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娜娜 張思琪 楊陽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由于聽力障礙,聽障學生獲得信息的方式比較單一,只能通過觀察說話人的口唇發(fā)音動作、面部表情等來判斷和猜測說話人所要傳達的信息,而這一過程往往會帶有一定的偏差和誤解,這也給聽障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一是詞匯認知困難,健聽人結合“聽、說、讀、寫”,通過不斷的語音刺激來達到單詞的記憶目標,而對于聽障學生而言,缺失了聽、說、讀的部分,使得單詞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信息,不利于詞匯概念的形成,影響了他們對單詞的掌握;二是詞匯表達困難。在聾人文化圈中,手語是唯一的通用語言,但很多相同的詞都是用同一個手勢表示,很難將意思明確傳達給對方;三是詞匯運用困難。詞匯概念難以形成,勢必會造成詞匯的運用不當,尤其是出現(xiàn)形近詞、一詞多義時,聽障學生很難根據(jù)情境進行合理運用。因而,只通過涵義的講解讓聾生去理解記憶單詞,很容易造成語義混亂的現(xiàn)象。
對于具有聽力障礙的聽障學生來說,獲取外界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依靠“看”。健聽人可以通過“聽、看”來收集信息,通過“說”來鞏固或者向外傳遞信息,而聽障學生只能依靠觀察他人的手語、口型等肢體語言來感知周圍環(huán)境,在進行詞匯學習時,只能通過手寫或是打字的方式來記錄和輸出自己的學習效果,造成信息傳遞困難、學習效率低下、理解記憶困難的情況。例如學習較復雜的長單詞“acquaintance”,健聽學生通過聽發(fā)音([??kwe?nt?ns])、熟悉含義(相識;熟人;泛泛之交)、理解例句等方式幫助記憶單詞。而大部分聽障學生缺乏英語發(fā)音訓練,對于音標則更是陌生,缺少了聽力的刺激與發(fā)音的鞏固,只能依靠枯燥的語言解釋以及抽象的行為模仿來記憶單詞,這樣機械且單一的記憶方式使他們對于單詞的記憶、運用都顯得力不從心。
大部分聽障學生為先天性失聰,長期在“聽力空洞”的世界中生活,造成了一定心理上的沉悶和抑郁,相比于一大串英文字母,他們對于五彩斑斕的“視覺娛樂”世界更感興趣?,F(xiàn)如今興起的短視頻、元宇宙等的泛娛樂化的活動更能吸引聽障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反會變得浮躁和不安。而根據(jù)觀察,相較于其他課堂,聽障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專注力也相對較低。陌生的詞匯、難以記憶的拼寫以及多樣的構詞方法,都使得聾生很難構建起自信心去克服困難,積極學習。因此,僅憑教師在課堂上單純的手語溝通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重點講解,很難引起聾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學習動力,是一切精神活動的先導,也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首要條件。缺少了學習興趣,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盡如人意。
記憶的基本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四個階段,而識記和保持的效率決定了回憶和再認的正確率。在識記方面,健聽學生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語音講解、多遍跟讀以及情景表達來達到適量的語音刺激,加強大腦對單詞發(fā)音的記憶,同時拼寫時借助字母組合的構詞規(guī)律來降低對新詞的記憶難度,在感知覺的多種配合下完成對詞匯的學習。而聾生單方面的視覺輸入和機械書寫增加了記憶疲勞,沒有構詞規(guī)律的掌握和發(fā)音的刺激,記憶效率大大下降,經(jīng)常前學后忘,無法進行保持和再認。如在記憶單詞“teach”時,ea組合發(fā)音為/i:/,ch組合發(fā)音為 /t?/,當健聽人聽到單詞發(fā)音時便能快速地將單詞默寫出,聾生卻容易出現(xiàn)字母順序顛倒的問題,將teach寫為taech,造成拼寫錯誤。
在記憶保持方面,由于聽障學生只能通過手語進行溝通,單一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對英語詞匯的學習造成較明顯的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使其記憶力下降。再者,聽障學生以手語代替口語,很多詞語都是用同一個手勢表示,容易造成詞義混亂、中英文釋義搭配不當?shù)膯栴},從而在回憶和再認階段出現(xiàn)困難,造成對英語單詞的掌握不夠牢固。
聽障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使用的教材與普通大學生的英語教材相同,目前并沒有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及個人特點專門編寫的教材;其次,教師上課時所用的輔助APP也與教授普通大學生所使用的APP一樣,并沒有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專門開發(fā)的輔助APP;最后,他們僅有一學年的時間用于學習英語,體系龐大的英語知識僅僅使用一年時間根本無法有顯著的學習成效,較短的學習時間不僅增加了聾生的學習難度,而且也降低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聾生從小在英語方面的學習就比較薄弱,對詞匯的積累、單詞拼寫、詞匯用法都掌握較少,也無法感知到普通大學生擁有的“語感”,因此安排教學會造成聾生學習跟不上、自信心下降、學習不積極主動等問題的出現(xiàn),造成不良影響。
