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瑩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南極大陸的水陸交接處,全是滑溜溜的冰層或者尖銳的冰凌,企鵝身軀笨重,沒有可以用來攀爬的前臂,也沒有可以飛翔的翅膀,如何從水中上岸呢?
紀錄片《深藍》詳盡地展示了企鵝登陸的過程。在將要上岸時,企鵝猛地低頭,從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潛。潛得越深,海水所產(chǎn)生的壓力和浮力越大,企鵝一直潛到適當?shù)纳疃?,再擺動雙足,迅猛向上,猶如離弦之箭躥出水面,騰空而起,落于陸地之上,畫出一道完美的弧線。
這種沉潛為了蓄勢,看似笨拙,卻富有成效。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企鵝的“沉潛原則”一定能給你一些啟示。請根據(jù)這段材料,選擇恰當?shù)慕嵌?,寫一篇不少?00字的發(fā)言稿,用于歡迎高一新同學的交流活動。
寫作指導
材料由兩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為前三段:第一、二段為一則設問式材料,質(zhì)疑“笨拙的企鵝登陸”現(xiàn)象,并以紀錄片形式給出解答。第三段,從現(xiàn)象中提煉出先行觀點“沉潛原則”。第二部分為第四段,提出寫作任務和寫作要求。寫作任務部分,有較強的限制性,一是人生啟示,二是在歡迎高一新同學的活動中發(fā)言。寫作的難點是,如何能更為具體地論證人生的“沉潛原則”,針對新生群體闡述其重要性及踐行的原則。
原文呈現(xiàn)
沉潛蓄勢,厚積薄發(fā)
□廣東省佛山市實驗中學? 劉鴻杰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能夠有機會與大家共同交流,我發(fā)言的題目是《沉潛蓄勢,厚積薄發(fā)》。
紀錄片《深藍》中展示了企鵝的登陸過程。企鵝先低頭向海深處,拼盡全力沉潛,潛得深了,海水就會產(chǎn)生更大的壓力和浮力,等到了一定的深度,再擺動雙足,如離弦之箭,迅猛向上,騰空而起,落于陸地之上,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企鵝的沉潛是為了蓄勢,看似笨拙卻是極富成效的。(開篇直接摘錄材料,沒有概括,且缺乏現(xiàn)場交流感,寫作的對象意識淡薄。)
唯沉潛積累,才能一飛沖天。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勾踐臥薪嘗膽十年,最后才能使得國家富強,報了當年的仇;秦國歷經(jīng)商鞅變法,沉潛了幾年,最后兵出函谷關,威震天下,統(tǒng)一中國,完成了歷史上大一統(tǒng),他們所依靠的是沉潛的力量。(歷史素材豐足,但敘而不議,思維含量不足。)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碧K炳添以32歲的年紀在運動場上跑出了令人矚目的9秒83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新的亞洲紀錄。他能有如此成就,日復一日的訓練是不可忽視的,在偌大的田徑場上,進行著枯燥乏味的訓練,陪伴他的只有熾熱的太陽。在短跑運動中黃種人的天賦不足,但是蘇炳添憑著他的努力站上了田徑?jīng)Q賽的舞臺。韓愈在《師說》中寫道:“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痹谂_下的沉淀積累,使得它迅猛向前,這是沉潛的力量。學習上也是如此,或許我們的天賦不如別人,但是要靜下心來沉潛,才能厚積薄發(fā),一飛沖天。(材料的特殊性有待挖掘,與第二段的論證分析沒有賦予差異性。)
最近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中國可控核聚變”“南天門計劃”“新單兵作戰(zhàn)裝備”等令全網(wǎng)沸騰的話題和視頻,在這些話題的背后,少不了科學家們的潛心鉆研。在各國技術封鎖,對中國實行打壓的情況下,中國從“空間站”到“可控核聚變”,一步步突破技術封鎖,從無到有,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這一切的改變要歸功于在戈壁灘上在實驗室里潛心鉆研、幾十年如一日的科學家們,在無人問津、無人知曉的地方為大國鑄劍。沉潛的力量,讓中國有了底氣,有了在國際舞臺上說話的實力,有了領跑的能力。(此段夾敘夾議,但論證角度不鮮明。)
沉潛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沉潛的力量,我輩青年處于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我們要以沉潛的姿態(tài),積蓄能力,希望各位新入學的同學能夠利用沉潛的力量,在新學校,新的學習環(huán)境,沉潛蓄勢,厚積薄發(fā),在新時代煥發(fā)你們的光采!(收束處回應寫作任務,展現(xiàn)青年立場與意識,進行呼吁與展望。)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技巧點撥
文章在論證上,有以下問題:
1.最大的問題是論證平面化。雖為“沉潛原則”提供了例證,但論證沒有層次,說理分析不夠深刻性。
