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衰其大半而止”探析

      2022-12-29 09:50:32宮樂玲吳涢婷陳錦紅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22年4期
      關鍵詞:安胎邪氣扶正

      宮樂玲 吳涢婷 陳錦紅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08;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廈門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衰其大半而止”,語出《素問·六元正紀大論》[1],其闡述婦人氣血聚于胎元而內(nèi)有積聚邪實之證的情況下,“大積大聚”損其胎氣,但積聚不除難以安胎;運用剽悍滑利之品起而犯之,恐其損其母體及胎元。“安胎”與“消積”產(chǎn)生矛盾,藥之何如?當辨緩急輕重,積聚存內(nèi),犯其胎元,故其急可攻之,有是證對是藥,可達“有故無殞”,不傷母體及胎元。但猛藥峻攻之下,邪實“潰不成軍”,需應斟酌情況,不忘婦人重身,使藥適至其所,不進服藥,勿傷其本,即“衰其大半而止”之意也。后世及歷代醫(yī)家對“衰其大半而止”各有理解及發(fā)展,本文探析其深意,做以下整理。

      1 淺譯“衰其大半而止”

      婦人妊娠而有大積大聚等邪實之證,實邪阻礙妊娠,此時應先攻伐實邪,袪邪為主,當邪氣已去大半,應停止袪邪,防止攻邪太過正氣受損。王冰[1]對其注曰:衰其大半不足傷害生命機能,因而衰大半則止藥。若過者則無病可攻,毒氣內(nèi)余,毒之正氣,故而曰“過者死”。

      《景岳全書·積聚》中,張介賓據(jù)此闡發(fā):“治積之要,在知攻補之宜,而攻補之宜,當于孰緩孰急中辨之。凡積聚未久而元氣未損者,治不宜緩?!盵2]故治積先知攻補之宜,而后辨其輕重緩急。積聚未損及胎氣,但緩之其可成“燎原之勢”,故可急攻積聚;若積聚日久,元氣愈虛,此時起而攻伐,難及積氣,反損其正氣。

      “衰其大半而止”之意,乃辨病勢攻補之緩急,知正氣之盈虧,不可貿(mào)然猛攻或進補。急者攻犯,但“大半”之度,慮其正氣之變化,不可過于執(zhí)著“攻伐”二字。“止”有法度,法辨陰陽虛實。

      2 “衰其大半而止”與“扶正”“祛邪”

      “扶正”與“祛邪”是一對相互聯(lián)系又可互相轉(zhuǎn)換的對立關系。一般情況下,“祛邪”和“扶正”是相互沖突的,不能同時進行。但在特殊的情況下,“扶正”有助于邪氣祛除,“祛邪”有助于保護正氣。

      《醫(yī)宗必讀·積聚》對治積提出分初、中、末期,根據(jù)邪正雙方的變化,提出三種不同的治療原則[3]。即初期,正氣強而邪未深犯,可攻之;中期,病之漸深,邪正相爭不下,宜攻補兼施;末期,邪犯日久,踞于體內(nèi),正氣虛損,虛不受攻,需扶正。疾病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正氣與邪氣的情況也在不停地改變。治積三期的攻補原則更加揭示治病辨證過程中,務必注重疾病的發(fā)展變化,以及用藥治進退的治療思想,辨變活通的思維。

      這與“衰其大半而止”所要延伸的涵義不謀而合,“衰其大半而止”中的“止”,提示停止攻邪的法度。當病勢已去大半,此時機體無法承受攻邪之力,雖為大積大聚等邪實之證,過度攻邪將會進一步損傷人體正氣,不可再攻,否則去生更遠。止之法度,簡言之“適度攻邪”。然“大半”之度,需慮何時攻邪,何時扶正,扶正祛邪之要義何在。

      治療推動著疾病往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墨守一方一則,往往過于專注病邪,而忽視整體的改變。所以,是“攻”,是“補”,抑或“攻補兼施”,何時轉(zhuǎn)變,何時停止,需抓住當前主要矛盾,辨證施治。

      3 “衰其大半而止”與“養(yǎng)正除積”

