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盈 趙甜甜
摘?要:以江蘇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為例,根據(jù)輪椅運送賽項的評分標準,對該賽項中訓練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情景設置,病人配合,模擬真實臨床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行輪椅運送操作練習,從而取得良好培訓效果。
關鍵詞:技能大賽;輪椅運送;培訓;反思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75
筆者作為參賽與指導老師,2020年參加江蘇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師組賽項并榮獲一等獎,2021和2022年作為省賽中職組輪椅運送賽項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獲一等獎及二等獎,對于輪椅運送賽項在參賽和培訓過程中,做了一些研究。
1?賽項背景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yè)教育受到空前重視,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大力挖掘職業(yè)教育潛力,使得職業(yè)教育擁有光明的前景,是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目標。特別是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yè)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職業(yè)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求加快構建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這為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借此機會,職業(yè)技能大賽在各地廣泛展開,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yè)教育有大賽”的生動局面。提高理論教學水平、提升技能操作水準、力爭職賽佳績成為職教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江蘇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在省教育廳、省發(fā)改委、省衛(wèi)生健康委等部門的聯(lián)合主辦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20-2022連續(xù)三年由江蘇省連云港中醫(yī)藥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承辦。因新冠疫情的影響,2021年技能大賽推遲至同年3月舉行,2022年技能大賽提前至2021年12月底舉行。大賽分為理論和技能兩大部分,理論競賽涵蓋了內、外、婦、兒、基礎護理等近10門專業(yè)課程知識;技能部分包含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靜脈輸液技術、二級防護技術、輪椅運送技術四個賽項競賽項目(自2021年起增加了非護理組的參賽選手包含助產和康復專業(yè)學生),考核內容全面,對操作要求高。其中輪椅運送技術是護理組和非護理組均需要考核的項目,此操作是借助輪椅將行動不便的病人運送至相應目的地的一種方法,常適用于受傷人群,老年人,活動能力減退人群。重點考核選手對病人的健康照護能力、安全意識、護患溝通及人文關懷能力。
2?評分標準及主要失分原因
(1)評估不到位。本次賽項設置的模擬病人為右踝損傷病人,要求參賽選手能夠全面評估病人情況,包括病人健側和患側的肢體活動能力,肌力等,對于肌力的評估(肌肉收縮、對抗重力、對抗阻力等)流于表面,不真實。對于患肢的評估不全面,包括足背動脈搏動,觸摸位置不夠準確;皮溫、紅腫、血運,損傷情況及其他部位損傷情況,評估時會有遺漏。
(2)協(xié)助病人坐起有安全隱患。由于模擬病人多是學生扮演,并不是專業(yè)的SP病人,導致在操作過程中會過度配合,表演痕跡過重等現(xiàn)象。選手在進行搬運的過程中,協(xié)助病人坐起的過程中沒有真實用力,給人感覺像是在表演、不真實。病人坐起后穿鞋襪時沒有過多關注病人情況,例如有沒有坐穩(wěn),坐起后有無頭暈等不適表現(xiàn)。而是獨自沉浸在自己的操作中,與模擬病人幾乎沒有眼神、語言、動作的交流,操作極為機械化,人文關懷動作并未體現(xiàn)。
