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柯蔚南 著 鄧曉玲 譯
(1.愛荷華大學(xué) 亞太研究中心,美國 愛荷華 52242-5500;2.山東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濟南 250100/山東大學(xué) 文化傳播學(xué)院,山東 威海 264209)
語言史斷代研究需要參照現(xiàn)有的材料。歷史上“重要”時期的斷定往往都需有據(jù)(文獻)可依。否則,我們無法獲知當(dāng)時的語言特點,也就無法開展此類工作。這里所提及的文獻證據(jù),可以是完整的音系、語法、詞匯材料等,也可以是零碎的注解、進入其他語言中的或來自其他語言的借詞等等(后者僅能告知我們消亡語言的某些局部特征)。
漢語語言學(xué)史(相對于史前史)實際上是方言史,漢人至少從青銅時代以來就說這些方言。它們中有些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及政治地位,有些則不然,但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演進中的漢語語言學(xué)史。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十分久遠,但漢語書面語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歷史上真實的方言口語,卻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前者對后者的反映程度可能會因時間、地域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另外,書面語系統(tǒng)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或者曾經(jīng)反映了真實的方言音系,也同樣難以判斷。
關(guān)中地區(qū)甘肅走廊地區(qū)第一階段 前古代西北話階段(公元280 年左右)竺法護對音材料第二階段 古代西北話階段(公元400 年左右)鳩摩羅什(Kum raj va)對音材佛陀耶舍(Buddhaya as)和竺佛念對音材料曇無讖(Dharmak ema)對音材料第三階段 隋唐長安階段(公元580—650 年)阇那崛多(J? nagupta)對音材料顏師古images/BZ_81_748_1745_785_1779.pngimages/BZ_81_790_1746_826_1779.png第四階段 盛唐長安階段(公元700—800 年)不空[金剛](Amtoghavajra)對音材料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第五階段 晚唐長安階段(約公元820 年)盛唐沙洲images/BZ_81_1694_1813_1729_1846.png階段(?)《金剛經(jīng)》(Vajracchedik )的婆羅米文(Br hm)對音材料(最古老的部分)沙洲階段(公元800—1000 年)“821—822 年唐蕃會盟碑”藏文和婆羅米文對音材料別字異文材料[詩歌韻文資料]第六階段 后沙洲階段(公元12 世紀images/BZ_81_1493_2282_1527_2316.png)西夏語(Tangut)對音材料第七階段 現(xiàn)代方言階段關(guān)中方言 甘肅走廊方言
文末附上相關(guān)表格,對所述西北方言史斷代系統(tǒng)作簡要概括。表格依地理分布分關(guān)中地區(qū)和走廊地區(qū)兩欄,并列出了前現(xiàn)代時期主要的資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