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雙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羅圩中心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小學語文是屬于基礎教育當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而語文成績也是展現(xiàn)學生語文程度的標準,其中閱讀能力也是需要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也是對于書面語言閱讀和理解的一種能力。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屬于教學中很重要的存在,它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但是在小學低年級當中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并不高,在斷句方面還比較吃力,因此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樹立閱讀意識。
1.1 教學方法的原因。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當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對閱讀教學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原因,因此一旦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時,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阻礙了閱讀教學的開展。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是比較簡單的,所以老師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具體的教學情況下,部分老師在進行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的,有的老師過于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從而在一節(jié)課中盲目的進行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教學重點也無法得到突出,導致了教學效率無法提高。
1.2 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有些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會向?qū)W生提出與文章內(nèi)容或文章主旨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對文章進行閱讀,而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能為了找到答案而去閱讀,從而喪失了對閱讀的興趣,將閱讀當做了一種做題訓練,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更加無法培養(yǎng)出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其次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還會使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更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如果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那么還會使更多的學生照葫蘆畫瓢,在課堂中不認真聽講,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1.3 過于強調(diào)課本內(nèi)容的原因。雖然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語文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載體,同樣也是學生們學習的重要工具,利用教材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到相關的文學知識學習,還能夠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但是在部分的閱讀教學任務開展過程當中,老師過渡的依賴和強調(diào)課本內(nèi)容,從而忽視了對課外閱讀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對學生的思考和選擇產(chǎn)生了影響,限制了學生們的思維,學生只能夠?qū)滩膩磉M行閱讀,缺少了自由選擇的機會,從而無法培養(yǎng)出良好的閱讀習慣,更不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1 利用科學的閱讀方法,開展閱讀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強調(diào),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普通話對文本和文字內(nèi)容進行正確的、有感情的閱讀,并且要將朗讀這一閱讀方式貫穿到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因此就能夠說明,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那么首先的就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利用正確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夠?qū)ξ谋井斨兴N含的感情,以及作者所運用的句式進行詳細的揣摩和分析。
比如,在進行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首先將課文的標題板書在黑板上,隨后再向?qū)W生們提出問題:“在看到‘飛向藍天’這四個字的時候,你們都能夠想到什么?”,根據(jù)老師的發(fā)問學生們產(chǎn)生思考,隨后向老師回答:“飛向藍天的和平鴿”、“飛向藍天的蝴蝶”、“飛向藍天的大雁”等,老師根據(jù)學生們給出的答案,為學生出示兩幅有關鳥類的圖片,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看。隨后再引導學生對于課文進行一個初步的閱讀,學習文中的生僻字,在進行初步閱讀之后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自然段進行品讀,比如在對第一自然段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句子給出了“恐龍飛向藍天的結(jié)論”,那么這個句子是哪個,老師引導學生將這一句劃出來。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對“中生代”這一個名詞進行了解,比如這一時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這一時期都有什么的存在?老師為學生展示出有關中生代的圖片,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說出自己的想法,隨后和老師進行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這一時期到處都是恐龍的世界,到處都被恐龍所籠罩著,并且那一時期沒有人類的出現(xiàn),有體型龐大的食草系恐龍,也有兇猛殘暴的食肉系恐龍,所以那一時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利用提問和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從而能夠促使學生對課文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理解,除了對課文的閱讀還能夠豐富和拓展課外知識,有助于學生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
2.2 利用多樣手段,豐富閱讀內(nèi)容。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都擁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老師在進行時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提高學生閱讀的新鮮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于都興趣,以此來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開展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事先設計好幻燈片或者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的短視頻,在學生開始正式的閱讀之前,為學生先播放制作好的幻燈片或者短視頻,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吸引到課堂當中來,從而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比如,在學習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就可以事先為學生們搜集一些有關那個時期的相關視頻,要注意的是在視頻里要涉及到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相關介紹,比如五壯士都是哪五位,他們是誰都擔任什么職位以及個人都具備什么樣的性格特點等,在開展閱讀之前先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能夠?qū)θ宋飺碛谐醪降牧私獠a(chǎn)生濃厚的興趣,然后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進行課文的閱讀,以這樣的方式開展的閱讀教學,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在學生對整篇文章閱讀完畢之后,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于“五壯士”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相關言論和同學們進行討論,從而增強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2.3 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學習空間。