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使用部編版教材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方面的發(fā)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新課改形勢下,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用新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喜歡閱讀。文章在小學第二學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嘗試引入思維導圖,以一種新的閱讀教學形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導圖;策略探究;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徐裴(1997—? ? ),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市江寧區(qū)淳化中心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它倡導語文教學在關注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fā)展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教師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人,教學生如何“學”。當下很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沒有那么系統(tǒng)化,對事物的思考比較淺顯。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學習,不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致使學生養(yǎng)成懶于思考的壞習慣,并且對學習產生一定的疲憊感。這樣的學習不能夠讓學生學到思維性的知識,僅僅學到固定化和模式化的知識,這與教學最終所要達到的“讓學生自主學習”目標是相悖的。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由于沒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是強調教學內容,依照事先做好的方案進行教學,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得比較被動,沒有進行充分的思維訓練。
一、 思維導圖的內涵及特點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
思維導圖是一種利用可視化的方法來對思維過程進行相應展示的工具。思維導圖又被稱作心智地圖,能夠對人腦的思維進行直接或者間接的表達與映射,把發(fā)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融合為一體。
(二) 思維導圖的特點
首先,思維導圖一般是以一個或者幾個觀點為中心而發(fā)散開來的,這樣就會導致思維導圖大都為放射狀,能夠協(xié)助人們快速地定位其中心要素。其次,思維導圖會產生很多的支線,并且在每個分支之間,又會有不同功能的線條相連接,從思維導圖上,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次,利用思維導圖可以重點展現(xiàn)人們思考的過程,從整體的視覺角度來看,相對更加簡潔和方便。最后,制作相關的思維導圖,能夠極大地活躍人們的大腦,提出相關問題的解決思路,很大程度地提高認識水平。
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存在的問題
有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對它的特點仍不清晰,繪制思維導圖的效果不明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相關的知識體系并不熟悉,運用思維導圖的時候,過于模式化,不能深入地理解閱讀的內容,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不完整,會對閱讀活動的開展造成一些影響。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類似的情況:大部分學生過于注重思維導圖的色彩和視覺效果,忽視了它的系統(tǒng)完整、條理清晰的特點,思維導圖沒有邏輯性、系統(tǒng)性,也就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筆者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思維導圖的使用是抱有熱情的,能夠獨立完成或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教學效果比較好。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對繪制思維導圖熱情不高,又不想花時間去思考如何繪制;也有部分學生有“反正老師只會看那些做得好看的思維導圖,自己畫不畫不重要”的想法,缺乏繪制思維導圖的動力。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提高注意力,培養(yǎng)主動性
思維導圖并不局限于一種特定的傳播方式,還可以運用一些文字和顏色、圖形來激發(fā)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充分融入信息技術來使教學更加生動,在有圖像又有文字的思維導圖教學中,更容易抓住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并有助于開發(fā)他們的語文思維。除此之外,我們在幫助學生整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時可以運用樹狀導圖的方式來理解這些知識要點,提前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收集相關材料并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推動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閱讀。
(二)促進實踐性,培養(yǎng)獨創(chuàng)性
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并不是單純地將所學知識點進行堆積,思維導圖是具有發(fā)散性特點的,能夠以其中的一個關鍵詞作為中心向外輻射開來,并且以想象為紐帶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語文知識體系,進而將所學的知識點以一個大體系的形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語文教學方法能夠運用于引導學生開展聯(lián)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思維獨創(chuàng)性。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到,教師并不能將這個思維導圖的構建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導圖的構建,并給予他們自主思考和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這種讓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路徑。
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課前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并具體展示出自己所繪制的導圖,通過兩者之間的比較,學生就可以找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沒有思考準確。這種思維導圖的實踐性構建方式能夠有效展示出文章的重難點內容,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印象和關聯(lián)程度。
(三)回顧知識點,繪制框架圖
由于語文知識內容是具有一定分散性特點的,并且有一部分閱讀知識學生在生活實際中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針對這些有一定特殊意義或者相對復雜的語文知識進行處理,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促使學生對這些語文知識進行關鍵性的掌握。比如,在帶領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復雜知識繪制成一個知識框架圖,并且要求他們互相討論后繪制出最終的導圖版本,進而有效帶領學生將大部分的語文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與記憶。
(四)群文閱讀,培養(yǎng)合作力
