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珍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它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也引導他們在合作中提升其他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改革的目標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與需求的。由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有效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積極融入學生主體思想,利用多樣的合作學習方式,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更好地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110-03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語文水平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由此,在教育教學中,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就往更加綜合、高效、高質的方向發(fā)展。而傳統的語文教學形式單一,受到傳統思想的禁錮,課堂往往低效且無趣。因此,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出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它以一種新穎的形式打破了原有課堂的桎梏,營造了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這就為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供了有力的途徑。
1.合作學習模式概述
所謂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共同開展學習、探究,以實現同一目標所形成的學習模式。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他們同時是關鍵設計者,他們有充分的自主與開放的空間,能夠讓他們在合作中有序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逐步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有效地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初中生而言,語文是建立學生價值觀念的關鍵渠道,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語文知識,感受語文內涵,是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的途徑。而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推進著語文課堂的教學進程。首先,它活躍了課堂氣氛,能夠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它改善了學習形態(tài),讓學生在合作中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它推動了課堂效率的提升,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在充滿熱情和動力的形式下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模式充分遵循著“學生參與”這一原則,將課堂轉變?yōu)橐詫W生為核心的課堂,這使課堂不再被動與枯燥,而是以一種更具靈活性、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形態(tài)出現。這無疑為課堂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因此,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將呈現出一種更為靈動的態(tài)勢,課堂時間被充分調動,課堂參與者也充分融入,由此就能夠構建一種高效、自主、創(chuàng)新的課堂,為教與學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學生在語文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與思想水平的重要時期,而語文學科是優(yōu)秀文化元素的載體,凝聚了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道德思想,是對學生思想和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學科。傳統的語文課堂以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但是其學習效果遠遠及不上學生的真正需求。學生的成長過程是獨立自主的,而獨立自主的前提是需要有強大的能力支撐,這就離不開推動自主能力的合作學習模式。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具有極強的必要性。首先,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增進協同能力。合作本就是一個不斷磨合以達到共同進步的活動,就學生而言,他們以往的學習都是獨立的,這難免會束縛學生的行為發(fā)展,而合作學習既讓學生在知識層面獲得提升,也讓學生在社會行為層面有所進步,從而增強他們的綜合協同能力,讓他們更具社會性和實踐性。其次,合作學習讓學生的思維有所激發(fā)和提升。合作過程中必然會有不同意見的產生,由此就會激發(fā)討論,而這樣的討論與學生與教師單向的討論是有區(qū)別的,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在相對開放的環(huán)境中他們能夠觸發(fā)思想,提出更多的意見或建議,由此就能夠激發(fā)出不同的思維,使思維末梢更加迅速地向外延伸。最后,合作學習讓學生正視競爭與合作的效能。合作與競爭是相對的,而在合作過程中必然也有內在的競爭思想,學生會為了達成合作目標而采取相應的競爭手段,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夠正視競爭與合作,讓競爭與合作充分發(fā)揮正確的效能。
3.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組織與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發(fā)揮個性化的能力,在探索中提升學習自主性,由此,不斷增強學習后勁,在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努力下,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價值,有效地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1)合理分工,在配合中激活學習興趣
合理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前提。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這種學習模式才能夠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和效用。而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及發(fā)展水平各異,所以他們在語文能力上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模式去教學,課堂將只是一部分學生學習的課堂,另一部分學生或無法跟上節(jié)奏,或無法獲得學習需求的滿足,于是,課堂就更加低效。而如果在小組學習模式下,隨機分工,則容易導致有的小組能力強,有的小組能力弱,仍然無法在相同的學習目標下共同進步。因此,這就凸顯了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將學生合理地分成幾個水平相當的小組,而每個小組中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有高有低,互補且相互推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相互配合中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這種靈活的方式下更好地提升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以七年級上冊《雨的四季》教學為例,雨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事物,一年四季都有雨的影子,而雨在作者劉湛秋的筆下,卻顯得如此生動、如此獨特。從文中的細節(jié)內容中就能夠很好地理解為什么作者眼中的雨會如此不同。他從生活萬物出發(fā),在雨的洗滌沖刷后形成的變化入手,從聲音、顏色、形態(tài)、氣味等多個維度描寫了雨的影響。由此,就賦予了“雨”生動、純凈、活潑、特殊的形象。在學習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生活為基點,去發(fā)掘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的不平凡。而在合作學習開展前,教師應當首先了解班級學生的不同個性、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或者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特點,合理安排學生的分工,均衡各個小組之間的能力,力求做到小組間能力均衡,小組內能力互補的目標。而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各自的潛能。有的學生思維靈敏,勤于用筆頭捕捉自己的靈感,由此他可以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出巧妙的設計靈感;有的學生觀察仔細,他就可以承擔小組細致觀察的任務。通過不同能力的有效組合,學生合作的過程就更加順暢,個人的能力不足之處能夠得到及時的補足,繼而就使小組合作進程協同并進,學生的能力也在合作中獲得共同發(fā)展,這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互助學習,提升學習興趣與動力。