(3)協(xié)助病人上下輪椅不安全,不節(jié)力,沒有注意保護患肢。在本賽項的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協(xié)助病人上下輪椅。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在搬運病人過程中缺乏穩(wěn)定性,參賽選手大都第一次接觸本操作且以女生居多,自身力量不足而且沒有掌握搬運技巧。本項操作搬運病人的過程中需要以操作者為軸心,病人單腳支撐來進行轉動,所以有時會出現(xiàn)摔倒的現(xiàn)象,存在安全隱患。②搬運過程沒有遵循節(jié)力原則,搬運病人的過程中選手經(jīng)常習慣性彎腰進行操作,長此以往對于腰肌會有損傷,損害自身健康。③對于患肢的保護不夠,由于模擬病人沒有真的受傷,選手如果誤碰患肢并沒有疼痛感,模擬病人不能及時反饋給選手,選手在搬運過程中經(jīng)常會忽視患肢,導致患肢撞到床上或者輪椅上,造成二次傷害。
(4)推輪椅時存在安全隱患。由于操作時間的限制,選手在推輪椅的過程中速度過快,模擬病人反映有頭暈不適的情況;上、下坡時推輪椅選手沒有提前告知,導致模擬病人沒有坐穩(wěn)抓緊扶手,會有從輪椅上掉落的風險。
(5)與病人溝通交流不夠真實,人文關懷體現(xiàn)不出,溝通時沒有結合具體案例,特別是病人的年齡,稱呼經(jīng)常叫錯,不等病人回答問題就進行下面的操作,模式化比較嚴重。搬運病人時,模擬病人過度配合,有時甚至自己站起來,表演痕跡重,不真實。
3?對策及建議
3.1?情景模擬法
由于學生沒有臨床經(jīng)驗,沒有真正接觸過右踝損傷的病人,在搬運過程中做不到對于患肢的保護,我們則采用情景模擬的方法進行操作。將模擬病人患肢包裹起來,給選手以視覺沖擊,并告訴配合的模擬病人如果在操作的過程中碰到患肢要及時反饋給選手,讓選手能夠身處更加真實的環(huán)境,提高操作的真實性。由于賽項默認病人為右踝損傷病人,但具體損傷情況未知,導致學生進行操作時可能不知該如何進行,為求和實際臨床情況相結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了多種受傷情況的病人該如何進行搬運,包括骨折、外傷、扭傷等情況,最大程度能夠和臨床相貼合,比賽的最終目的也是需要服務于臨床。
3.2?小組合作,角色轉換
剛開始學習搬運時,選手都未接觸過此操作,不知如何下手,搬運不穩(wěn)、搖晃等問題較明顯,為解決此問題,課后讓選手進行資料查詢,找到幾種常用的搬運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各自的優(yōu)缺點,各位指導老師也一起參與研究討論,確定幾種搬運方法,指導教師先進行演示,大家進行觀看、分析、學習此方法。然后再讓選手們分小組兩兩配對,互相配合,分別扮演模擬病人,互相搬運。充分感受搬運時的發(fā)力方法,體會被操作者的感受及操作者技巧,每位選手的身高體重都各有差異,在搬運不同的模擬病人的過程中,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體會,通過自己扮演模擬病人,切實體會病人感受,分享自己的方法,找到既省力又能讓病人舒適的搬運方法,累積實戰(zhàn)經(jīng)驗,最后一起探討出既穩(wěn)定又省力且適合于本案例的搬運方法。
3.3?模擬病人參與練習
比賽時模擬病人的情況都是未知的,針對這一情況,為了能夠兼顧不同人群,達到更好的搬運效果,在學校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專為技能大賽的訓練挑選了不同身高體重的模擬病人(學生進行扮演)來進行配合,由于志愿者學生也沒有經(jīng)驗,指導教師會對每次來進行配合的學生進行簡單的訓練,讓他們在配合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和我們的選手有一定的眼神、語言和動作的交流,增加操作真實性。有時指導教師也會充當模擬病人,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每位選手搬運方法,進行一對一針對性指導。選手普遍反映,通過搬運不同性別、體型的人群,經(jīng)驗得到了累積,掌握了發(fā)力技巧,更會使用“巧勁”而不是“蠻力”,也減少了受傷的風險,更好地保護了自己。
3.4?深入一線臨床,學習實戰(zhàn)經(jīng)驗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參賽選手和指導教師來到了當?shù)蒯t(yī)院的康復科進行學習,深入臨床一線,向臨床工作者學習輪椅運送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和他們進行了經(jīng)驗交流,讓選手觀察感受真實的臨床案例,并邀請醫(yī)院資深護理工作者進行指導,不斷完善操作方法,力求更加貼合臨床。
3.5?開展模賽,磨煉心理
各類比賽中,扎實的基礎和平穩(wěn)的心態(tài)缺一不可。參加比賽的學生多為二、三年級的學生,沒有大賽的經(jīng)驗,難免會緊張。為磨煉選手心態(tài),每周都會開展一次模賽,賽前會按照比賽流程讓學生進行抽簽、候場、備物,然后進入到事先準備好的賽室當中進行操作,屆時會邀請本系的老師、學生進行觀摩,并邀請老師對于操作進行點評,給予建議,指導老師會在一起討論對操作進行完善,力求做到最好。在一次次的模賽中,選手積累了經(jīng)驗也磨煉了心態(tài),為之后的實際比賽打好基礎。
4?賽后反思
4.1?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有待提高
