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姍姍
小學是夯實孩子漢語基礎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建設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增強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豐富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學是提振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不能停留于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應更加注重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習興趣的調動,乃至于加強對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一、在小學語文中采取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信息化對于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與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主動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信息化渠道不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而且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潛力,實現(xiàn)從被動的學習到自己主動學習的轉變。
(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的好壞是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以往單一的教學手段勢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在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下,教師可采取視頻播放、圖片展示等途徑來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使學生從精彩的內容和互動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三)推動師生關系良性發(fā)展
師生關系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中具有重要作用,較好的師生關系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形成融洽的相處模式。糟糕的師生關系不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而且會導致語文課堂氛圍變得越發(fā)壓抑。信息化教學更貼近當代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借助這一途徑,可迅速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構筑良好師生關系。通過信息化手段,師生之間可以進行直接、坦誠的溝通,真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依賴。
二、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途徑優(yōu)化
(一)采用短視頻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短視頻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方式。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憫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短視頻引入其中,通過播放農民辛苦耕作的視頻讓學生感知到農民的辛苦,進而因勢利導地將問題延伸至愛惜糧食和文明用餐等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上。當然在短視頻的播放過程中切忌過于隨意,而應將所選取的視頻內容與教材內容進行對比,選取與教材內容關聯(lián)度較大的視頻,這樣才有利于更多學生對語文教材內容的理解。
(二)運用信息化中的情景提升教學效果
情景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文教材文本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引導學生回歸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感知作者當時的所思所想。如在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觀潮》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以直播者的身份帶領學生在教材中遨游,利用屏幕中所選取的直播內容片段,邀請學生以直播講解員的身份講解屏幕中潮起潮落的情景,使其身臨其境地感受“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恢弘情景。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學生感知古人觀潮與現(xiàn)代人觀潮的異同,感受到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在面對壯觀、美麗的自然景觀時,都會發(fā)出相似的感慨。
(三)借助信息化渠道促進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的關系是當今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呼聲,在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方面更是非常凸顯。如,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可采取教師與學生直接視頻溝通的方式,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思維打開,感受到交流所帶來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快手、抖音等平臺,讓學生針對語文教學中的某一內容錄一段小視頻,并將小視頻發(fā)送至網(wǎng)絡平臺。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從錄視頻中感受到展示自我的樂趣。此外,還可以采取師生互相點贊的方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加有效的發(fā)揮。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貼近小學生活潑活動、思維活躍等特點,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課堂質量,構筑良好師生關系。教師需要更好地運用信息化這一平臺,探尋更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效率,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文字感悟與文化理解等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