      后世根據(jù)《素問》指出的“衰其大半而止”的理論,發(fā)展出“養(yǎng)正積自消”的治療原則。何謂“養(yǎng)正積自消”?養(yǎng)正積自除,是停止攻邪之后,邪氣已成一盤散沙。此時對于機體而言,在疾病過程中不斷損耗的正氣,更需在喘息之余迅速集結(jié)力量,從而使積聚不攻自破。

      當攻積大半之時,《醫(yī)宗必讀·積聚》認為可予以“甘溫助脾”[3],可使殘余的積聚不攻自消,若攻盡無遺,“其不遺人夭映者鮮”[3],清代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對言之亦然,其曰“俾脾土健運,積聚自消”[4]?!墩垭怕洝穭t提到若攻盡實邪,正邪兩敗俱傷,此時正氣虛損,機體羸弱,正氣再難進補[5]。故攻伐病深之邪,只需攻治大半,不必盡攻,余邪可通過扶固脾胃元氣,實榮衛(wèi),則余邪自消[6]。

      4 “衰其大半而止”與“久服偏勝”

      藥物之“毒”,廣義而言是藥物整體所能發(fā)揮的全部藥效,包括毒性和藥效的雙重含義;狹義而言,指的是藥物的毒性。用藥治療疾病不得不考慮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是證對是藥,利用藥物糾正陰陽失和,補偏救弊。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盵1]所以用藥表現(xiàn)藥效抑或是毒性,除了與辨證施治的準確有關以外,還與服藥長短有關。隨著治療的深入,藥效不斷增強,乃治療所需;而日久藥氣愈增,超其所需,則出現(xiàn)藥物毒性。《儒門事親》中言:“凡藥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謂之毒?!盵7]不單單是屬于大毒和小毒的藥才是毒藥,甘草、人參等藥,在久服或藥不對證之下,也可以變成傷人之毒藥,謂之“久服偏勝”[7]。故不止峻猛剽悍之品易傷人正氣,平淡補益之藥亦然。其“勝”乃超出、勝過之意?!熬梅珓佟笔侵妇梅蚨喾幬?,使藥性不斷累積,超過治療所用的劑量,在治療之余,亦傷其正氣,使原本的制約失去平衡。

      除此之外,中藥講究性味功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言“味傷形,氣傷精”[1],指的是雖然藥物之氣、味能調(diào)養(yǎng)人的精氣、形神,但用得太過,則損耗人的精氣、形神。故而引起“久服偏勝”。

      再者,從方藥施治的角度而言,湯藥不可過服。如《傷寒論》中對于桂枝湯的服用方法,其言若一服汗出疾病即愈,不必再服,再服大汗易傷津液,腠理開而邪氣復來。再如運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通因通用、釜底抽薪之時,腑實熱結(jié)已下,不用再服,以免誤傷津液。此三者亦為“久服偏勝”之道,“衰其大半而止”之深意。

      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對用藥治病提出相對應的原則,其認為,凡用藥治病,不必凈盡無遺,大毒治病去六成,常毒去七成,小毒去八成,無毒之藥去九成。余邪通用食膳調(diào)養(yǎng)即可,不要誤傷正氣[1]。故而治病應考慮用藥分寸,不論用藥有毒與否、峻猛緩和與否,當以“衰其大半而止”為原則,不能過度用藥。

      5 “衰其大半而止”與“陰平陽秘”

      人體自身在正常情況下,維持著陰陽的動態(tài)平衡。疾病發(fā)生的根本病機是陰陽失衡,從而出現(xiàn)陰陽的偏勝偏衰,故中醫(yī)講究治病求本。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1]因此,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應追求以陰陽平衡為目的,糾正陰陽失衡,去除體內(nèi)亢盛的邪氣,使陰陽重新達到平衡。當機體的病勢已去大半,存留的邪氣難以復起,正氣在與邪氣相爭之后,尚未恢復,但體內(nèi)的狀態(tài)即將或已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時,需“衰其大半而止”,通過顧護后天之本,調(diào)暢情志,人體自身便可自我調(diào)節(jié)及適應,余邪自退。

