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所謂“低鈉鹽”,顧名思義就是比普通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鈉含量要低的一種鹽。即以普通碘鹽為基礎,添加了一定量的鉀鹽(氯化鉀)和少量鎂鹽(硫酸鎂或氯化鎂,有的不加),制成減鈉不減咸的一種鹽。其中氯化鈉的含量約為70%,氯化鉀含量約為24%~30%。與普通鹽相比,低鈉鹽降低了鈉含量而增加了含鉀量。
那么,低鈉鹽的咸味是否會降低呢?不會。雖然食鹽(普通鹽)中的咸味來自鈉離子(Na+),但低鈉鹽中氯化鈉仍占大部分(多于2/3);減少的1/3咸味,可由添加的鉀離子(K+)和鎂離子(Mg2+)補充,因為K+和Mg+等陽離子也產(chǎn)生成味。單純從口感上來看,低鈉鹽和普通鹽的鹽度沒有明顯差異,不會影響到人們的食欲。因此,低鈉鹽能夠?qū)崿F(xiàn)減鈉補鉀而基本不減咸之目的。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有關鹽和鉀攝取量的新指南”中明確指出:鈉攝入過量或鉀攝入不足都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此規(guī)定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應低于2000毫克,即食鹽攝取量應低于5克(我國推薦每天食鹽6克);鉀的攝取量應至少為3510毫克。但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的調(diào)查表明,我國百姓食鹽攝取量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字:北方居民每人每天大約攝入食鹽15~18克,南方居民約為10~12克;而日常飲食卻普遍低鉀。
我國是高血壓大國,據(jù)估計約10%的人口患有高血壓(廣東等地超過20%),只不過許多人并不知道罷了。已知有高血壓的人群中,血壓控制良好的不足10%。除了一部分未認真服藥的人外,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藥也沒少吃,血壓就是降不下來,這其中吃得太咸、鈉攝入過多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專家指出,高血壓久久不能控制,會引起心、腦、腎臟的并發(fā)癥,中風就是一個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如果以單病種而論,中風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命的第一大病。預防中風的關鍵是預防高血壓,控制高血壓。因此,減少鹽的攝入對我國國民來說已經(jīng)是刻不容緩。
從飲食結構來看,中國人主要的鈉攝入源自食鹽,而低鈉鹽是能實現(xiàn)減鈉補鉀的最佳選擇。低鈉鹽除可直接減少鈉的攝入外,其中添加的鉀進入體內(nèi)有助于將鈉排出體外,可有效降低高血壓風險,直接起到保護心腦血管作用。此外,鉀對因高鹽引起的蛋白尿、腎衰等病變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逆轉(zhuǎn)作用。鑒于低鈉鹽既可以預防高血壓,還可以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而口味和傳統(tǒng)食鹽差別不大,可謂“一舉多得”。
研究表明,低鈉鹽有利于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的鈉鉀平衡,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以及身懷六甲的孕婦長期服用。飲食中減少鈉的攝取量,可以明顯降低中老年人日后因為中風和心臟病死亡的危險。
低鈉鹽可以說是專門為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量身定做的一種健康鹽。低鈉鹽里減少了氯化鈉的含量,改用氯化鉀來增加咸味。高血壓病人食用低鈉鹽,可改善高血壓治療的效果,減少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腎并發(fā)癥。短期試驗發(fā)現(xiàn),中度減鹽可以平均降低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4.9毫米汞柱、舒張壓2.6毫米汞柱。中長期研究顯示,50~59歲的中年人,每天減少1.2克的鈉(3克鹽),平均可以使高血壓病人收縮壓降低7毫米汞柱,血壓正常者降低收縮壓5毫米汞柱。
但需要注意的是,平時食用低鈉鹽也要遵循每天“6克原則”(雖然這一要求一般國人難以達到,但大家日常飲食應盡可能吃清淡些),更不能因為其含鈉量低、有減壓等好處便隨意增加攝入量,否則無法起到生活干預和應有的預防作用,那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
低鈉鹽含鉀量偏高,食用后可使鉀離子的攝取量增加。鈉過多有害身體健康,鉀過多同樣會給人體造成麻煩。因此,下面幾類人群需要慎食低鈉鹽。
1.腎臟病患者 這類患者不僅需要限制鈉鹽的攝取,對鉀也要加以控制。因為鉀必須通過腎臟排出體外,腎臟病變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xiàn)障礙(如尿毒癥)者,會使得鉀質(zhì)排泄受影響,血液中的鉀質(zhì)常常過高。若再食用低鈉鹽,則容易引發(fā)高鉀血癥,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心律失常等。因鉀離子對心肌有抑制作用,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心臟驟停而危及生命。
2.甲狀腺功能亢進者 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病人,除了不可以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發(fā)菜等)外,也不能食用低鈉鹽(含碘)。因為碘是制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原料,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若是食用含碘的鹽和食物,既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又使停藥后容易發(fā)病。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的病人食用含碘鹽或食物,不僅甲狀腺功能低下難以恢復,甚至會使發(fā)炎惡化而加重病情。
3.服用以下藥物者 ①“普利”類降壓藥:如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卡托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賴諾普利等;②“沙坦”類降壓藥:如厄貝沙坦、氯沙坦、纈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③保鉀利尿藥:如螺內(nèi)酯、依普利酮、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等;④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孢素和他克莫司等;⑤非甾體消炎藥:如阿司匹林、百服寧、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吲哚美辛、舒林酸、氟芬那酸、雙氯芬酸等。上述藥物會直接或間接抑制醛固酮(主要功能保鈉排鉀)分泌或發(fā)揮作用,阻礙鉀離子排出,使血鉀升高。
此外,β-腎上腺素能阻滯藥如普萘洛爾、卡維地洛、阿替洛爾、美托洛爾和比索洛爾等;洋地黃類藥如地高辛、毛花苷C、毒毛旋花子甙K等,都可造成體內(nèi)鉀分布異常而造成血鉀增高。
4.其他病患者 如大面積燒傷、擠壓綜合征、溶血性貧血、創(chuàng)傷、酸中毒、腫瘤接受大劑量化療、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等病人,細胞內(nèi)鉀大量釋放入血引起高血鉀。這些患者最好也不食低鈉鹽。
5.兒童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由于腎功能發(fā)育還不完善,如長期食用低鈉高鉀鹽,會人為地給幼嫩的腎臟增加負擔,久之可能使正常成長受到不良影響。
總之,低鈉鹽并非人人皆宜。日常中不要盲目跟風隨意食用低鈉鹽,特別是小兒和某些病患者。你的體質(zhì)情況是否適合食用低鈉鹽,最好先咨詢專科醫(yī)生,必要時做腎功能等檢查,以免誤用反而造成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