wèi)村被稱為“柳毅故里”,那里有一座“柳毅廟”。在當?shù)氐摹读銈鲿分校闶且晃恢卫睃S河的大功臣,是百姓心中的大英雄。因公殉職之后,唐太宗下旨敕封柳毅為黃河的河神。雖然河南版的《柳毅傳書》同李朝威的《柳毅傳》有所出入,但是在河南省,《柳毅傳書》有著“柳毅史考”“柳衛(wèi)村名考證碑”等史料記載和史地證明,柳毅在群眾中被敬為河神,作為楷模搬進電影,寫進高中教科書,有著更廣泛的傳播。
所以,由此可以猜測,唐代《柳毅傳》中主人公柳毅的原型也有可能是河南衛(wèi)輝“柳毅的傳說”中的這位治理黃河的大功臣柳毅。
唐傳奇《柳毅傳》開篇就是柳毅“應(yīng)舉下第,將還湘濱”?!跋妗币蛔贮c明柳毅在當時科考失敗之后的動向。眾所周知,湖南省的簡稱正是“湘”。而“湘濱”根據(jù)翻譯則是“湘水邊”。由唐朝的地圖可以看出,湘水經(jīng)過桂州、永州、衡州、潭州后匯入洞庭湖。之后柳毅同洞庭君說:“大王之鄉(xiāng)人,長于楚?!薄稘h書·地理志》記載:“楚地,翼、軫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及漢中、汝南郡,盡楚分也?!边@點明楚地包括長沙,而岳陽在長沙之上,也就是說楚地包括岳陽。那么洞庭君的同鄉(xiāng)人就是在洞庭湖一帶,即岳陽。
而在岳陽洞庭湖上的一座小島——君山中,存在著許多古跡,流傳著許多神話故事,其中一個已修復(fù)的古跡就是柳毅井。據(jù)《光緒巴陵縣志》輿地志中第六卷勝跡記載,“湘君所游故曰君山,有神祈之則利”。其中第十七篇寫到柳毅井,“君山上一名橘井,相傳柳毅傳書處。井出口丈許有片石作底盤,數(shù)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測。”這正好同《柳毅傳》中龍女教給柳毅如何進入洞庭湖中所描述的一致。龍女說,“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xiāng)人謂之‘社橘’”《說文解字》這樣解釋“陰”字:“陰,暗也。山之北,水之南也。從阜,從侌。”在洞庭湖南岸有一棵高大的橘樹,當?shù)厝朔Q它為社橘。而君山正巧在洞庭湖中,是一座小島,說其在水的南面也是可行的。
對洞庭湖所在地的探查,可以從側(cè)面說明《柳毅傳》中的洞庭湖極有可能就是現(xiàn)在位于湖南省境內(nèi)的洞庭湖。那么《柳毅傳》的歸屬地也自然而然可以認為是在湖南岳陽。
由此可見,關(guān)于“柳毅傳書”故事的歸屬地的爭論,皆因為每個地方都流傳著柳毅的故事,大家為了保護當?shù)靥厣幕粩鄬适職w屬地進行爭論。
張偉然在《柳毅傳書中之“洞庭”考》一文中認為“洞庭”應(yīng)當是“太湖”,在吳中,而不在湖南。他通過對《柳毅傳》層層剖析指出,“洞庭”在湖南從地理上不符合常理。
他首先指出,通常認為文中的“洞庭湖”就是湖南的洞庭湖,無非因為文中的“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yīng)舉下第,將還湘濱?!薄耙悖笸踔l(xiāng)人,長于楚,游學(xué)于秦?!奔聪妗⒊傻厥橇愕某W〉?,由此得出洞庭湖在湖南的結(jié)論。
接著,他提出了自己對洞庭湖所在地的看法。他從四個方面對洞庭湖在湖南的這個看法進行駁斥。一是從龍女哭求柳毅幫她寄書時說的“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一句推斷出,柳毅在返回吳地的時候會靠近洞庭湖,洞庭湖不在湖南而是在吳地。二是通過柳毅傳書給洞庭君時洞庭君所說的洞庭湖與錢塘是兄弟,從地理上可得,洞庭湖如果和錢塘靠得近的話就不會在湖南。三是通過柳毅搬家至金陵、在金陵迎娶龍女、開元中歸于洞庭等這些事件,分析出柳毅和龍女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活動范圍,并得出這個范圍同湖南沒有聯(lián)系。四是通過柳毅的表弟“謫官東南,經(jīng)洞庭”推算出從京師到東南是不需要經(jīng)過湖南的,卻在途中經(jīng)過了洞庭湖,由此推出洞庭湖不在湖南。最終推測“洞庭湖”就是吳中的“太湖”。
