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東
魯迅先生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舊社會的悲慘遭遇。她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反抗的舉動,無論是盲目的還是帶有一些覺醒意識的,都展現(xiàn)出一定的反抗精神。本文就以《祝?!分械南榱稚槔?,簡要談談她的四次反抗。
祥林嫂作為社會底層的勞動婦女,有著淳樸、善良、頑強、勤勞、能干等特點。這樣一名優(yōu)秀的女性在舊社會卻沒有辦法贏得他人的尊重。她一直被逼迫、被踐踏,最終被封建禮教徹底吞噬。當然,在遭受無情的壓榨和摧殘的時候,祥林嫂也曾反抗過。
第一次反抗發(fā)生在她的丈夫死后。她從那個沒有人情味的家里逃出來,來到魯鎮(zhèn)打工,想要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她通過做傭人來討生活,暫時逃離了惡婆婆的壓榨。她的掙扎出逃具有一定的抗爭精神。但是,在魯鎮(zhèn)打工的時候,她依然受到了封建等級制度的束縛和剝削,不能從根本上解救自己。
第二次反抗發(fā)生在她被逼再嫁時。婆婆帶人將祥林嫂五花大綁,讓她改嫁給山里的賀老六,以換取彩禮供小叔子娶媳婦用。在封建社會,人們尤其看重女性的貞潔,要求女性講究“三從四德”和“從一而終”。因此,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祥林嫂不斷地反抗。她“實在鬧得厲害”,嚎了一路,罵了一路,到賀家坳的時候嗓子都啞了。就連拜天地的時候也是被好幾個男人使勁按著拜的,后來這幾個男人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不要命似的撞向了香案角,鮮血直流……整個過程非常的慘烈。但是,祥林嫂抗爭得如此激烈,卻并不是為了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拒絕被人販賣,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名節(jié)。在舊社會,“失貞”是很大的罪過。她的反抗其實是對封建觀念的一種維護。
第三次反抗發(fā)生在她再次回到魯鎮(zhèn)后。祥林嫂不想死后被兩個丈夫爭搶,怕被閻王爺鋸成兩半,便做出了“捐門檻”的舉動。第二任丈夫死后,她又來到魯鎮(zhèn)做工,可是這一次的境遇卻和第一次時大不相同。大家對她的稱呼沒變,依然喚她祥林嫂,但是態(tài)度冷淡了很多。以前,她主要負責做祭祀的工作,現(xiàn)在卻碰都不能碰那些祭祀用的物品了。大家的眼神與話語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祥林嫂她是個傷風敗俗的人。因此,祥林嫂為了減輕自己內(nèi)心的罪惡感,重新獲得周圍人的諒解,便聽從柳媽的建議去“捐門檻”。為此,她拿出自己攢下來的全部工錢,為自己“贖罪”,以免遭別人的歧視和嘲諷。在“捐門檻”成功之后,她神清氣爽地回來了,眼睛里也重新有了光,覺得自己又能抬頭挺胸做人了。到了祭祀的時候,她非常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等祭祀用的東西,可是萬萬沒想到四嬸依然會說:“你放著罷,祥林嫂!”這一下子壓垮了祥林嫂。因為她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試圖改變現(xiàn)狀,但還是無法改變大家對她的態(tài)度。祥林嫂的這次反抗依然是在封建思想的迫害下產(chǎn)生的,注定是沒有結(jié)果的。
第四次反抗發(fā)生在她向“我”提問時。當時,祥林嫂對魂靈的有無產(chǎn)生了懷疑。當祥林嫂遇到了讀過書的“我”時,心中又燃起了一絲微弱的希望,問道:“一個人死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她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就說明她并不十分相信這個說法。這其實是抗爭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這次懷疑是她所做的最后一次抗爭,卻也隨著“我”吞吞吐吐的“也許有吧”的敷衍回答而結(jié)束了。
總而言之,祥林嫂的反抗是帶有一定的自發(fā)性與盲目性的。她從始至終都沒有擺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的束縛,是深受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坑害的可憐人。這也注定了她沒有辦法真正擺脫自己的人生悲劇,只能一步步被封建社會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