而在課堂上的詞匯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針對實詞的教學,教師采用手語結合圖片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式教學,聾生學習興趣較高,愿意配合老師進行手語互動,學習效果較佳;而當出現(xiàn)虛詞時,教師無法再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聾生難以理解,與老師互動也逐漸減少,學習興趣也大大下降。在講解重點時,聾生需要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打手語來進行理解,無法分配時間做筆記,導致重點知識遺忘較快,單詞掌握不牢固。
聽障學生的聽覺通道受損,我們所常用的“聽、說、讀、寫”教學法已經(jīng)不再適用。根據(jù)聽障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及學習特點,本文提出“新四位一體”教學法,即“視、演、寫、用”?!耙暋笔侵咐靡曈X補償來增加聾生對單詞的認知;“演”是采取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加強聾生對單詞的刺激反應;“寫”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自覺性,利用好課前、課堂以及課后的時間,通過書寫來加深對單詞的印象;“用”則指結合具體情境,讓每個聾生都參與到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中,切實了解到單詞的實際用法,深化對單詞的理解。這四個步驟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聽障學生提高學習英語詞匯的效能。
1.根據(jù)構詞規(guī)律分析
直接利用單詞本身的構詞原理幫助聽障學生進行記憶和理解,其分為三種:轉(zhuǎn)化法、合成法和派生法。轉(zhuǎn)化法意為同一單詞不同詞性情況下的用法,例如I want to drink some milk.與They are only allowed to sell soft drinks at school.相比,前者中的“drink”代表動詞“喝,飲”,而后者中的“drink”則代表名詞“飲料”,同一個單詞可以用作不同詞性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幫助聾生增加記憶;合成法意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拼接在一起構成新詞匯,例如“news”“paper”拼接在一起為“newspaper”(報紙),印在紙上的新聞我們將其翻譯為“報紙”;派生法則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詞綴”的記憶上,在一個詞的基礎之上加前綴或后綴,從而構成一個與原單詞意義相近或相反的新詞匯。例如“agree”譯為“同意、贊成”,加上前綴“dis”變?yōu)椤癲isagree”譯為“不同意、不贊成”。用構詞法可以減輕聽障學生記憶單詞的負擔,作為技巧之一,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詞語本身的內(nèi)涵,在遇到新詞匯時也可以進行聯(lián)想,提高單詞的學習效率。
2.利用實物教學
實物教學是學生最容易接受、記憶最深刻的教學方法之一。我們在進行漢語母語教學的時候,最開始也是從“實物”開始教起,從而幫助初次接觸這門語言的我們理解含義,培養(yǎng)興趣。實物教學法的直觀性較強,通過學生的具象思維來接收和理解信息,把英語單詞與具體事物相聯(lián)系,使抽象的單詞記憶具體化,大大縮短了聽障學生掌握單詞含義及其用法的認識過程,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在這種方法基礎之上,我們針對聽障學生的感官特點,嘗試利用 “觸覺、嗅覺”等感官來彌補聽障學生的聽覺缺陷,以此幫助聽障學生理解單詞含義、進行高效記憶。例如在教授“cool”“hot”等單詞時,可以讓學生感受一杯熱水或一杯涼水的溫度,切實體會到單詞所代表的含義。又或者在教授“circle”“triangle”“rectangle”等圖形時,在黑板上畫出相對應的圖形,幫助聽障學生增加視覺印象。
3.合理利用多媒體
在如今電子設備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新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潮流,也成為一種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強有力方式。通過制作有趣的動畫或者剪輯恰當?shù)拿绖?、電影片段,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使聽障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于樂。例如在教授單詞“plane”“train”“subway”等單詞時,可以剪輯合成一段飛機、火車、高鐵行駛的動畫視頻,讓學生通過有趣的動畫視頻理解單詞的含義。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以避免機械的書本教學,緩解聽障學生的視覺疲勞,也可以使課堂多元化,吸引并集中聽障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聾生的識記效率,加強教學效果。此方法重點是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因此就要求教師要時刻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走進學生的生活,亦師亦友,在溝通中傳遞知識,更利于聽障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對詞匯的學習效率。
