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翔宇
摘 要:在小學時代,信息技術除了能夠讓學生對計算機的愛好加以培養(yǎng),還能讓學生緊跟時代的步伐,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因此,為了使學生信息素養(yǎng)能夠得以充分提升,教師需要加強對新時期教育發(fā)展方向的深入性解讀,并且根據新課標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新要求,創(chuàng)新當前的課堂教學體系,發(fā)展學生利用學科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優(yōu)化當前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各項信息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推動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有序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持續(xù)深入推進,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也取得了諸多進步。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新課標下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更好地落實新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以下擬就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談幾點策略性意見,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1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信息科技課程的忽視。小學的學習壓力很大,上一所好的高中是家長和教師共同的愿望。因此,目前大多數的小學生只注重重點科目的學習,忽略了信息科技的教學內容,忽略了信息科技的價值與作用。上課時,學生們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人在主攻其它學科,有的人在東張西望,有的人看上去很專心,其實他們根本不聽,這就造成了小學信息科技課程陷入僵局。(2)教師的信息素質偏弱,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技術對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質,以適應課堂的需要。然而,通過對教學實踐的調研,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數學老師普遍存在著“知識產權意識”低下的現象,許多老師只是對“數字教學軟件”有一定的了解,而對“教學軟件”的設計卻缺乏科學的認識;另外,一些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操作中的水平相對較低。由于我國中小學數學教育水平較低,導致其在實際應用中很難將其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從而影響到其教學的成效。(3)學生對知識的缺乏了解和學習的熱情。目前,我國學校信息科技專業(yè)教學中,有一些學生對信息科技課程的理解不足,有的學生甚至不清楚自己選擇信息科技課的原因。在這種學習觀念和認知的影響下,許多學生對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都較低,成為影響目前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
2新課標理念下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策略
2.1改進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可以采用小組協(xié)作的方法,將學生按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征分為固定的作業(yè)小組。同學們可以在小組里討論一些困難的問題,并進行合作式的分析。此外,還可以成立一個教學研究組,利用集體智慧的優(yōu)勢,進行深度的教學體驗與交流,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信息科技教育品質的完善與提升。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梢酝ㄟ^微信群、QQ群、釘釘在線教學等方式,給學生安排一些課外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在平臺協(xié)作下,有效解決知識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為信息科技的教學帶來更多方便、高效的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特點,將信息科技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根本的改善和提高。
2.2串好教學主線,適當引進分層教學
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信息科技則是一門容易使學生拉開較大距離的課程。對于教師而言,如何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就成了教學活動的關鍵問題之一。這種情況下,掌握分層教學模式并能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應用,就成了一線的必然選擇和必備技能。具體來說,教師要能夠在串好課堂教學主線的基礎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與其能力水平相應的學習任務,使得各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并獲得自身的最大化發(fā)展。
2.3利用信息科技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在新的課程觀念下,一個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教師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完全改變“被動式”的學習環(huán)境,使“我要學”成為一種新的教育觀念。由于小學數學課程的特殊性,在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針對這種狀況,在推進小學數學課程融合的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通過設計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通過對數學課堂的分析,使數學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數學,從而使其在課堂上的應用更加容易。
2.4提升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內容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非常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和教學的時候,關注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感四個方面能力或者態(tài)度。基于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根據時代發(fā)展需要,信息化人才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內國家急需的人才類型,為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將信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課堂教學不斷提煉與融合,使學生不僅掌握信息化方面的技能,而且形成一定的信息社會責任感,真正做到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滿足信息技術新課標的要求。
2.5注意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
要強化師生關系,就必須轉變“官本位”觀念,主動與學生交流、理解、交往。過去,很多同學因為害怕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他們無法及時地向老師尋求幫助,只能把這些困難深深地埋在心里,等待著老師的出現。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并及時交流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教學動的開展和實施。
結語
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為了使學生能夠提升信息素養(yǎng),在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明確教學目標、整體規(guī)劃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主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全面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完成知識技能的探索,保證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健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J/OL].學周刊,2023(18):32-33.
[2] 王維麗.“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2(06):145-146.
[3] 鄭輝德.淺析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2(1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