在小學階段,學生還處于各項發(fā)展都還比較薄弱的時期,這個時候?qū)W生的一些行為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還沒有養(yǎng)成,因此老師必須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這就需要老師著重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放置課堂的首位,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主思考時間。在這一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老師將具體的教學任務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完成,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更加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當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同時要注意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們設置一些具有層次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準確的認識到學習的目標,為學生們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們可以通過互相學習和相互探究來實現(xiàn)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對《魯濱遜漂流》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時,為了能夠使學生們達到更加優(yōu)秀的學習效果,老師就可以將學生以不同的學習水平進行不同的任務劃分,在同一個小組當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不同層次學習任務。比如第一個層次的任務是可以自主將文章中的生僻字進行消化,從而為后續(xù)的閱讀打好基礎;第二層次的任務是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自然段的劃分,隨后根據(jù)劃分的結(jié)果為每一自然段擬定小標題,方便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而第三層次的任務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一些具體句子來進行情感的分析和思想的揣摩,從而寫作的手法去理解和閱讀文章。隨后老師在讓小組內(nèi)的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探討和學習,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從而能夠促使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夠?qū)崿F(xiàn)最終的閱讀目標。
2.4 豐富閱讀,注入傳統(tǒng)文化。語文這門學科中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水平,并且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注入傳統(tǒng)文化,還能夠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優(yōu)良文化擁有更加全面的認知,使學生能夠燃起民族的自信心,建立起愛國主義情懷,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思想和精神上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在進行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意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更加主動的學習,能夠自主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可以從根本上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閱讀能力。老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加優(yōu)良和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思想。
比如,在學習課文《北京的春節(jié)》這節(jié)課之后,老師可以為學生們布置一些實踐類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去查詢有關我國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進行資料的搜集,比如網(wǎng)絡、報紙、問卷調(diào)查、圖書館查閱資料、詢問家里的老人等多種方式來進行信息的搜集,在搜集的過程中小組內(nèi)的成員要進行分工合作。比如一位學生去收集有關“貼春聯(lián)”的傳統(tǒng),一位同學去搜集“守歲”的習俗,另一位同學去搜集有關“年夜飯”的傳統(tǒng),還有學生去搜集“發(fā)壓歲錢”的由來等,最后學生們將所有搜集來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來進行匯報,老師通過聆聽每一組的匯報采取針對性的評價。在信息搜集的過程當中,學生已經(jīng)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擁有了非常充分的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對知識的拓展,并且也提高了學生對信息收集、理解、整理的能力,這樣一來就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2.5 閱讀后實現(xiàn)對閱讀成果進行分析。在開展完閱讀教學課程之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想法大膽的表述出來。在小學時期的學生,每做一件事都是希望得到人的認可和鼓勵的,就像幼兒園時期每次做完一件事能夠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肯定是一樣的,那么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老師及時的給與肯定和鼓勵也能夠?qū)W生內(nèi)在的潛力激發(fā)出來,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因此老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和贊美,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從而充分的滿足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課堂閱讀效率和教學有效性。
在進行課文《鹿和狼的故事》學習當中,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大致講的是在大自然當中“鹿”和“狼”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關系,兩者的數(shù)量變化會對森林和環(huán)境造成怎樣的影響等,在課文的學習當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篇課文先進行初步的閱讀,隨后在闡述出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可以從狼和鹿之間的關系展開描述,又或者鹿和森林之間的關系等,針對學生的回答,不論對與錯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老師加以引導,使其可以說出正確的見解,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的給予肯定。除此之外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特殊的修辭手法等記錄總結(jié)下來,可以在后續(xù)的寫作中進行應用。比如在閱讀中看到一處描寫特別好的語句,可能是修辭手法用的好,也可能是一大段排比句,都可以整理和總結(jié)下來當成日后的寫作素材,對于這些好詞好句多加閱讀和理解,從而增強自己的語感,提高自身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具體的教學方案設計,從學生出發(fā)將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地位上,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通過拓展內(nèi)容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及時的對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只有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