表演教學法是英語詞匯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夠加深聽障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能打破聽障學生內(nèi)心的自卑、羞澀心理。
“演”可以理解為多個層面:一是動作表演。在學習動詞詞匯時,如run, swim, jump等可以采取表演動作的方式加深聾生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二是游戲教學,在學習虛詞時,如on,under,near等可以采取讓聾生丟彈球的方式,彈球落在哪里便寫出其英文單詞的游戲教學法;三是主題演繹,在學習一個有趣的課題時,如fashion show,便可以在班級內(nèi)舉辦服裝秀。聾生的肢體動作非常豐富,擅長情境演繹且表演欲望很強。服裝秀的主題演繹可以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編撰劇本、準備服裝等,在課上進行演繹交流,不僅讓聾生在無形中加深了對于單詞詞組的印象,還幫助他們積極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帶領學生進行反饋總結,帶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探索。總而言之,教師應根據(jù)詞匯的特點自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此加深聽障學生對詞匯以及文章的理解。
聾生的記憶有兩個特點:直觀形象記憶能力強和記憶持久性差。英語單詞是抽象的字母組合,記憶這些字母組合自然少不了語音的幫助。而聾生因為語言功能的缺失,記憶單詞的難度大大增加,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比正常學生更多的書寫來復習鞏固以加深印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多次反復書寫本節(jié)課生詞并在腦海中重復這生詞的中文釋義,進行二次復習,直到達到單詞在頭腦中形成鞏固的記憶效果為止。
聾生記憶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記憶持久性差,僅僅對單詞進行機械重復的書寫并不完全適用于聾生,單調(diào)乏味的記憶方法極易讓他們產(chǎn)生厭煩心理,所以教師更應該注重“寫”的多樣性。比如使用詞語搭配法,在教授 black、student、cat、brilliant四個單詞時,可以要求學生將black和cat搭配書寫到一起,student和brilliant搭配書寫到一起,通過詞語搭配法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又或者使用聯(lián)想式教學法,通過教師給出的某一關鍵詞或是主題,學生進行相關主題詞匯的聯(lián)想和提取,以達到記憶詞匯的目的。
聽覺方面的缺陷使得聾生知識信息輸入通道單一,他們在記憶過程中有注意力無法持久集中的特點。情境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通過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場景,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教師將單詞和詞組放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識記,既能幫助聾生更快地理解意義,又有利于聾生在不同的場合及情境正確使用單詞。比如教授beef、cabbage、carrot、fish四個單詞時,就可以假設餐廳點菜的情境。教師拋出類似“你會點什么?”“你最喜歡吃什么?”“你討厭吃什么?”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jù)情境自由回答,接著再引出本節(jié)課需要學的四個單詞,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本節(jié)課的生詞,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單詞的實際運用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有聽力障礙的大學生來說,培養(yǎng)興趣是提高其英語詞匯學習效能的前提;有良好的詞匯學習氛圍,是幫助聾生學好詞匯的關鍵;其次也不能忽視掌握詞匯學習方法的必要性,基本學習方法的掌握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讓英語詞匯學習事半功倍。幫助聾生提高英語水平,有利于聾生進一步彌補生理上的缺陷,加強就業(yè)競爭力。教師可以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方法,避免單一的機械重復,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聽障學生英語詞匯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