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白》是莎士比亞于1606年創(chuàng)作的悲劇。與莎士比亞早期(1590年—1600年)的劇作相比,該劇的主題有了較大轉變。在早期的劇作中,莎士比亞常宣揚人文主義思想,肯定個性解放。但是到了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英國社會矛盾激化,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極大地敗壞了社會風氣。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理想被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擊碎,他痛感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于是這一時期(1601—1607年)莎士比亞轉向揭露和批判社會黑暗面。《麥克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因此,該劇有深刻的批判現(xiàn)實意義。
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對《麥克白》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較少研究該劇的批判現(xiàn)實意義和對后世的啟發(fā)意義。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麥克白》中男女主角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xiàn)及他們的悲劇結局,探討該劇的批判現(xiàn)實意義及其對后世的啟發(fā)。
一、麥克白夫婦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xiàn)及悲劇結局
為了便于下文分析《麥克白》中男女主角的表現(xiàn),先介紹一下該劇的主要情節(jié)。麥克白將軍從一場戰(zhàn)爭中獲勝歸來,三個女巫來到他和班戈將軍面前說了一些預言:麥克白將成為蘇格蘭國王,而班戈的后代將繼承王位。為了成為國王,麥克白回到自己的城堡后便和夫人密謀刺殺他的表兄蘇格蘭國王鄧肯;在刺殺鄧肯的過程中,麥克白夫人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國王鄧肯死后,他的兩個兒子出逃,麥克白加冕稱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麥克白命殺手刺殺班戈父子,班戈被刺身亡,他的兒子逃脫。在當天的皇家晚宴上,班戈的鬼魂出現(xiàn),麥克白被嚇得昏倒。由于內心不安,麥克白再次咨詢女巫,她們給了他三個隱晦的警示。依據女巫的警示,麥克白打算鏟除麥克德夫家族。麥克德夫逃走,到英格蘭與鄧肯的大兒子瑪爾康會合,麥克白殺了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兒子。麥克德夫發(fā)誓要報復暴君,與瑪爾康一起率軍討伐麥克白。麥克白夫人因精神失常而死,但麥克白對她的死漠不關心。盡管眾叛親離,麥克白仍相信女巫的警示,與瑪爾康的軍隊繼續(xù)戰(zhàn)斗。最后麥克白在決斗中被麥克德夫殺死,瑪爾康成為新的蘇格蘭國王。
從以上主要情節(jié)可知,《麥克白》中的男女主角麥克白夫婦是私欲膨脹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下文將對麥克白夫婦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xiàn)和悲劇結局分別進行詳細分析。
(一)麥克白
該劇的男主角麥克白原本是一個平叛有功的將軍,深受他的表兄蘇格蘭國王鄧肯的信任和倚重,但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望不顧親情,不顧君臣大義,殺死國王鄧肯篡位。雖然在弒君時他非常猶豫,但最終個人的野心和對權力的貪欲占了上風。
麥克白在聽到女巫預言自己將成為“考特爵士、未來的君王”時,起初還有些吃驚,但在三個女巫離開后,他對班戈說,“我倒希望她們再多留一會兒?!保ǖ谝荒坏谌龍觯1]這表明此時他還有所顧忌,因為他要成為國王必須殺死國王鄧肯,這是作為表弟、臣子絕不應該做的事情;不過他的話暗示他對成為國王還是很有想法的。在回自己的城堡之前,麥克白就寫信給自己的夫人,告訴她女巫們的預言,“……而且她們還對我作這樣的預示,說是‘祝福,未來的君王!我想我應該把這樣的消息告訴你,我的最親愛的有福同享的伴侶,好讓你不至于因為對于你所將要得到的富貴一無所知,而失去你所應該享有的歡欣。”(第一幕第五場)[1]這些話最能體現(xiàn)他對王位的野心。在與夫人商定好刺殺國王的計劃后,真正實施時麥克白雖然有些猶豫不決,但最終在夫人的鼓動下野心戰(zhàn)勝了理智,還是刺殺了國王鄧肯,并且嫁禍給國王的兩個侍衛(wèi)。為了殺人滅口,在第二天國王被刺的消息傳出后,他借口為國王報仇,殺死了兩個侍衛(wèi)。
很多專家學者認為麥克白是受到女巫的誘惑和夫人的鼓動才走上弒君篡位之路的,但是根據劇本內容仔細推敲,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個人對王權的渴望才是決定性因素。沒有他個人的野心,誰的誘惑、誰的鼓動都沒用。值得注意的是,他事先就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會有報應的,卻明知故犯,這無疑表明他的野心、欲望使他做出了殘忍的決定。
當上國王后,麥克白的極端個人主義徹底表現(xiàn)了出來。為了防止王位旁落,麥克白殘酷無情地殺戮了對自己王權構成威脅的人。他認為“以不義開始的事情,必須用罪惡使它鞏固”。(第三幕第二場)[1]因為女巫曾經預言班戈的后代會繼承王位,他命令殺手刺殺班戈父子,班戈被殺死,其子弗里恩斯僥幸逃脫。后因女巫的警示,麥克白又打算除掉麥克德夫家族,在得知麥克德夫投靠了在英格蘭避難的鄧肯長子瑪爾康后,麥克白下令殺了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兒子。不斷的殺戮仍讓麥克白無法安心,反而使他內心壓力巨大,變得更加冷酷無情。在他的夫人因為精神失常而死時,他竟說:“她遲早要死的,總會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一天?!保ǖ谖迥坏谖鍒觯1]這是多么無情無義!
