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思超
高中階段是學生積累文學知識、發(fā)展文學素養(yǎng)、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文言文在語文教材中占據較大比重,也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就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言,“文化傳承與理解”的最佳載體便是文言文。要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解決文言文教學這個難點,切實提高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效率。在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探索科學教學方式,提高文言文課堂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能力、素養(yǎng)同步發(fā)展。
在“雙新”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逐漸向著全面性和深刻性方向發(fā)展,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運用能力、語言邏輯水平等要素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倡導樹立核心素養(yǎng)理念。針對當前部分文言文教學課堂缺乏核心素養(yǎng)引導的問題,教師應提高教學深度,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或互動方式,在閱讀、理解和積累中滲透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或相關能力素養(yǎng)教育,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以《燭之武退秦師》教學為例。要求學生了解《左傳》的相關知識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積累本課文學常識,對接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是學習古人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高中生對《左傳》及故事背景了解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主旨的理解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滲透。從這一實際出發(fā),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知識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作用,課前為學生介紹《左傳》的主要內容及歷史地位,引入燭之武這一歷史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形成對文本故事背景的整體認識。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教學問題的提出和優(yōu)化:“燭之武在與秦軍談判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什么樣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分析,在熟悉人物特點之后,利用課堂互動進行價值引導,鼓勵學生思考在相同情景下,如何應對敵軍。通過這種方式將知識導入、課堂問題等要素轉化成對接核心素養(yǎng)的媒介,在學習文言文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家國意識。
除了導入環(huán)節(jié)和課堂提問研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深挖教材內容背后的文化價值,創(chuàng)造條件,在文言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能力、素養(yǎng)同步發(fā)展。
層次化教學是以學生能力基礎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立足教學實際科學劃分班級層次。針對當前部分文言文教學課堂忽視學生能力差異的問題,教師應積極開展層次化教學,優(yōu)化教學設計,既要關注教學內容的層次化,又要關注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從多個角度滿足高中生文言文學習的個性訴求,提高文言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以《赤壁賦》教學為例。本文是蘇軾的經典之作,文辭優(yōu)美,以景抒情,傳達出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掌握實詞、虛詞的基礎上,提高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高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文言積累,具備閱讀文言文的基礎能力,但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基礎、理解能力的差異,教師應做好班級學情調查工作,關注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特別是文言文知識的積累程度,將教學設計作出如下幾個層面的調整:(1)能夠熟練背誦文本,積累本文實詞和虛詞,理解蘇軾借景抒情、層層遞進表達主旨的手法,在基礎學習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2)能夠在背誦和理解本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關注課內“賦”類文體的集中閱讀,加深理解和記憶;(3)能夠在完成知識技能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課外拓展,將《赤壁賦》《后赤壁賦》等文本聯系起來,在探索作者生平的基礎上深化對文言文表達方式的理解,實現知識方法的遷移。
除了教學任務的優(yōu)化設計以外,教師還應該從教學評價標準入手,既要關注班級學生整體發(fā)展水平,又要考察個別學生的階段性表現,運用積極評價語言,樹立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提高文言文教學整體實效。
情景教學法是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相應地創(chuàng)設出形象生動的圖畫,輔之生動鮮活的語言,借助音樂的藝術魅力,力求真實再現課文內容的情景,師生在仿佛真實情景中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方法。情景教學法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發(fā)展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部分高中生由于對文本背景、作者態(tài)度或觀點不熟悉,在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中心思想等方面存在困難。為此,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開展文言文教學。在文言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既要關注主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又要通過簡單的誦讀、分析或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渲染相應學習氛圍,多角度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文言文學習的熱情,深化學生對文言課文的理解。
