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祥瑞園小學 255000)
當前,在很多情況下,班主任對學生道德觀念培養(yǎng)方面表現出滯后的情況。成績好的同學一般都很聽話,而對班上影響最大的卻是那些表現不太好的學生,這就形成了很多教師的固有觀念,他們覺得自己的學生因為學業(yè)不佳才會變得較難管理。而只要學生的學業(yè)進步了,那班級的經營就會變得更好。因此,小學班主任把工作的重點從班級的經營轉向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在道德教育方面也會產生一些不利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不采取積極改進的舉措。
有些教師在實施道德教育時,他們常常只能記住一些表象,無法在情緒的深層層面賦予學生某種認知,從而使學生的意志力得以磨煉、主動地投入實際活動中去。時間一長,道德教育的缺失就會造成道德的缺憾,如教師主動去問學生對錯,卻不會主動去測試他們在自身的發(fā)展和改變中有沒有使用這些好的生活方式。教師只是站在大人的立場上,用自己的知識來傳遞知識,這使得學生既不感興趣,也沒有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有任何領悟。
很多教師都是根據學習的結果區(qū)分和處理問題。學生的學業(yè)表現不好有很多因素,不能僅憑成績就把其余因素排除在外。因此,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諷刺、辱罵等不當的手段,很可能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矛盾,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要把小學生培養(yǎng)成有文化、有道德、守紀律、有抱負的優(yōu)秀青年,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強化利用德育。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手機、電視等技術的發(fā)展給今天的社會帶來了機遇,但也給學生的學習管理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比如,網絡視頻中的一些暴力事件,一些不健康的視頻,造成了一些青少年的早熟和叛逆。但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可以有效防止網絡和外部的不良社會風氣,從而達到對學生生命和學習的要求。
小學生有很強烈的模仿心理,所以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發(fā)展。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潛能,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主動的作用,使其超額完成初等教育,從而成為卓越的青年。小學班主任在實施思想政治工作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校的日常工作之中,加強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養(yǎng)。“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因此,必須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拋棄過去的“成績”思想,把“育人”作為學校的一系列重點工作,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法治意識和人格修養(yǎng)都能得到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指導,通過啟發(fā)、動員、監(jiān)督、鼓勵和批評等方式,指導學生樹立起良好的生活價值和學習目的。在多元價值觀背景下,小學生的價值觀模糊,一些學生被不良的網絡資訊所誘惑,產生了一些價值觀上的偏差,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道德教育的作用,合理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具體的道德教育中,通過與個別學生的道德觀念有關的問題,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民主的溝通和對話,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保證價值觀念的正確建立。有些學生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果,因此要根據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戶外活動,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敞開心靈,幫助他們克服不良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心理激勵是個人的人生發(fā)展關鍵因素,它能充分地調動個人的潛能和激情,從而使個人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學生的心理激勵中,教師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如通過情感激勵、榜樣激勵和懲罰激勵等方式,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小學生受內部動機的影響,會以特定的目標為導向,持續(xù)增強自身學習能力,從而推動全面發(fā)展。在實施情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和人生,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改變,確保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在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的關愛時,要著重關注學困生、家庭困難和自閉傾向的學生,并在心理上進行關愛,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從心理上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積極參與到這個大家庭之中,在班級內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氣氛。在做好表率工作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細致的考察,從中發(fā)掘出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把他們當作道德教育的楷模。教師既要做到“仿效”,又要發(fā)掘“以人為本”的“表率”。在建立獎勵和懲罰機制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獎懲,贊揚能提高學生的自信,懲罰可以給他們一個警告,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及時改正。通過建立科學化的獎勵和懲罰制度,能夠持續(xù)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改正他們的失誤,提高他們的學業(yè)水平。
小學是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時期,是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和品德的時期。為此,應在實施班級經營活動時,注重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yǎng)其正確的學習習慣。要引導一個人進行行為的規(guī)范化,首先要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對的。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為此,可以在班級中組織“養(yǎng)成每日的習慣”專題班會,向學生解釋“每日的生活習慣”。這四方面的內容有:“有尊嚴,有風度,有禮貌,遵守紀律,努力讀書,勤勉節(jié)儉,尊敬雙親;五項主要包括: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日常事務,整理自己的衣服和物品;要與父母交流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面的情況,并對父母的觀點和教育表示尊敬;準時到達學校,不遲到、不早退、不缺席;要對別人公平,對別人友愛。針對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心中建立起一種自覺的認識,如此,學生就可以逐漸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在班級的日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耐心地指導,發(fā)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只有擔負好了自己的班主任職責,才能更好地進行班級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進步。
為了有效地提升班級的管理效能,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召集學生一起制定班規(guī)。例如,嚴禁遲到早退,嚴格執(zhí)行上課的時間表,如果有違者,將承擔教室內的衛(wèi)生和清潔工作(一星期時間規(guī)定)。在課堂上不得隨意插話、睡覺或有其他違反教室規(guī)矩的舉動,若被班主任批評,則應在當日擦洗黑板。禁止打架,禁止說臟話,如果發(fā)生沖突,應由父母來學校進行面談。
在班級紀律、值日制度、作業(yè)完成情況等各環(huán)節(jié)上,都要進行詳細的計劃,制定出清晰的獎勵和懲罰制度,以便學生可以根據有關規(guī)定,強化自律。同時,由校長與學生一起實行“一日班長”制,每個班的同學都可以擔任一天的班長,根據班規(guī)監(jiān)督同學,凡是違規(guī)者,由“一日班長”進行登記。這種班級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從管理者的視角指導學生,改善課堂氛圍,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感受;同時,它還能促進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增強自我的管理,增強自己的能力,以達到增強道德教育實效的目的。
在學生對教師有一種親近和信任的感覺時,才能更好地遵循教師的指引,積極參加各項德育活動,遵守班級規(guī)章制度。為此,教師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親切與莊嚴,發(fā)自內心地尊敬他們。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做到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主體性、個性、愛好有所了解,與學生進行公平的交流。不管學習好與壞,教師都要一視同仁,不以學業(yè)成就評判,而是要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讓他們在學習和發(fā)展的時候,可以得到尊重和樹立信心。其次,要以愛心溫暖學生,關心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與學生交往,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溝通,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去。
班主任要積極反思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存在什么問題,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與此同時,學校要健全教師評估制度,對其進行監(jiān)督和引導。在這個轉變的進程中,要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組織趣味化的道德實踐。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主動擔當起“育人教書”的責任,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