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在“雙減”政策不斷落實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意識到培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性,積極地去構建有意義的賞析品鑒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分析解讀素養(yǎng),引導學生獲得更加清晰的認知,感受作者眼中的事物與人物形象,逐漸獲得閱讀思維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師也應引入生活化的真實情境,營造出一種更加濃厚的氛圍基礎,使學生逐漸將抽象難理解的文章轉化為具象化的生活元素,感受細化的人物與事物描寫等等,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教師還應設計多形式的朗讀活動,鼓勵學生在其中把握文章的內容,產生與作者或是人物本身的共鳴等等,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分析解讀;素養(yǎng);生活化;朗讀活動; 描寫
伴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落實,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所重點關注的方面。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要不斷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與更新,立足于學生的興趣來進行一些趣味元素與內容的融入等等,使學生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章的解讀等等,逐漸獲得閱讀思維與水平的提升。本文展開了在此方面的一些思考與探索,望給予廣大教師一些教學參考。
一、構建有意義的賞析品鑒活動,提升學生的分析解讀素養(yǎng)
在小學時期的語文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地意識到賞析品鑒活動的有效構建,在更好地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重要價值,積極地展開關于對課程本身的深度探究與解析,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上有計劃有順序地引導學生展開對于文章的深度解讀與欣賞,分析其中所運用的一些優(yōu)秀的寫作方法或表現(xiàn)手法等等,推理其本身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一些效果,積累其中的一些重點描述,逐漸獲得分析解讀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一)賞析品鑒活動所涉及到的方面
輔助學生分析所運用的描寫方法。具體來說,很多小學生本身對一些閱讀方法的把握還不夠透徹,這就會造成他們無法更好地鑒別文章中所運用的寫作方法,更是無法提取其本身的運用價值與效果。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對于一些知識的把握都會停留在一個相對淺顯的層面,對一些人物的形象、事物的特征等沒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來引導學生展開這部分的賞析,分析閱讀素材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一些修辭手法,相對細節(jié)化的描寫方法,或是借物喻人這種類型的表達手法等等,從中感受作者眼中的事物與人物形象,以此為基礎來展開更具深度的分析推理,在提升對文章把握程度的同時,獲得閱讀思維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運用賞析品鑒活動來提升學生分析解讀能力的實踐
立足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過程中更應意識到賞析品鑒活動的重要性,積極地立足于課程本身以及學生本身的可感知程度來不斷推進活動的進行,在久而久之的過程中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培養(yǎng)。
舉例來說,在進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循序漸進的賞析活動中獲得成長,鼓勵學生通過具體分析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感受它的生長位置、外形和顏色,以及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詳細地去學習其中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等等,逐漸獲得閱讀分析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在具體的落實賞析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回答,培養(yǎng)學生逐漸把握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比如“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從品析片段以及句子入手,逐漸去把握文中最細致以及生動的描寫;又如“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課文是怎樣寫爬山虎的腳的……”,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爭論、歸納,逐漸得出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再如“說說你最喜愛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引導學生結合其中的修辭手法以及細化的描寫來進行深度的思考,逐漸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育學生留心觀看四周事物的習慣等等,在把握閱讀內容的同時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還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第二自然段中的第2句起了什么作用?第3句屬于怎樣的描寫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分析來得出這個句子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對“長大的葉子”的特點的介紹。第3句屬于靜態(tài)描寫,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幾個特點,是指同一方向或順序,為寫“爬山虎一腳一腳地爬”作了鋪墊,加強了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還如,老師可以使用數(shù)字技術來展示(這只爬山虎是如何爬到墻上的),引導學生用“波浪線”畫出爬山虎爬到墻上動作的文字:并以其中的重點詞為基礎來感受其中的意蘊,用自己的感知與表達來描繪爬山虎是如何爬到墻上的。在此過程中,老師也可以詢問學生,作者寫了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改為“一小步一小步”的話,這樣好嗎?你覺得是為什么?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歸納與總結(爬山虎的爬行方式不會像其他動物那樣,但它會用一只腳、一只腳掛在墻上,爬得越高,新的腳就會不斷生長),體會作者描寫的巧妙。