2.欠缺寫作者與寫作對象的身份意識。作為高三學生,面對高一新生,處于人生高中階段的起點,應結(jié)合實際情況展開交流。
升格建議
1.要對題目中的素材進行準確的解讀,從“沉潛原則”中的“壓力與浮力”著力,將一組相反相成的概念,結(jié)合寫作素材進行分析論證。
2.寫作對象和寫作者的身份意識要加強,作為高三學生,要在行文中對高一新生,分享求學及成才之路的體會與心得。
作文升格
沉潛蓄勢,厚積薄發(fā)
□廣東省佛山市實驗中學? 劉鴻杰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在你們?nèi)松挠忠粋€新起點——高一,與大家交流分享。在這個新起點,你們一定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度過高中生活,才能實現(xiàn)理想,不留遺憾。作為學長,我將自己的思考與建議與你們分享,我發(fā)言的題目是《沉潛蓄勢,厚積薄發(fā)》。(開篇確立寫作者與寫作對象的身份和任務,營造了現(xiàn)場感,突顯寫作的應用性。)
首先,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你們知道身體笨重的企鵝是如何從水中登上陸地的嗎?大家都知道,南極大陸地表不是滑溜溜的冰層就是尖銳的冰凌,企鵝四肢短小,也沒翅膀,依靠常規(guī)的方法,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它潛入了海的深處,承受巨大壓力后,借助于海水的浮力,擺動雙足,迅猛向上,躥出水面,騰空而起,落于陸地之上。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在人生路上的挑戰(zhàn)面前,我們需要沉潛,才能劃出人生優(yōu)美的弧線。(以故事引出觀點,提問互動,與交流現(xiàn)場和寫作對象的心理狀態(tài)相適切,自然順暢。)
古往今來,數(shù)不盡能沉潛,方成功的事例。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勾踐臥薪嘗膽十年,最后才能使得國家富強,雪恥復仇。他們所依靠的是沉潛的力量。學弟學妹們,你們是否也從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一種力量?(從自然界故事過渡到歷史事件,承上啟下,從“為什么”的角度闡述“沉潛的力量”。)
沉潛,需要勇于挑戰(zhàn),承受壓力。挑戰(zhàn)就意味著,不安于現(xiàn)狀,不囿于現(xiàn)實,承受更大的外在壓力。企鵝潛入深海,因為它知道巨大的壓力與浮力成正比,唯有沉潛,才能帶來飛躍。蘇炳添以32歲的高齡在運動場上跑出了令人矚目的9秒83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亞洲紀錄。他雖然已是大齡運動員,但這并沒有阻礙他的前進。他更換起跑腳,進行枯燥的訓練,陪伴他的只有熾熱的太陽。無法預知這樣的挑戰(zhàn)能否成功,但唯有敢于突破,潛入深水區(qū),才有反超成功的機會。學弟學妹們,從現(xiàn)在起,就播種遠大理想的種子,雖然你們可能會時時懷疑自己,但壓力與成功成正比,在這一人生的起點處,開始為沉潛奠基吧?。◤摹霸趺崔k”的角度論證“沉潛原則”,要勇于挑戰(zhàn),承受壓力。)
沉潛還需要忍耐和積累。唯積累,才能一飛沖天。荀子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笔ト苏嬷诮袢孕枸`行。企鵝持續(xù)下潛,直至130米處,方才停止,這樣的深度,才有足夠的浮力,使得它迅猛向前。沉潛,需要忍耐寂寞,不斷積累。在各國技術封鎖,對中國實行打壓的情況下,中國從“空間站”到“可控核聚變”,一步步突破技術封鎖,從無到有,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這一切的改變要歸功于在戈壁灘上、在實驗室里潛心鉆研,幾十年如一日的科學家們,在無人知曉的地方為大國鑄劍。沉潛的力量,讓中國有了在國際舞臺上說話的底氣,有了領跑的能力。我認為,學習上亦如此,或許我們的天賦不如別人,但是要靜下心來沉潛,才能厚積薄發(fā),一飛沖天。(承接上文,從“怎么辦”的角度論證沉潛原則,要忍耐積累。)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小小的企鵝尚能劃出天地間如此優(yōu)美的弧線,我們青年身處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沉潛蓄勢,厚積薄發(fā),必將在新時代煥發(fā)你們的光采!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評點:文章審題立意,準確鮮明,復述材料入篇,推出中心論點;在論證“為什么要沉潛”后,從“承受壓力”與“忍耐積累”兩翼展開論證;再聯(lián)結(jié)現(xiàn)實,做出了激情有力的呼告。文章緊扣任務及材料,行文中聯(lián)結(jié)寫作對象——高一新生,聯(lián)結(jié)企鵝登陸原則,觀點與材料貼合交融,充分體現(xiàn)了寫作的情境意識和身份意識,完成寫作任務。尤其是注重交流場景,以故事導入,從自然轉(zhuǎn)入人生,由歷史跨進當下,由個體升華到國家,層層推進,條分縷析,起承轉(zhuǎn)合,邏輯嚴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