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馨藝
本期賽題
我們在生活中常用一些詞語來對事物進行判斷,如大小、好壞、是非、利弊、善惡、有用無用等,然而事實并非完全如此。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論衡》里說:“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聲,皆快於耳?!笔挛锏拿莱笊茞罕緵]有固定標準,我們應該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尊重其本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當下人們常用二元詞語來片面化定義事物,殊不知這種認知拋去了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諸多事實。事物的大小、好壞、是非等屬性并不是絕對的。大小是相對的,同樣一件事物,一個人可能覺得它大,而另一個人可能覺得它小。同樣,好壞、是非等評價標準也是主觀的,這取決于個體的經(jīng)驗、背景和觀點。此外,當我們將事物僅僅看作好壞等二元對立時,我們?nèi)菀走^于簡化事物的本質(zhì),從而忽略其中的細微差別和變化。這種二元判斷的思維方式可能會導致我們對一些事物或人的偏見。當我們將某個群體簡單地歸為好或壞時,我們可能會對其產(chǎn)生偏見和歧視,無法真正理解和尊重其多樣性和復雜性。
《周易》有云:“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認識事物也是如此,評價事物的是非功過,善惡曲直本沒有固定的標準。我們應在認識到事物多樣性的前提下,開拓創(chuàng)新,兼收并蓄,從不同中尋找共同。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事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超越二元判斷的單一思維方式。我們也應該學會接納和尊重不同的觀點和評價,理解事物在不同環(huán)境和條件下的多樣性,從而意識到事物往往具有復雜性,不應簡單地將其歸結(jié)為好與壞、是與非等二元對立,更好地評估和理解其本質(zhì)。
信息時代,多數(shù)人盲目追求事物的速度和價值,不去真正探究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久而久之就會陷入信息單一閉塞的困局。
因此,我們須跳出繭房,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正如《沉思錄》中所說:“評論人事的時候,應該超然物外,居高俯瞰世間的一切……”我深以為然。我們須有跳出局限的勇氣、翱翔俯瞰的姿態(tài),劈開“非此即彼”的牢籠。
認識事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我們唯有以全副的精神去探索,把真正的荊棘叢林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才能開拓人生的萬里山河,成為窺見事物本質(zhì)的賢者。
評點
愛憎分明,是我們一直以來特別倡導的一種情感態(tài)度,而事實上世間事物是很難以一種絕對化的情感去面對的,因為任何事物乃至人類自身都不是可以簡單地以一個好或壞、是或非加以界定的。這篇習作所闡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深度的論題。文章由古代典籍中的經(jīng)典語句入筆,以當下人們認識問題中的誤區(qū)為鋪墊,分析闡述了破除二元判斷、尊重多樣事實的重要性,在倡導多元化的今天,文章顯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現(xiàn)實意義。文章用語嚴謹,表達精準。稍顯不足的是論據(jù)不夠充分,缺少形象化的闡述和論證的力度。較為抽象和理性的問題如果有一些形象化的論據(jù)支撐,作者會游刃有余,讀者會更易接受。
下期賽題
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人生的舞臺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ǖ聡┫?/p>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與聯(lián)想?請寫一篇文章。
(指導教師:房婭/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