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軍霞
教材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非常重視,不少課文后面的練習中都提出了隨堂練筆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編者意圖,認識到課堂練筆對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依據(jù)課文類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扎實的練筆訓練,以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提升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把編者的意圖落到實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課后練習中的小練筆有些是直接呈現(xiàn)的,是顯性的,有些是以隱性的形式出現(xiàn)的,需要教師獨具慧眼,合理對其進行開發(fā)與利用。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時,不僅要關注教材中的顯性資源,還要注重對教材中隱性資源的發(fā)掘,以豐富學生的練筆方式,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訓練中真正提升寫作能力。
如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后小練筆要求學生“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這樣的練筆要求是顯性的,是直接提出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特點與練筆要求引導學生進行練筆。又如四年級上冊《繁星》一課的閱讀提示“你也看過夜晚的繁星吧?說說你當時的感受”,這個話題就屬于隱性的練筆資源,“說說感受”其實就需要學生先在頭腦中形成對夜晚繁星畫面的認知,才能與同伴進行更好的交流。教學時,在學生感受作者眼中繁星景象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看到過的繁星是什么樣的,寫一寫,再與同伴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交流時有話可說,并且可以使學生的表達更加完整而且具有條理性。
教材中可供學生進行練筆的資源有許多,除了明面上要求學生進行的練筆內容以外,課后練習或者閱讀提示中“說說、想想、畫畫”等中也隱含著練筆要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注重對學生隱性練筆資源的挖掘,以讓學生在大量的訓練中真正提升寫作能力。
明確的練筆要求可以使學生的寫話訓練更具針對性,有的放矢。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是由閱讀要素和寫作要素組成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時,要結合單元語文要素,針對不同的文本和練筆類型選擇不同的練筆方法,這樣可以使課堂練筆更加精準,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課后練習3 中“課文第2自然段既關注了人物群體,又寫了每一位戰(zhàn)士,結合相關內容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教學時,教師可以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引導學生感受點面結合這種表達形式的好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仿照著課文點面結合的形式寫一寫自己熟悉的活動場面,如升國旗、運動會、拔河比賽、逛廟會等,引導學生不僅關注整體,還要關注個體進行練筆,使學生對練筆內容與要求更加明確,從而落實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習作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領會編者意圖,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單元語文要素進行練筆,抓住訓練的重點,練筆指向明確,有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教材中的練筆是按照學生的年段特征以及接受認知特點編排的,呈螺旋式上升的梯度編排趨勢。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的時候要具有全局觀念,注重對教材中不同年級相關練筆要求的聯(lián)系統(tǒng)整,從而能夠拓寬學生練筆視域,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教師讓學生仿照著課文的形式,以螞蟻為觀察對象,寫一段關于螞蟻外形與生活習性的文字。要想完成這次練筆,不僅需要學生運用學過的連續(xù)細致的方法進行觀察,還要結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等方法,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連續(xù)觀察,注意把事物的特點寫出來,這樣注重觀察要素在學生練筆中的聯(lián)系統(tǒng)整,可以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學會觀察是學生寫好習作的基礎,教材對于觀察這一要素的編排分別是在三年級上冊與四年級上冊提出的,呈現(xiàn)出序列性特點,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穩(wěn)步推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時,要注重觀察要素在教學中的統(tǒng)整,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表達,逐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習作素養(yǎng)。
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在平時生活中,學生積累了許多生活經(jīng)驗,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時要注重與生活相結合,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練筆內容深刻的感悟與體會,使學生真正有話可寫,喚醒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四年級上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的課后練習:“排練時的情形,‘我’記憶很深刻,而表演時‘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點兒也記不起來’。你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嗎?寫下來和同學交流?!边@次練筆主要是指向學生童年生活中的故事,以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與作者產生共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筆任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我”演出前后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情等語句進行梳理,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心情,把人物塑造得那么鮮活、立體、形象的。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后,教師讓學生回想自己在進行語言表達、唱歌表演、演講等一些活動時,前后心情各是怎樣的,有沒有和作者類似的經(jīng)歷,自己是怎樣堅持完成演出的,想一想,寫一寫。這樣教學,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引起了學生與作者的共鳴,使學生學會借助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表達心情的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找到課文與生活的聯(lián)結點,幫助學生搭建起閱讀通向表達的支架,鼓勵學生把寫作與生活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在習作時真正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提起練筆,學生想到的大都是仿寫訓練、補白訓練等,這樣的理解不免狹隘了些。教材中選編了不少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鮮明,適合改寫成劇本,讓學生進行表演。教師研讀教材,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再次開發(fā)和二度創(chuàng)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練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拓寬學生的練筆視域,讓學生在對文本的開發(fā)與再創(chuàng)造中感受到練筆帶給自己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以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為例,課后練習:“劇本主要依靠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刻畫人物。在老師的指導下,試著根據(jù)‘閱讀鏈接’中的劇本開頭改編課文,并演一演這個故事?!苯虒W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按照“閱讀鏈接”中的要求,把課文改編成劇本,鼓勵學生在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時適當加入一些關于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的詞句,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鮮活。又如,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文主要講了“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在學生學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任選一個小故事,運用前面學過的劇本改編的方法改寫成劇本,再演一演,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改編課文屬于對課文的二度開發(fā)與創(chuàng)作,來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依據(jù)課文內容特點,引導學生將其改寫成劇本,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與把握。
在中高年級課堂練筆的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本,注重對教材中練筆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關聯(lián)語文要素,注重相關練筆要求的聯(lián)系統(tǒng)整,注重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結以及對教材文本的改編創(chuàng)造等,使學生的課堂練筆更加精彩,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