麥克白的殘暴統(tǒng)治最終給自己帶來了毀滅性傷害。因眾叛親離,麥克白的軍隊被瑪爾康軍隊擊敗,他自己在與麥克德夫的決斗中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
麥克白所做的一件件殘暴之事都是因為私欲膨脹,太想實現(xiàn)野心,滿足權力欲望。他的這種極端個人主義行為使自己走向毀滅,并給國家?guī)砹藶碾y。
(二)麥克白夫人
該劇的女主角麥克白夫人雖然是一個女人,但是她意志堅決,對目標更加執(zhí)著。正如楊福和孫曉新所說,在莎士比亞戲劇中,麥克白夫人或許是最殘忍、最可怕的女性形象之一[2]。為了讓麥克白成為國王,自己成為王后,麥克白夫人為丈夫出謀劃策。在刺殺國王過程中麥克白猶豫不決時,她極力鼓動丈夫采取行動。
在接到麥克白的信,得知女巫預言他會成為國王后,麥克白夫人就下定決定要幫助丈夫成為國王。在謀劃刺殺國王鄧肯時,她對丈夫說:“您可以把今晚的大事交給我去辦;憑此一舉,我們今后就可以日日夜夜永遠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第一幕第五場)[1]這表明她對權力有非常強烈的欲望。在麥克白決心動搖時,激勵麥克白:“是男子漢就應當敢作敢為;要是你敢做一個比你更偉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個男子漢?!保ǖ谝荒坏谄邎觯1]這表明她的決心和意志比丈夫更堅定。在丈夫擔心刺殺國王鄧肯不好善后時,她又為丈夫想出了嫁禍侍衛(wèi)的毒計,她對丈夫說:“我們不是可以把這一件重大的謀殺罪案,推在他的酒醉的侍衛(wèi)身上嗎?”(第一幕第七場)[1]這表明麥克白夫人在幫助丈夫刺殺國王時心思縝密,心腸毒辣。這一系列行為即便是久經沙場的麥克白都做不到。可見在刺殺老國王鄧肯時,麥克白夫人對權力的渴望和心狠手辣程度比麥克白還勝幾分。然而,在與丈夫一起謀殺國王后,她的內心壓力巨大,后來又知道丈夫為了確保王位不受威脅,先后殺了班戈以及麥克德夫妻兒,她的精神就完全崩潰了,內心不堪重負的她最終因精神失常而死。并且,對于她的死,丈夫麥克白漠不關心。她的最終結局也很悲慘。
麥克白夫人所做的罪惡之事主要是協(xié)助丈夫刺殺國王鄧肯。幫丈夫成為君王部分原因是她對丈夫的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自己對與丈夫一起“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充滿渴望。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她做出了極端個人主義行為,最后也讓她落得精神失常而亡的悲劇結局。
二、《麥克白》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警示意義
通過上文對麥克白夫婦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xiàn)及悲劇結局的分析,可以看出,麥克白夫婦的悲劇是個人私欲膨脹的結果。他們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為了滿足個人野心不擇手段,這種極端個人主義行為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毀滅性傷害,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災難。
《麥克白》這部悲劇是莎士比亞根據蘇格蘭歷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編而來,雖然該劇情節(jié)基于歷史故事,但是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對現(xiàn)實有很強的批判意義和警示作用。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麥克白》時,伊麗莎白盛世剛剛結束,詹姆斯一世即位,英國社會動蕩不安。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英國資產階級的私欲極度膨脹,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出現(xiàn),社會矛盾日益加劇。長期秉持人文主義思想的莎士比亞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私欲膨脹和極端個人主義現(xiàn)象極為不滿,認為新興資產階級這種極端強調自我的觀念會使道德淪喪、人性喪失。于是他轉而批判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他覺得在那個充滿欲望的社會,一些人正變得冷酷無情;他們?yōu)榱藵M足自己不斷膨脹的私欲,做出了許多極端個人主義的行為,如同麥克白夫婦一樣?!尔溈税住芬粍≈宣溈税追驄D對權力的野心,正影射了當時英國社會所出現(xiàn)的極端個人主義現(xiàn)象;麥克白夫婦的悲劇結局則暗示了極端個人主義者將會面臨毀滅的結局。
由以上分析可知《麥克白》這部悲劇批判了17世紀初英國社會中的極端個人主義現(xiàn)象,為當時的私欲膨脹者、極端個人主義者敲響了警鐘,警示他們不要步麥克白夫婦的后塵。正如張世紅所言,莎士比亞寫《麥克白》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他是借古喻今,針砭時弊,向人們展示個人欲望的無限膨脹和畸形發(fā)展必然導致罪惡、毀滅。[3]著名莎學家孫家琇對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麥克白》的意圖作了這樣的評論:他從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理想出發(fā),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罪惡,特別是極端個人主義的生活目標和權勢欲望如何使人墮落與毀滅。[4]這其實也反映了悲劇《麥克白》的批判現(xiàn)實意義。
三、結語
總之,《麥克白》是一部有深刻批判現(xiàn)實意義的戲劇,劇中麥克白夫婦的極端個人主義行為及悲劇結局對17世紀初英國社會中出現(xiàn)的個人私欲膨脹現(xiàn)象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潮進行了深刻批判和嚴厲警示。這不僅對當時的社會有積極的警示意義,對后世也有啟發(fā)意義。
作者簡介:侯杰(1979—),男,江蘇睢寧人,天津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語言與文化研究。
注釋:
〔1〕(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悲劇集[M].朱生豪,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2〕楊福,孫曉新.論麥克白夫人[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126-128.
〔3〕張世紅.麥克白:權欲與野心的犧牲品——淺析悲劇《麥克白》[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1):54-57,61.
〔4〕孫家琇.論莎士比亞四大悲劇[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