以《鴻門宴》教學為例。本文是一篇泛讀文本,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歷史人物,明確作者對劉邦、項羽等歷史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通過積累本文出現的成語和文言實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和水平。選文將主要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具有突出的故事性。為此,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文本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構建深度學習的文言文教學課堂。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相關影視片段創(chuàng)設主題學習情景,讓學生置身于特定歷史氛圍中,感受文中不同人物之間的尖銳矛盾,深化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認識。一方面,教師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拆解,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各學習小組進行分角色、分情節(jié)朗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或分角色朗讀中體會人物情感、心理。一方面,教師可以挑選出文中矛盾沖突尖銳的情節(jié),讓各學習小組進行排演,讓學生借助道具、模擬動作、揣摩心理進行逼真對話,身臨其境地感受文中人物在矛盾沖突中的情感、心理。影視片段欣賞、角色朗誦、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情景的運用,可以活躍學習氣氛,調動學生文言文學習熱情與探究積極性,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文言課文的理解,加深對文中情節(jié)與人物的理解。
在構建高效文言文教學課堂時,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學情景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在鮮活情景中增強學習體驗,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優(yōu)化思維品質,在深度互動中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
讀寫結合是高中文言文課堂上的常用教學手段,通過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拓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當前部分文言文教學課堂授課方式較為單一的問題,教師可以從讀寫結合的創(chuàng)新運用角度進行優(yōu)化,打破傳統(tǒng)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局限性,通過摘抄、翻譯、改寫、創(chuàng)作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將文言文學習成果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能力素養(yǎng)。
以《諫太宗十思疏》教學為例。本課是魏征勸諫唐太宗的諫文,折射出魏征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文章駢散結合,華美流暢,具有豐富的政治智慧和極高的文學價值。高中生對唐太宗時期的歷史背景了解較為充分,對本課的學習興趣較濃。教師可以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強化文言文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構建起讀寫結合的文言文教學課堂。在閱讀本文的過程中,為學生推薦與魏征勸諫內容相關的其他文言文,鼓勵學生對記憶深刻或有借鑒價值的內容進行摘抄,拓展學生文言文知識積累,在同類文本閱讀和摘抄中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進行改寫,改寫的文體可是記敘文,可以是議論文,或者寫讀后感、人物評論,目的是開闊學生思路,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為此,教師應帶領學生熟悉文本內容、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理解魏征提出的主要觀點,并對文章中出現的成語和文學常識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布置明確的改寫任務,可以讓學生先將原文進行翻譯,再對譯文內容進行轉化,然后進行文體改寫或寫讀后感、人物評論。這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當然,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要將閱讀和寫作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本文中選擇感觸最深的內容進行拓展寫作。通過查閱資料、互相交流討論等形式,最終完成寫作任務。文體改寫與讀后感、人物評論寫作的完成,能讓學生在訓練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的基礎上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文言文教學中充分落實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標。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設計讀寫結合方式時,要注意對學生提供適時、適度的學習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豐富文言文教學的手段和形式。
高中生興趣愛好廣泛,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較強,參與實踐性教學活動的意愿較高。由于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加關注知識性教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機會,不利于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影響實際教學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從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設計入手,結合文言文特點和文本內容,為學生推出文言文誦讀競賽、文學常識大賽、文言文作品展等活動,還可以將探究活動轉化為深化學生學習體驗的重要媒介,從多個角度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以《阿房宮賦》教學為例。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理解課文中形象的比喻等語言藝術特點,在誦讀和背誦中感受作品的語言藝術、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栋⒎繉m賦》氣勢磅礴、寫作層次豐富,能夠學習和借鑒的要點較多。教師可以抓住本文行文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豐富教學實踐活動。例如,可以組織開展一個文言文誦讀比賽,以文本為主要對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根據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情感表達、語言的準確性等要素進行綜合評價,并對優(yōu)勝者提供一定獎勵,激發(fā)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積極性。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根據杜牧在文中提出的觀點,利用互聯網或閱讀其他書目,尋找相關歷史依據,完成一篇探究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可以從特色作業(yè)的設計入手,結合《阿房宮賦》的文章結構,設計一個思維導圖繪制的作業(yè)或結合本文的大膽想象、華麗詞語,引導學生為文本內容配圖,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對作品內容和主旨的熟悉程度,進一步優(yōu)化文言文教學效果。
文言文在詞匯與語法上與白話文存在較大區(qū)別,盡管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積累,但由于教學方式或學習能力的影響,高中文言文教學仍然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核心難點。為進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既要關注高中生個性差異,為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特殊問題,又要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引導作用,滲透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借用情景教學法,活躍課堂氛圍,通過讀寫結合等教學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全方位構建高效文言文教學課堂,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發(fā)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