二、引入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知識轉化能力
在小學時期的語文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地意識到生活化真實情境的深度融入,在更好地培育學生閱讀素養(yǎng)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積極意義,切實地進行對于一些先進數(shù)學技術的全面使用,從課程本身以及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來進行一些視頻或是圖片的引入,以此為基礎來營造出一種更加濃厚的氛圍和基礎,使學生進入到其中展開具有深度的對比與分析,從熟悉或是真實的角度來理解文章,循序漸進地獲取更為濃厚的感知與體會,獲得閱讀方法以及能力的提升。
(一)生活化真實情境引入的必要性
從小學生本身的能力來分析,他們還處于一個發(fā)展時期,在深度解讀以及分析方面的素養(yǎng)更是不夠深厚,當學生在面對一些描述相對復雜或是抽象的內容時,其思維發(fā)散的程度或是解讀的厚度往往不足,對文章的理解常常會處于一個相對淺顯的層面。而生活化真實情境的有效引入則可以充分地改善學生這一情況。可以說,情境中的元素是更加生動形象的,往往可以賦予學生更多的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則是學生興趣產生的直接來源。當學生在滿含學習興趣的狀態(tài)下,他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情境中展開具有深度的感知,在充滿閱讀動力的基礎上來進行緊密思考,獲得閱讀效果的最大化;其次,筆者認為,真實情境的貫穿融入更可以賦予學生一些有意義的直接經驗??梢哉f,小學生本身的觀察能力是極強的。當學生進入到情境中時,他們往往可以結合自己的觀察來對文章內容進行轉化,表現(xiàn)為將抽象難理解的閱讀篇幅與片段內容轉為具象化的生活元素,逐漸從另一個視角或是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來進行聯(lián)想,感受文章中的一些邏輯,細化的人物與事物描寫,事件的演變歷程等等,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會來進行其中人物思想或是作者情感的提煉,推進思維的不斷發(fā)散,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得到發(fā)展,促使學生逐漸掌握運用生活來解讀文章的方法,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進一步升華。
(二)采用生活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轉化能力的實踐
舉例來說,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火燒云》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展開教學,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來進行一些真實場景以及畫面的展示或還原,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使他們結合情境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能力,把握作者抓住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以及描寫的方法,體會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等等,實現(xiàn)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運用課件和多媒體設備來展示火燒云這一景象,引導學生跟著女作家蕭紅一起去欣賞夕陽西下火燒云的瑰麗情景,并且詢問學生:“什么叫火燒云?請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睂W生回答后,教師可以遞進詢問:“這句話中有一個動詞用得特別好,誰來談一談為什么‘燒字用得好呢?”引導學生結合在多媒體技術中獲得的試聽體驗,通過將獨特與真實的感知體驗與課程中的具體描述相結合,獲得更具有深度的見解:火燒云升起,仿佛天空中有一場大火。發(fā)生火災時,火燃燒得特別猛烈。當你感覺到火云時,“燃燒”這個詞應該是快速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盁币蛔滞怀隽水敾鹕皆茖由蠒r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它像燃燒的火焰一樣強大,賦予了人類一種不斷變化的感受……以此種方式來繼續(xù)推進,輔助學生實現(xiàn)對火燒云的深度感知等等。
三、設計多形式的朗讀活動,深化學生的感知與情感共鳴
在小學時期的語文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地意識到多形式的朗讀活動的有效設計,在更好地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重要價值,全面地展開對于文章本身的解析,立足于文章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展開具有感情色彩以及厚度的朗讀,鼓勵學生在其中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其中的感情,深化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舉例來說,在進行部編版《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的推進步驟或是演變過程,鞏固學生的思維以及認知。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其中進行一些人物的表演以及展示等等,更加迅速地產生與作者或是人物本身的共鳴,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教研背景下,對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大的趨勢與方向。相關聯(lián)的教師應善于在課堂上有計劃有順序地引導學生展開對于文章的深度解讀與欣賞,使他們把握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邏輯,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感情,掌握相對細節(jié)化的描寫方法等等,在久而久之的過程中實現(xiàn)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萬淑燕.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5):49-50.
[2]高玲.淺談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