      簡單來說,“大半”之勢是機體內(nèi)陰陽即將重歸平衡的階段,如同大戰(zhàn)敵兵之后,重拾山河,當以輕徭薄賦、休養(yǎng)生息,而非苛捐雜稅、大興國建。故而“衰其大半而止”的理論,更強調(diào)謹察病機,求其陰陽平衡,講究“止法”有據(jù),進退有度。從更高的角度而言,其追求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6 病案舉隅

      患者某某,女,36歲,2019年9月1日以“停經(jīng)53天,間斷漏紅、腰酸1天”為主訴入院。病史概述:患者平素月經(jīng)規(guī)律,15歲,6-7/27-31天,lmp:2019年6月6日。停經(jīng)1月余自測尿妊娠試驗陽性,停經(jīng)后無毒物、放射性物質(zhì)接觸史及不良服藥史,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陰道間斷流血,色鮮紅,量約1/2片護墊,伴腰酸不適,就診我院門診,查彩超提示宮內(nèi)早孕伴囊周積液(積液范圍38 mm×23 mm)。辰下癥見:少量陰道流血,色紅,伴腰酸,無腹痛。查體:神清,生命征平穩(wěn),舌稍黯苔薄黃,舌下Ⅰ度迂曲,脈弦滑尺脈弱。婦檢:外陰已婚已產(chǎn)式,陰道暢,見少量紅色分泌物;宮頸光,口閉,未見明顯液體流出;未內(nèi)診。診斷:胎動不安(腎虛血熱證)。治以補腎固沖安胎,涼血活血,科內(nèi)經(jīng)驗方苧根合劑加減,具體如下:苧麻根15 g,蓮子15 g,白芍15 g,桑寄生30 g,黃芩片10 g,續(xù)斷10 g,黑豆30 g,阿膠5 g。5劑,水煎內(nèi)服,早晚各1次。

      2019年9月5日陰道出血減少,腰酸緩解,續(xù)同前方。2019年9月11日陰道又見流血,護墊及擦紙反復見紅色夾褐黑色分泌物,復查彩超提示孕囊周邊積液(積液范圍45 mm×20 mm),積液較前增多,在原方基礎上加丹參(顆粒劑),先少予5 g分2次沖于原湯藥中,患者出血較前無變化,丹參加量至10 g,暗黑色分泌物較前增多,維持丹參10 g用量1周,密切關注患者陰道出血情況,暗黑色分泌物量多1天后逐漸減少至消失,期間無鮮紅色分泌物。2019年9月23日陰道出血止3天,復查彩超提示孕囊周邊積液(積液范圍24 mm×7 mm),慮其瘀血已去大半,當補腎固沖,安胎為要,故去丹參,以原方補腎涼血安胎。此后出院,門診隨診,未再出血,出院后1周復查彩超,囊周積液已消。

      按語:妊娠之病,當以“治病與安胎并舉”,遵《內(nèi)經(jīng)》“有故無殞亦無殞”之道。此例中瘀血頑積于胞宮,擾動胎元,是謂“有故”,取丹參活血祛瘀之功,消瘀而止血。從小劑量慢慢化之,漸至常規(guī)劑量以觀其效。當積血去半,補腎固沖以養(yǎng)正去積。

      7 討論

      “衰其大半而止”[1]溯本起源是治療婦人妊娠“大積大聚”之時,妊娠和攻伐積聚之間雖有矛盾,但積聚停滯進一步損害妊娠,需治病與安胎并舉,故“其可犯也”,能“有故無殞”。但當邪氣已去大半,切不可一味攻邪,忘乎妊娠之本,應以安胎為要,顧護正氣,不必盡攻。簡言之,不拘于妊娠,勿忘于妊娠。故臨床上多組矛盾同時出現(xiàn)時,應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審察緩急,把握攻法使用的時機。在運用“祛邪”與“扶正”時,謹察陰陽之變化,根據(jù)邪正陰陽消長變化及趨勢,分清主次,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以平為期,“衰其大半而止”,從整體的角度看待疾病,靈活變通,使正氣漸復,陰陽調(diào)和。