在語文群文閱讀思維模式構建過程中,現(xiàn)代化教育模式要求語文教師能夠促進學生自主把握教材中的核心內容,還要帶領學生迅速掌握閱讀文章中的中心內容,并且根據課堂了解的情況來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進而促使每名學生都能夠重視語文閱讀過程中思維的建構,將群文閱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了解。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各篇文章整理成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而幫助每個小組的學生整理文章的核心閱讀思路,這樣能夠引導每個小組在正確的思路下探究群文閱讀,并通過彼此間的激烈討論來設計對應的思維導圖,以便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不懂就要問》這篇文章時,可以帶領學生找出有關孫中山的生平經歷等背景知識,并且運用互聯(lián)網找到相關背景的散文整合到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對這些相關文章的閱讀和理解,通過小組間的積極討論來總結與孫中山有關的一些經典事例,在此過程中他們也會對孫中山這一人物了解得更為透徹。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學習孫中山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如他非常喜歡思考問題并且有著勇于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學生可將小組所了解到的知識整理成一個思維導圖,在構建過程中允許學生補充或改正。在閱讀本篇文章時學生都會為之感慨,我們應當借此機會鼓勵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依次表達自己對孫中山的崇敬之情。
基于思維導圖的群文閱讀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們收獲更高效的閱讀效果,同時也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和閱讀面,能夠學習近代作家的寫作形式及近代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質。
四、 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 在課前預習階段
上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針對關鍵詞及文章內容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前預習活動,提高課前預習的質量。教師根據文章的相關內容提問,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答案,繪制思維導圖,以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不僅應要求學生進行生詞預習,還應要求學生做好對應的課前預習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前預習,根據故事的開頭、發(fā)展、結尾繪制思維導圖,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 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
部編版教材中有一些課文的內容,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難,而且也要學習很多知識點,這樣就會導致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難題。因此,教師可以在自己對課文了然于胸之后,在電腦上畫出對應的思維導圖,并在圖中將課文中的重要內容進行標注,好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依據思維導圖,快速找到重點內容和聯(lián)系點,增強學生的視覺感受,從而加深記憶。
(三) 單元復習鞏固
部編版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都有對應的主題及學習要求,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一些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納的能力相對不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為了更加有利于課后的復習總結,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回憶,然后畫出對應的思維導圖。在復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所畫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將畫得最好的思維導圖挑選出來,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畫的圖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思維導圖,再次鞏固復習相關的知識內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獲得經驗后可以幫助其他同學掌握得更扎實。
五、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一)對教師開展培訓
教師只有掌握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將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好。在組織教師培訓的時候,要以思維導圖為培訓重點,開展豐富的培訓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還能夠緊密教師之間的配合。教師應當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
(二) 對學生開展技巧訓練
在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思維導圖,對它的使用還不太熟練。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真正地將學生引入教學活動中,達到訓練技巧的效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采用多種方式,對相關的繪圖技巧進行指導,讓學生意識到在閱讀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循序漸進,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將學生引入閱讀情境中,加深他們的印象。
(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教師應建立思維導圖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不應一味地關注最終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在閱讀時是否能靜下心并投入其中,是否能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地解決問題,是否能夠主動地與同學進行討論等。教師在評價的時候,應該更多關注與學生一起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總體感悟,不能只是單一地注重答題分數,要進行多元化評價,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付出。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采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宏觀地對課本進行把握,厘清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重點內容上發(fā)力,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時候能準確無誤。利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培養(yǎng)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控能力,還能有效減輕學生在課堂和課后的學習負擔,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倩娜.借“圖”發(fā)揮,深度閱讀——探索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34):4.
[2]陳星辰.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1(24):84-86,89.
[3]石珍霞.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30):77.
[4]王睿.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59):44-45.
[5]鄭穎.基于思維導圖模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