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團
整本書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而思維導圖為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可以降低課外閱讀的難度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此需要提高對思維導圖的重視程度,在堅持完整性、主體性以及靈活性等原則的基礎上將其應用在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增進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深入了解。本文利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在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加強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成了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的關鍵手段。但整本書閱讀的難度較大,且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需求,而靈活應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彌補教學缺陷,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如何將思維導圖應用在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
一、思維導圖與課外閱讀概述
(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被稱之為心智導圖,屬于圖形思維工具,可以利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展現(xiàn)各級主題關系。思維導圖具有發(fā)散性、形象性、主體性、靈活性、思辨性及綜合性等特點,且其基本形式十分多樣,不僅包括樹狀圖、流程圖、圓圈圖等常見形式,也包括氣泡圖、雙氣泡圖、括號圖、多重流程圖及橋接圖等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指的是閱讀教材以外的文本,加強整本書課外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首先,加強整本書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其次,加強整本書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欣賞到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最后,加強整本書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中西方文化,有利于促進文化傳承。
二、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一)有利于降低閱讀難度
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認識的字還比較少,分析能力也比較差。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不僅要求學生認識所有的字,也要求學生理解文本的主題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閱讀難度。而應用思維導圖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將文本的中心思想、主旨情感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有利于降低閱讀難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整本書的篇幅相對較長,涉及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jié)也比較復雜,分析起來相對困難。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容易掌握的思維工具,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本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分析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同一本書的理解也不同,靈活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圖文展現(xiàn)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三、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原則
從上述內容來看,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在堅持相應原則的基礎上應用思維導圖。
(一)完整性
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充分理解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及情感,所以在應用思維導圖時應堅持完整性這一原則,即通過思維導圖完整地展現(xiàn)整本書的重點知識,讓學生從整體角度感知文本,避免出現(xiàn)理解片面等問題。
(二)主體性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應用思維導圖時應堅持主體性這一原則。例如,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與興趣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并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展現(xiàn)自己的理解,將課堂還給學生。
(三)靈活性
小學中高年級的課外閱讀材料十分多樣、涉及面較廣,且不同文本對思維導圖側重點的要求不同,為此需要根據(jù)靈活性這一原則應用思維導圖,構建符合文本內容及學生需求的思維導圖。
四、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一)科學制定閱讀計劃
整本書的閱讀量相對較大,如果沒有明確的閱讀計劃,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懈怠等問題,繼而導致教學效率不斷下降。因此,在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時應制定合適的閱讀計劃,對整本書的章節(jié)、層次進行大致劃分,從而增強閱讀教學的條理性與邏輯性。此外,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閱讀計劃制定合適的思維導圖學習任務,在層層遞進中讓學生理解文本,從而提高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效率。
(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針對性分析
相比片段式文本,整本書具有篇幅長、理解難度大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思維導圖對文本的各個方面進行針對性分析,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1.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本結構。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具有精煉的語句,也具有完整的結構。結構指的是文本內部的組織、構成、線索、脈絡、層次,是整部作品的骨架,也是布局謀篇的關鍵手段,全面分析文本結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行文思路及邏輯關系。但整本書的章節(jié)較多、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也比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拉長和分散結構,所以部分學生在閱讀中會逐漸失去閱讀方向,不僅會降低閱讀效率,也會影響最終的閱讀效果。因此,在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分析結構。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紅樓夢》這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但《紅樓夢》的篇幅非常長,理解難度較大,若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全貌,就需要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共同分析《紅樓夢》的結構。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整本書的組織與線索,降低結構分析難度。從具體內容來看,《紅樓夢》的結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一條主線與四條副線,其中主線是“寶、黛、釵的愛情悲劇”,副線分別是“賈元妃與賈府的聯(lián)系”“僧、道與賈府的聯(lián)系”“賈雨村與賈府的聯(lián)系”“劉姥姥三進榮國府”,通過這些線索描述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整本書的脈絡,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文本劃分為多個部分。最后,讓學生利用樹狀圖展現(xiàn)文本的線索及層次,從而了解文本的具體內容。
