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玲
(白銀區(qū)第一小學,甘肅 白銀)
計算是數學的靈魂,始終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應用知識,學生都必須通過計算來達成。因此,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關注學生計算能力的發(fā)展情況,圍繞所講知識設計更科學的計算教學方案,注重傳授學生規(guī)范的計算方法,同時針對性地培養(yǎng)他們嚴謹的計算思維,以便使之將所學化為所用,在探索中積累豐富的經驗、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習慣,能用數字、運算符號呈現個人的思維過程,給出科學的結論,從而推動其數學素養(yǎng)的穩(wěn)定發(fā)展。
由于計算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常規(guī)項目,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教師往往會設計許多計算題,旨在輔助學生訓練,使之更加高效地掌握理論知識。但是,一些教師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認知偏差,以為給學生布置越多計算題,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就會越牢固,且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會得到穩(wěn)定提升,可從實際來看,過量的計算任務往往會讓學生苦不堪言,不僅占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也會導致他們因一直處在枯燥的計算過程中而產生排斥心理,繼而為了完成任務進行機械訓練,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阻礙其計算能力的發(fā)展,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1]。
在組織計算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制定明確且詳細的目標,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對其進行引導,由此不斷強化他們的學習效果。然而,在實際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主要考慮的是章節(jié)要點,涉及計算的目標十分模糊,常常是一筆帶過,而且沒有立足整體規(guī)劃計算教學的方案,以致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比較隨意,且缺少計劃性和目的性。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計算教學成效的提升。
有效的計算教學應當是內容多元、形式多樣的,且應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和探索空間,使之自主總結和反思,將各種算理和算法內化于心,然后進行靈活應用。但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計算教學就是單純地出示問題,要求學生運算,而且設計的計算題十分常規(guī),最終的答案也都只有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很難提升,個人的思維也難以發(fā)展,十分不利于其計算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其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科學的方法以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以便使之按照既定的步驟,更高效、準確地完成計算任務,以此提升教學效果,助力學生的良性發(fā)展[2]。然而,多數教師在計算教學中更重視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完成計算任務,卻忽視了對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以致很多學生即便掌握了相關的運算法則,也能根據題目列出算式,但是往往因習慣不佳而出現運算步驟不完整、審題失誤等問題,影響最終的計算結果,進而制約其計算能力的提升。
為了提升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堅持減量增質原則,即減少計算練習的數量,減輕學生的壓力,同時保證計算練習題的質量,提升針對性、啟發(fā)性和探究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練習,摒棄機械訓練的模式,并在解答過程中取得更多收獲,不斷完善個人的思路,繼而推動其計算能力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的“除法”為例,教師在設計該部分計算任務時,需要規(guī)避題海戰(zhàn)術,精心設計和篩選習題,通過定量訓練引導學生計算,如可以與“運算律”、三年級下冊中的“千克、克、噸”“面積”等章節(jié)內容聯系起來,分別設計填空題、判斷題、常規(guī)計算題和文字類計算題,各類型分別有1~2道即可,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計算壓力,還能引導其將學過的知識串聯起來,通過運算進行系統記憶和運用,同時能夠以不同的題型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強化他們的思辨意識、整體意識,并幫助其鞏固所學要點。通過縮減計算題數量、改進題目質量、優(yōu)化習題內容,可以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加認真、細致地完成計算任務,提升其計算水平,還可以強化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入手進行訓練,切實夯實他們的基礎,順利提升其數學綜合素養(yǎng)。
在計算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整體制訂更加科學、完善的目標,然后按照計劃,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使他們由淺入深,充分內化算理、算法,然后加以靈活應用,以此提升教學質量,助力學生計算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的“分數加減法”為例,教師在設計計算教學方案時,要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納入對應的目標體系中,同時圍繞該目標擬定詳細的流程,如上課之初先引導學生回顧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分數基本性質”“找最小的公倍數”等內容,并提前設計相應的習題,如比較分數的大小,以此促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鞏固舊知,接著可以要求學生再次回顧學過的“分數的意義”的內容,分別解釋兩個變形之后的分數表示的含義,然后用加號將兩個分數連起來,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計算,并說明原因。通過有序的探索,可以促使學生自主挖掘運算法則,理解其內涵,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而教師則可以再次出示幾道計算題,讓學生利用自主總結的法則進行計算,從而在多次練習之后順利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3]??傊?,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夠在課上給予學生更加科學的指導,也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更準確地掌握算理和算法,高效地吸收章節(jié)要點,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推動計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1.設計計算游戲,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為保證計算教學的成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入游戲化教學法,以便迅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加積極地運用學過的方法進行運算,從而促進其計算能力穩(wěn)定發(fā)展。