《柳毅傳》中提到的“聞君將還吳”與“長于楚”中的吳楚兩地的范圍對洞庭湖歸屬地的探究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吳楚”二字在《漢語大詞典》中有這四種解釋。一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和楚國兩個國家;二泛指春秋時期吳楚的故地,也就是長江中下游一帶;三是吳地和楚地,表示兩個不同的區(qū)域;四是漢高祖劉邦在分封制下分封的吳楚諸侯國。所以,李朝威在寫《柳毅傳》時為柳毅設(shè)定的籍貫是證明洞庭湖的所在位置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湖湘洞庭地區(qū)在三國時就存在于東吳的疆域劃分里,據(jù)《三國志》記載,孫、劉在東漢建安十九年議定以湘江為界限,江東屬于吳,江西屬于蜀。因此,洞庭湖恰好成為了東吳的首發(fā)陣地,魯肅所修建的閱軍樓正是現(xiàn)在岳陽樓的前身。所以單憑“聞君將還吳”中的吳地的劃分并不能說明洞庭湖不在湖南。
《柳毅傳》開篇提到“將還湘濱”,這就說明柳毅在落第之后返回家鄉(xiāng)的途中會經(jīng)過湘水之濱。在唐代的正史和地志中均提及湘恰好指湖湘一帶,同湘水有著一定程度的聯(lián)系。這段話也是對柳毅遇見龍女的故事背景的描繪,符合唐傳奇小說中“始有意為”中強調(diào)故事發(fā)生或傳奇來源的真實性的特點。
龍女在請求柳毅幫她帶書信回洞庭湖時說“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币簿褪钦f,柳毅在回吳地的時候會經(jīng)過洞庭湖。吳地在唐朝時期正巧包括湖南岳陽。唐代詩人孟浩然所寫的詩《洞庭湖寄閻九》中寫到:“莫辨荊吳地,唯余水共天?!闭f明洞庭湖所在地區(qū)是吳和楚相接的地方。而洞庭湖和岳陽樓在地理上的位置關(guān)系,唐宋時也有大量的詩詞文章能夠體現(xiàn)出來。宋代文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笨梢姸赐ズ牧硪贿呎窃狸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體現(xiàn)出洞庭湖在岳陽,至少距離岳陽很近。杜甫《登岳陽樓》中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也說明洞庭湖在岳陽樓的附近。同時,劉長卿《岳陽樓》中的“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其中的樓指岳陽樓,那么相應(yīng)的湖就指與岳陽樓相對的洞庭湖。所以,通過唐宋文人對洞庭湖、岳陽樓地理位置的描寫可以看出,洞庭湖與岳陽樓靠得很近。
另外,龍女在教柳毅如何進入洞庭湖尋找洞庭君的時候,所描述的洞庭湖邊的景象都同湖南岳陽洞庭湖邊的景象極其相似。湖南岳陽洞庭湖上有一座小島,島上有一口井,名叫“柳毅井”,據(jù)當?shù)貍髡f,這正是《柳毅傳》中柳毅進入洞庭湖時的入口。而文中也多次提到“洞庭”二字,這兩個字現(xiàn)在所代表的更多的是位于湖南岳陽的洞庭湖。
所以,筆者更支持《柳毅傳書》的故事發(fā)生地在湖南岳陽這一觀點。不僅僅是因為如今的“洞庭湖”位于湖南岳陽,更是因為《柳毅傳》提到的“洞庭湖”與湖南岳陽的洞庭湖相似度極高,在湖南岳陽恰好有一湖泊叫做“洞庭湖”,而在湖南岳陽洞庭湖上恰好有一座名為“君山”的小島,其前身恰好又叫做“洞庭山”,這座島上又恰好有一口井叫做“柳毅井”。這一連串的恰好,再加上《柳毅傳》對洞庭湖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描寫,為故事歸屬地的確認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明,為歸屬地之爭提供了寶貴的文學(xu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