2.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本主題。
主題是文本的中心思想,可以展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觀點與寫作意圖。大多數(sh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主題明確、意蘊深厚這一特點,因此在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時需要將“理解和賞析文本主題”當作教學重點。首先,教師要講解文本主題內涵,讓學生了解文本主題就是作品所蘊含的中心思想,通過文本主題了解作者想要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及思想感情。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按照制定的閱讀計劃進行整本書閱讀,逐步理解文本每一部分的內容及思想。再次,教師要讓學生在小組內針對文本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理解并共同探討文本的主題。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繪制關于文本主題的思維導圖,并將不同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碰撞出思維火花。
例如,《紅樓夢》這一部作品的主題就是反映封建社會盛極而衰的時代特征,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從整本書的內容中提煉出這一主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思維導圖逐步分析文本主題。一方面,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這本書的具體內容。這一過程會展現(xiàn)出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討論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繪制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文本主題。
3.利用思維導圖分析人物形象。
小學中高年級的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涉及諸多小說,而人物形象是小說的核心,會受作者情感態(tài)度及道德理想等諸多因素影響,且不同人物形象的人格品行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各人物形象才能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應用思維導圖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梳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首先,教師帶領學生找出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讓學生學會分析人物的主次。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描述相關人物的詞語與句子,讓學生通過具體描述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展現(xiàn)自己的分析成果。
例如,《紅樓夢》這一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的特點之一就在于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個性化人物形象,分析這些人物形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鑒賞能力。教師在進行《紅樓夢》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嘗試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的主要人物,例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其次,引導學生找出描述這些人物的關鍵詞及語句,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內容分析和概括不同人物的特點。例如,通過分析學生會發(fā)現(xiàn)賈寶玉出身不凡且聰明靈秀,但十分叛逆;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釵之冠,生性孤傲、不善處世、多愁善感、才思敏捷;薛寶釵大方典雅、溫柔平和、沉靜淡泊;王熙鳳精明強干、處世圓滑。最后,讓學生利用樹狀圖等形式清晰地展現(xiàn)不同人物的形象,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與概括能力。
4.利用思維導圖分析人物關系。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且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交錯紛雜,對文本的理解有較大影響。在進行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時,學生只有了解了不同人物之間的具體關系,才能真正理解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及整本書的中心思想,因此需要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分析各種人物之間的關系。
例如,《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多,其中主要人物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母、晴雯等,次要人物有賈惜春、賈迎春、賈探春、李紈、史湘云等,且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但在分析后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基本都與賈府、史府、王府及薛府這四大家族有關,且大多數(shù)人物之間都具有親戚關系或戀愛關系,所以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其中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繪制一個思維導圖框架并在框架中添加人物,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人物關系添加在框架中(如圖1所示),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
(三)完善思維導圖任務單
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需要大量時間,學生不僅需要在課堂上進行閱讀,也需要在課下進行閱讀。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課下閱讀的思維導圖任務單,通過任務單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及理解程度,優(yōu)化閱讀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課下閱讀的具體內容制定任務單,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描述某一部分的具體內容。
圖1 《紅樓夢》人物關系思維導圖
(四)優(yōu)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會對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特點優(yōu)化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評價。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態(tài)度、閱讀進度、文本理解等各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其次,教師應從規(guī)范性、邏輯性等不同維度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從規(guī)范性的維度評價文字、線條、圖畫等要素的完善性;從邏輯性的維度評價各個節(jié)點是否能夠展現(xiàn)內容的關聯(lián)情況;從關鍵性的維度評價是否包含關鍵詞;從準確性的維度評價具體內容是否符合文本情況;從創(chuàng)新性的角度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能力。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中靈活應用思維導圖有利于降低文本閱讀難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需要高度重視思維導圖并充分發(fā)揮其在文本結構分析、文本主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關系分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文本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