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
從小,我就是長輩們口中的“天才”,大家口口相傳,說我三歲就能讀書看報,父母也以此為炫耀資本,雖然我自己對此早就沒了印象。
初中,我從縣城考入了市級重點學校,這個學校里每年約有一半的學生會升入全省前五的高中,進入985、211等名牌大學。雖然我當時就確診了抑郁癥,頻繁地休學復學,導致比別人多讀了一年,但我依然以大致全市1000名的水平考上了省城的一所省重點高中的實驗班。這所中學雖比不上很多同學升入的高中,但每年也會有一兩個清北學生,一本率約85%,二本率也穩(wěn)居99%左右。
我原本以為,我也會跟這些學校的大多數(shù)一樣,沿著這樣的人生軌跡,成為一個標準的小鎮(zhèn)做題家。
但整個高中,我依然飽受抑郁癥折磨。藥物治療,住院治療,甚至電休克之類的物理治療,都沒有讓我的病情得到太多緩解,隨之而來的是頻繁的請假住院,甚至休學。而加上休學的一年,高中四年,我的在校時間不足兩年。
甚至哪怕這兩年里,藥物的副作用也讓我嚴重嗜睡。我竭盡全力都沒有辦法在任何一節(jié)課上保持清醒,成績自然穩(wěn)步下降,從班級前列最終穩(wěn)居年級倒數(shù)第一。高考時,我的成績只有少得可憐的365分。我開始面臨一個我之前做夢都想不到的選擇:復讀,或者去讀職業(yè)技術學校,其中復讀,是我在高考前就考慮過的,畢竟,對于一個懷揣清北夢的小鎮(zhèn)做題家,職業(yè)學校太遙遠了。
但父母還是極力勸說我去讀職業(yè)學校,他們不忍心看著我拖著疲憊的身心在題海中再煎熬一年。于是成績出來后,我還是去翻看了報考指南。這時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如果讀職業(yè)技術學校,文科生也可以選擇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yè),一個理論上屬于理科的專業(yè)。
高一時,因為興趣,我開始通過互聯(lián)網接觸了一些網絡安全相關的知識,也報名參加過一些現(xiàn)在看來不太專業(yè)的課程,甚至嘗試參加一些計算機編程比賽,雖然因為心態(tài)太差,被老師“請”出了集訓隊,但確實從中收獲了很多樂趣。從那時起,我就確定了自己對計算機的熱愛。
高二文理分科,父母極力勸我學文,理由是我經常請假,學理會落下太多,學文還可以自己編幾句。于是我放棄了未來可以學計算機的理科,選擇了文科?,F(xiàn)在想來,父母說的其實也不無道理,整個高中我基本沒有聽過一節(jié)完整的課,如果學理科,恐怕連365分都考不到。但學習文科的過程,我確實沒有找到太多樂趣。
所以高考結束,翻看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報考指南時,看到信息安全專業(yè),我的內心又激起了一些波瀾,一個曾被埋藏的夢想又被點燃。我決定認真填報志愿,雖然只能填職業(yè)技術學校,但還是把所有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yè)的學校,按分數(shù)從高到低,都報考了,并最終被上海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錄取,讀上了人們常說的“大?!?。
在踏入校園前,我對職業(yè)學校沒有任何概念,非常忐忑。在我曾經的想象里,讀職校的應該都是 “差學生”,學校硬件條件可能會很差,管理可能會很混亂,打架斗毆、校園欺凌可能也在所難免。
但真正進入學校后,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校園生活,似乎和我想象中的普通大學并無太大差別,甚至比我想象中要充實許多。圖書館不會人擠人需要占座,但也有很多專心學習的同學,還有好幾個以學習為中心的社團,學校老師雖然不會強力push你,但只要學生愿意學愿意問,課內外的問題都會認真解答。
連同學們都十分友好,我們班上有幾個同學是從中專升上來的,專業(yè)技能特別優(yōu)秀。這一點,我是在大一的第一門專業(yè)課上發(fā)現(xiàn)的。當時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我還在腦子里沒捋順呢,他們的答案早就脫口而出了,問過后才知道,他們在中專時就學習過相關課程,現(xiàn)在只是講得更深入了一些,而我們從普高升上來的學生,都是從零開始,自然學得慢一些。
此外,我本來自認為高中時接觸過一點相關知識,一些方面的專業(yè)技能或許還算有點基礎,但真正嘗試參與一些課外比賽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簡直是被他們吊打,因為我零散的知識點,實在無法與他們強大完整的知識體系相提并論。
所以后來我發(fā)現(xiàn),論高考錄取分數(shù),我是這所學校在我們省錄取的第一名;論大學期間的績點,我是專業(yè)第一;但要論實踐能力職業(yè)技能水平,我和他們確實有很大差距。
這個發(fā)現(xiàn)一度讓我狠狠懷疑了一波人生。因為從小我就在周圍人影響下,有種唯分數(shù)論的思維,覺得普高的學生要優(yōu)于中專的。這時我不得不發(fā)現(xiàn):原來中專的學生也可以這么厲害??!我感覺自己的普高經歷,在這里甚至有點處于“生物鏈底端”的意味了……畢竟我如果想趕上甚至超越他們,需要用幾個月的時間去補他們在中專幾年學到的知識,太難了!