(2)注重探究,在探索中提升自主能力
合作學習是一種注重探究過程的模式,它往往以一定的目標為導向,由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去探究知識的深層含義。而這種探究活動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的特點,學生能夠不受過多束縛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靈活地選取探究方法,由此受到很多學生的青睞。也正因如此,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通常具有較強的自主性,他們愿意也樂于融入其中,開展知識的探索和理念的吸收。而合作中的探究并非固定的模式,也不是由教師給定探究的路徑,這通常是一種更具開放式的探究,教師可以給出一定的探究主題,甚至只給大致的方向,而學生由合作探究設計到探究過程再到成果展示,都由小組自行決定和設計。這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空間,能夠幫助他們在探索中有效地提升自主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時,不能只“取其形”,還應當注重探究,“取其意”,這樣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七年級下冊《帶上她的眼睛》教學為例,從課文題目我們就能夠充分地體會到該篇課文的不尋常,它是一篇科幻小說,充斥著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情感。作者借助主人公——一名“落日六號”的女領航員渴望了解地球表面的故事,滲透了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也傳達了珍惜平凡事物的哲理。該篇課文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這是科學探索所必須具備的。那么還有哪些是極具科幻色彩的文章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以“未來”為主題,引導學生去探索不同的科幻題材的小說、文章等,讓他們在其中汲取想象力的元素,并形成小組成果。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教師未指定具體的科學幻想事物,學生就可以自由地暢想。有的小組設計了“未來深海生活”為主題,有的小組則從太空著手,設計了“太空城”主題,還有的小組則發(fā)揮想象,從“平行宇宙”設計主題。學生在自主設計主題后,就需要進行探究,以獲得一定內容或者信息的支撐,完成實質性的成果。通過這樣靈活的探究活動,小組成員發(fā)揮充足的想象,并在激烈的討論和研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小組目標的探究成果和展示思路,而后再合作完成探究展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極大的提升,他們也在合作中通過交流和探究激活了更豐富的想象能力,開闊了視野,由此使語文能力有效提升。
(3)深入情境,在體驗中感受合作力量
語文知識是富含思想和情感的知識,是不同思維的載體,對它的理解需要深入研究與體驗才能夠實現。通常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去記憶、背誦、品位與提煉其中的語言、情感和思想,而學生獨自的認知與想法是有限的,甚至是局限的,這不利于他們更好地把握語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含義。因此,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學生能夠在團體力量的推動下共同學習,同時能夠借助小組的力量還原一定的語言情境,由此,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完成不同的任務,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深入體驗,更好地理解語文內涵,掌握語言運用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運用情境,引導學生小組深入體驗,在合作中協同并進,共同感受合作帶來的能量。
以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教學為例,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學生從小就聽說過的故事,其中有愚公,有智叟,有現實的困難,也有神仙的相助,是一個充滿趣味和寓意的故事。但是具體故事是怎樣發(fā)生的,又有哪些行為、哪些不同的思想,這就需要學生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在合作中體驗文本的內涵。比如有的小組創(chuàng)設了表演情境,由小組的各個成員擔任不同的角色或任務;比如有的學生負責場景的設計與布置,還有的學生負責背景音樂或旁白的安排,剩余的學生選取重要的人物進行場景的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地探究故事的來龍去脈,仔細研究人物的言行,同時需要不斷地排演磨合,以達到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模塊在表演中發(fā)揮最契合的效用。而這正是學生嘗試合作的重要活動。他們在合作中學會如何傾聽、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學會如何快速地作出反應以配合其他角色的需要。這不僅是對文本深入的理解,更是對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效用,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繼而在相互團結合作中更好地開展情境體驗,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4)恰當評價,在總結中鉚足學習后勁
評價是維護學習動力的關鍵因素。小組合作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過程,它具有靈活性與開放性的特點,而對初中生而言,過于開放或自由的方式也容易引起一定的問題,或過于散漫,或偏離目標。由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還需要依靠科學恰當的評價來維持活動的綜合性能。將小組合作模式應用到語文課堂中,不僅能夠從多維角度激活學生探究的動力,還能夠使學生更清晰地提升自我認知,有效改善學習中的問題。由此可見,評價是小組合作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注重評價的合理性與客觀性,通過多樣性的評價,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客觀、真實的建議。由此,學生才能夠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和改善學習方法,并及時進行自我總結與自我審視,在總結中不斷地鉚足學習后勁,為更好地開展課堂學習提供有效的保障。
4.結語
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是學習活動中最為關鍵的主體,而小組合作模式就是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上,教師以正確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以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由此,才能夠造就一個自主、高效、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而這也正是課堂所希望和期盼的。因此,作為有效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為課堂提供更強的動力,帶來更驚喜的成果。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應當注重學生的主體角色,在合作模式下融入更多的多元化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加自主、高效地參與課堂,進而構建充滿學習動力的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于永紅.基于合作學習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
[2]劉春霞.論“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