      后世所發(fā)展的“養(yǎng)正積自除”理論,更加表示了后人對“適度攻邪”的理解,對正氣的重視?!按蟀搿钡某叨仁侵委煹霓D(zhuǎn)折點,如何掌握轉(zhuǎn)折的時機便變得更加重要。而對于養(yǎng)正積自除的理論,更加針對于邪氣已衰,正氣將復之勢,而對于邪正相持不下之局,是不合適的,此時屬于張子和的治積中期[3],應攻補兼施。

      在臨證之時,處理扶正與祛邪的關系之時,不易分清扶正與祛邪的時機和力度,常常錯失治療的機會,難以制定準確的治療方案。故需要認識正邪關系,結(jié)合張遠哲根據(jù)古籍對于正邪的描述,將正邪在患者機體的癥狀反應,大致分為以下七種:一是正氣抗邪,正邪相爭,機體反應劇烈;二是正氣衰弱,無力與邪氣相爭,機體應答不明顯;三是邪氣無法引起機體反應,正氣極弱;四是邪氣極盛,正氣猝不及防,以致卒病;五是邪氣微弱,機體反應不明顯;六是正邪相合,未見明顯癥狀,難以辨識邪氣性質(zhì);七是和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1,8]。基于對正邪關系的理解,人之正氣是抵御外邪的根本,無論邪氣強弱與否,正氣是機體保護的屏障,充盛的正氣可復起祛邪、鼓邪外出;無論疾病如何,應時刻兼顧正氣,分清治病之攻與守。

      久服湯藥、過度攻伐,不僅蓄積藥毒,損傷正氣,還將疾病與機體視為“死水”。過度治療,更將疾病與機體分別論處,治病而不治人。臨證多變,尋陰陽變化之所在,不拘于一方,“大半而止”,不執(zhí)于一理,不限于一法。其“止”一字更提醒后人,嚴謹辨識,隨證治之。

      “衰其大半而止”雖原是針對“大積大聚”之證,但在臨床的發(fā)展中,不斷用于各類疾病,作為治療思想貫穿始終。其亦引發(fā)人類對疾病的認識,當病邪無法盡除,病勢已去大半,人體重新達到一個平衡,這個平衡不一定是機體完全健康時的平衡,而是與疾病抗衡的過程中自身形成的新平衡,人與疾病和諧共處,形成“人-疾病”的整體觀。這跟近年來臨床療效評價的理念從以“疾病為核心”,最大限度的殺傷腫瘤的治療模式正向以“患者為核心”,謀求最好生活質(zhì)量的人性化治療模式轉(zhuǎn)變,突出“以人為本,帶瘤生存”的觀念不謀而合[9]。

      張介賓提出了治病之道,運針行藥施治于內(nèi),神應于中。治病當詳辨病機,謹察陰陽,不斷臨證總結(jié)。治病之道在乎“神之使”,此乃后人不斷前進的方向。

      猜你喜歡
      安胎邪氣扶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對“邪氣”的認識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積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消癥安胎湯聯(lián)合西藥在早期復發(fā)性流產(chǎn)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和胃安胎飲輔助治療妊娠劇吐的臨床觀察
      黃帝內(nèi)經(jīng)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下)
      黃帝內(nèi)經(jīng)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上)
      補腎安胎飲對腎虛型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chǎn)患者的臨床療效
      中成藥(2019年12期)2020-01-04 02:03:12
      畫說中醫(yī)
      固腎安胎丸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干預復發(fā)性流產(chǎn)婦女血栓前狀態(tài)的療效
      中成藥(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29
      定西市| 五常市| 耿马| 福鼎市| 嘉禾县| 德令哈市| 桃源县| 马关县| 阳城县| 水城县| 安平县| 东至县| 射阳县| 五台县| 府谷县| 安宁市| 日土县| 普兰县| 龙井市| 宁武县| 获嘉县| 新乡县| 宁乡县| 沭阳县| 叶城县| 自贡市| 堆龙德庆县| 九龙城区| 平武县| 乌审旗| 蓬溪县| 天门市| 广州市| 绥化市| 军事| 固原市| 高陵县| 灌云县| 乌恰县| 淮安市|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