說實話,剛開始意識到這點時,我心里其實難以接受,畢竟當了那么多年“好學生”?,F(xiàn)在想來,可能自己不光是在歧視中專,更多的還有厭惡那個只能讀大專的自己吧。
讀大專這幾年,我也參加了一些比賽。學校最重視的應該是今年春晚都提到的世界技能大賽吧,雖然比賽中沒拿到很高的名次,但還是學到了很多專業(yè)知識,而這些知識和實踐緊密聯(lián)系,在后續(xù)實習工作中都有很大作用。
我的一個朋友剛好在某本科學校讀網絡安全,跟我學的算是同專業(yè),他有時也會和我抱怨,學的東西不接地氣,出來找工作完全摸不著頭腦,一點用都沒有,全靠背面試經驗。我想我如果讀的也是本科大學,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抱怨和迷茫。
但我的確沒有這種感覺?,F(xiàn)在的我,利用所學技能,可以發(fā)掘出各個網站的漏洞并報送至漏洞平臺,可以對安全設備進行配置、監(jiān)測、研判并對攻擊進行溯源,可以編寫一些自動化腳本輔助我的工作……我不覺得我讀本科的朋友沒有這樣的能力,只是他想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加以實踐,可能確實要比我多花一些努力了。
此外職校帶給我最珍貴的禮物,可能是難得的自信。如前所述,我的初高中都在市重點省重點,強者如林,再高的分數(shù)一旦放在年級里和其他同學相比便黯然失色,我的成績也因而一直讓我備受打擊。而現(xiàn)在升入職校,課程的傾向性從初高中的重理論變成了重實踐,剛好貼合了我的優(yōu)勢,而有了興趣這一強有力的推動力,我自身的學習意愿高漲,學習能力也不算差,自然可以輕松掌握課堂內容,取得優(yōu)異成績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自信心,也讓我的心理狀態(tài)越來越好了。好的心理狀態(tài)又促使我能把更多精力投身于學習知識技能而不是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這實際上又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大學暑假期間,我自己投簡歷參與了一些實習,通過一個項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拿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13900元。這個數(shù)字聽起來像是為了凡爾賽而編的,但確實是真的。后來我和高中班長聊到這筆實習工資,他羨慕至極,說自己雖然讀了不錯的一本學校,但畢業(yè)后,還是只能找到月薪五六千的工作。我當時聽了也十分震撼,因為據(jù)我所知,我在上海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長們,如果技術不錯,在上海是可以月薪過萬的。
我又一次開始在所謂世俗角度思考職校帶給我的一切。我之前一直覺得,職校出來可能也沒什么出路,不會被企業(yè)認可,更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但現(xiàn)在看來,顯然我錯了。我擁有了還看得過去的技術,可以找到薪資還不錯的實習工作,學長們轉正或找到更合適崗位的機會也似乎很多,那我應該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學校專業(yè)課的對口性很強,相對而言與工作內容貼合比較緊密,自然也就沒有了那么多職業(yè)選擇上的迷茫。似乎這已經很不錯了。
對于未來,我依然有很多展望,我可以選擇校企合作的企業(yè)就業(yè),也可能專升本,甚至通過專升碩出國,嘗試做做學術是不是也挺好?我不否認在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學歷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的發(fā)展,畢竟很多企業(yè)還是會用學歷作為篩選簡歷的第一道關卡。但我知道我也有了選擇的權利,我也可以有無限可能。職校也不比本科差到哪里去嘛。
(阿湯哥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