首先,教師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時設計游戲,如可根據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設計比較簡單的口算題,并將題目寫在卡片上,要求學生輪流到教師手中抽卡片,抽中之后要在10秒之內快速口算給出答案,回答正確的學生可以繼續(xù)游戲,回答錯誤的學生則要接受“懲罰”,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組織游戲,即提前設定好程序,讓口算題在大屏幕上快速滾動,輪到哪名學生,其就可以隨時喊停,然后迅速說出屏幕上題目的答案。其次,數學教師可以圍繞估算題設計游戲,如可以組織“快問快答”的游戲,即教師分別出示兩張寫有不同計算題的卡片,由參賽學生在10秒內迅速判斷哪個算式的結果比較大。再者,可以設計文字類游戲,如猜謎、知識競答等,從而促使學生在參與中深刻記憶運算法則。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計算游戲,可以改善學生對計算練習的刻板印象,讓他們發(fā)現運算的樂趣,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使他們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算,進而不斷強化其計算水平,為他們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計算教學趣味
數學與生活之間往往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使之將具體的知識放在生活場景中進行運用,以便提升計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為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百分數”為例,教師在設計計算任務時,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其熟悉的內容和形式展示各種條件,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和運算,比如:(1)六二班周二的時候有3個人請假,到校上課的只有47個人,那么這個班周二的出勤率是多少?(2)家里有一根3米長的繩子,媽媽用掉了70%之后,還剩多少米?(3)小明在商場中看到一件衣服上打著“9折”的字樣,而且標簽上的價格為289元,那么實際購買這件衣服時需要付多少錢?據此,可以讓學生以生活為背景進行思考和運算,有助于針對性地鍛煉他們的計算能力,增強計算活動的真實性[4]。而后,數學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編寫相關的問題,且要認真審查,保證題目的嚴謹性,然后引導他們在班級中分享,或是互相考查,以此營造寬松的計算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出題、解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不斷強化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連接,強化其應用意識,也可以豐富數學計算題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切實提升其學習的有效性,助力他們計算能力的發(fā)展。
1.培養(yǎng)審題習慣,提升計算的正確率
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正確率的重要保證,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計算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使之更加細心和嚴謹,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的“正比例與反比例”為例,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先出示以下例題:施工隊承接了一條公路的建設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后,已建設路段的長度與未建設路段的長度比為5∶3,且已建設路段比未建設路段長600米,那么這條公路全長為多少米?之后,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找出關鍵信息,如重要的數據為“5∶3”“600米”,表示數量關系的句子為“已建設路段的長度與未建設路段的長度比為5∶3,且已建設路段比未建設路段長600米”,而最終的問題則是“公路全長”,據此學生可精準判斷出各部分條件之間的關系,然后聯系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可以將比例轉化為分數,然后列方程計算,從而得出正確結論。而后,數學教師可對題目進行轉化,比如:(1)施工隊承接了一條公路的建設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后,已建設路段的長度與未建設路段的長度比為3∶5,且已建設路段比未建設路段少600米,那么這條公路全長為多少米?(2)施工隊承接了一條公路的建設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后,已建設路段的長度與公路全長的比為3∶5,且已建設路段比未建設路段長600米,那么這條公路全長為多少米?由此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及時轉變思路進行計算。
2.訓練解題習慣,保證計算的規(guī)范性
在計算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確保答題過程的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從而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為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助力。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課本中的“分數混合運算”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應要求其回顧學過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再次確認運算的順序與方法,而后可以給出例題并挑選兩名學生到講臺上演算,完整展示計算過程,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要認真觀察每個答題步驟,記錄存在的問題,同時鼓勵其他同學觀察和評價,找出計算步驟以及格式存在的問題,如脫式運算等號未對齊、缺少步驟等,還可以結合“方程”知識設計文字類計算題,觀察學生在解題時有沒有寫“解”和“答”,計算過程是否完整等,還要強調驗算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通過逆向運算判斷自己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5]。通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可以進一步提升其運算的準確率,同時培養(yǎng)其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斷增強他們細心認真、嚴謹務實的學習品質,有助于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增添助益。
總而言之,計算是數學課程中的主要板塊,也是學生學習和應用知識的主要途徑,更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模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必須將計算教學當作重點,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訓練學生,精心設計多元開放的教學活動,以便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使他們在參與中掌握更多的算理和算法,學會靈活應用,同時養(yǎng)成認真、嚴謹的習慣,能夠有條理地剖析數學問題、給出正確答案,進而順利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為他們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