選手賽前練習時接觸的案例較為單一,賽前練習較多的為扭傷案例。比賽時由于場地不熟,自身緊張,對于案例中病人情況分析出現(xiàn)問題,例如出現(xiàn)了骨折病例,學生仍按照扭傷進行評估,導致評估錯誤失分。有些學生甚至記錯了病人的年齡、性別導致核對錯誤扣分。另一方面,教師在日常教學及賽前指導時,對臨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針對性訓練做得不夠,所以一旦出現(xiàn)問題,選手便不知所措。例如,運送病人過程中鞋子掉落,不處理;操作過程中病人說要去廁所,也沒有處理。
4.2?技能操作時間把控不夠
比賽時部分選手出現(xiàn)超時現(xiàn)象,本項操作時間為六分鐘,相對比較緊張,賽前大多是在自己學校練習,環(huán)境和物品都很熟悉。比賽時,身處陌生而緊張的氛圍,面臨著巨大壓力。這對選手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特別是在出現(xiàn)失誤和忘詞的時候,極易出現(xiàn)超時現(xiàn)象,因此在以后的訓練當中,應該給學生做好時間的規(guī)劃盡量細化時間分布,特別是操作結束前“一分鐘”倒計時操作應該進行到哪里應該告知選手,讓選手對自己的操作有一個整體把控。
4.3?仍存在操作模式化問題
這個操作與病人的對話非常多,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把語言稿記得非常熟,從而導致操作過程中語速非???,出現(xiàn)了表演式的操作。部分選手在操作的過程中完全忽視了病人的反饋,例如,詢問病人沒有什么不舒服吧?還未等病人回答,自己就已經(jīng)離開了,給人觀感非常不好。大部分選手都具有人文關懷意識,但關懷行為做得不到位,愛傷意識薄弱。例如,在搬運病人的過程中,反復多次碰到了病人的患肢,自己并未意識到,導致失分。
4.4?心理素質有待加強
比賽時出現(xiàn)的問題,除去操作上的專業(yè)問題外,基本都是由于選手緊張導致的。例如,語速過快、卡殼、忘詞等。離開了熟悉的場地、老師,難免會出現(xiàn)緊張情緒,選手普遍年齡較小,心理不成熟,也沒有大賽經(jīng)驗,所以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因此在進行選手選拔時,盡量選擇心理素質強的學生,例如多次組織參與學?;顒拥囊恍W生或者學生會團總支等部門的學生,還應該繼續(xù)加強模賽訓練,多多邀請不同的老師和學生來進行觀摩,同時每次模賽都應該換不同的場地進行,幫助磨煉選手的心理素質。
5?總結
近年來,由于疫情原因,技能大賽的籌備與培訓多次面臨挑戰(zhàn),例如2021年省賽就推遲了近三個月,中間由于寒假還導致培訓中斷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由于備賽時間過長,導致學生也出現(xiàn)了一些心理波動,但最終大家克服困難,眾志成城,在校領導的支持下、重視下,圓滿完成比賽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技能競賽不僅反映了醫(yī)療行業(yè)對醫(yī)務工作者的崗位要求,同時也是對職業(yè)院校辦學質量和教學質量的一個衡量標尺和真實評價。借助大賽這個平臺,在技能大賽培訓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就業(yè)競爭力,有利于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
職業(yè)教育技能大賽的賽項設置最終目的就是服務臨床,因此我們采用了情景模擬,角色轉換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臨床工作氛圍,并且多次深入臨床一線進行學習,力求操作的真實性,真正做到與臨床的深度融合。以大賽為手段推動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通過比賽,全面考核參賽選手的臨床護理技能、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職業(yè)素養(yǎng),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期待同行一起交流經(jīng)驗,共同推動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陶金.高職院校賽教相長提升護理技能大賽水平探究——以安徽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護理技能競賽為例[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1):7577.
[2]莫偉軍,李文利.護理技能大賽口腔護理項目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138.
[3]王倩倩.淺談參加職業(yè)院校護理技能大賽心得體會[J].科技視界,2019,(34):2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