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_ 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
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尤為重要。筆者嘗試用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學法”組織課堂,幫助學生建構新的經(jīng)驗,嘗試解決問題,設計了“調動認知-提出問題-提供支撐-整理思維-解決問題-提升總結”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觀察課文插圖,調動已有生活經(jīng)驗。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覺得不安:聽不懂對話怎么辦?說不清怎么辦?此時,教師需要在引入環(huán)節(jié)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讓他們做好思維與心理的雙重準備。例如,北京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0課的插圖中畫了兩個小朋友抱著籃球,學生觀察主題圖后即可得出結論:一是對話內容與籃球有關;二是她們看上去很高興,有可能喜歡打籃球。接下來,學生總結出了一系列與球類運動有關的詞匯和句型,并調動生活經(jīng)驗,對體育運動進行了討論。
第二步:針對對話主題或圖片提出疑問,引發(fā)探究欲望。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系列疑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就自己的觀察結果提出相應的問題。
第三步:學習對話內容,形成語言支撐。在聽說教學的課堂中,聽力理解是十分有效的輸入方式。教師應首先整理學生在上一步提出的問題,明確哪些問題更為宏觀、哪些問題更重細節(jié),并遵循“先整體了解對話大意,再進行細節(jié)梳理”的原則進行聽力理解教學。例如,在北京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0課教學中,先提出學生在前一環(huán)節(jié)中產(chǎn)生的宏觀的疑問:How to say“重陽節(jié)”in English? 在印證猜想、得出結論后,再以分段聽力理解的方式解決他們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其他細節(jié)問題。若課本內容不足以解決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還可以輔以其他的學習資料,或布置家庭探究作業(y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問題。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針對對話中的語言知識產(chǎn)生的個性化問題,以講授或同學互助的形式解決疑問。
第四步:利用思維圖示,形成思維支撐。思維圖示有助于學生直觀地梳理思維,并進行高效的表達,教師需要選擇恰當?shù)乃季S圖示,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線索。例如,流程圖適用于針對具有線性關系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思維導圖則用于輔助學生進行某種概念子概念的理解。在形成思維圖示之后,教師還應設計相應活動,引導學生整理、利用思維圖示理清思路,進行復述、表演等活動,解決“說不清”的問題。
第五步:超越語篇,建構新的經(jīng)驗,進行有邏輯的表達。在提取原有生活經(jīng)驗、提出問題、理清思路、解決問題后,教師可嘗試幫助學生在此基礎上生長出新的經(jīng)驗與技能。例如,教學北京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9課,在梳理課文對話中出現(xiàn)的體育項目后,教師引導學生列舉自己喜愛的運動,讓學生說說喜歡這項運動的原因,以及如何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教師將這些語言記錄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找到更合適的表達方式,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學習,生成新的經(jīng)驗與技能。最后進行匯報,解決不能形成自己觀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