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晶 丁丹
摘 ?要:借助視聽傳達理論有助于提升思政課程利用紅色檔案闡釋好中國理論的能力。通過分析在視聽傳達理論觀照下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的可行性,研究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須遵循的應用原則,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導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注重守正和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從深耕教材、規(guī)范引導、搭建平臺等三個層面探索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視聽傳達;紅色檔案敘事;思政課程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theory,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use red archives to explain Chinese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feasibility of acti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with red archives narrative under the vision of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with red archives narrative under the vision of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theory should adhere to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follow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law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 law of students' growt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f red archives narrative activation from three levels: intensive teaching materials, normative guidance, and platform building.
Keywords: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Red archives narrativ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中強調(diào):“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1]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視聽傳達通過視聽結合和意象傳達為紅色檔案活化思政課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嘗試。挖掘紅色檔案資源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科學的教學組織,將這些育人資源貫穿于整個思政課程教學活動中,對于不斷增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理論解析
1.1 視聽傳達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教授艾伯特·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提出了著名的73855定律,指出人們在進行語言交流的時候,55%的信息是通過視覺傳達的,如手勢、表情、外表、妝扮、肢體語言、儀態(tài)等等;38%的信息是通過聽覺傳達,如說話的語調(diào)、聲音的抑揚頓挫等等;剩下只有7%來自純粹的語言表達。這就表明了視覺傳達和聽覺傳達在人們獲取外界信息時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視聽傳達泛指通過聲像的現(xiàn)代技術,借助視聽元素的巧妙運用,烘托主題,使作品得以與視聽者見面的綜合傳播渠道。視聽傳達包含影像、膠片、構圖、光線、色彩等視覺元素的信息傳達和聲音等聽覺元素的信息傳達。在媒介融合的新時代,視聽傳達在科技化、人性化和審美化的發(fā)展中不斷變革。
1.2 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的現(xiàn)實需求。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薄扒袑嵃迅锩奈锉Wo好、管理好、運用好?!盵2]
紅色檔案是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講好中國故事的革命文物、闡釋好中國理論的生動素材。然而,當前高校思政課程中紅色檔案敘事策略仍以課堂講述為主,缺乏體驗式和浸入式學習,存在紅色檔案利用實效性和豐富性不強等亟須解決的問題。
1.3 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的驅(qū)動要素。實現(xiàn)視聽傳達理論觀照下的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xiàn)實選擇。視聽傳達理論作為關鍵驅(qū)動要素應用于紅色檔案敘事,將形成利用多媒體平臺組織故事內(nèi)容與呈現(xiàn)形式的傳播方式,形成立體的文化傳播形態(tài),[3]學生由此獲得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使得思政課程具有更形象更直接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探究視聽傳達理論融入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的可行性,能夠為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從而深化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教學改革。視聽傳達是接連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的橋梁,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紅色檔案敘事,注重從學生獲取課程信息的需求出發(fā),參與知識理論的輸出,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獲得較為全面的課程體驗。具體而言,視聽傳達通過視聽結合和意象傳達融入紅色檔案的敘事邏輯,將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 應用原則
2.1 發(fā)揮“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思政課教師借助視聽傳達手法,可實現(xiàn)“顯性”的正面說教與“隱性”的浸潤熏陶相結合,彰顯對學生個體的人文關懷。同時,結合大數(shù)據(jù)和新技術分析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群體特征,并追蹤記錄學生個體的成長規(guī)律和個性化需求,為學生精準畫像,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精準化的思政課程教學,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領學生成長和成才。
2.2 貫穿“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設計。視聽傳達理論融入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在挖掘、整理、甄選紅色檔案資源的過程中,應注重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聯(lián)系,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相統(tǒng)一,切實發(fā)揮自身的言傳身教作用,全面提升育人的效能。同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根據(jù)學習者的心理需求設計教學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注重藝術性和審美性,使得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均富有吸引力,也就是要注意視聽信息的合理應用。根據(jù)不同學段的特點,設計檔案敘事內(nèi)容和形式。在研究生階段的思政課程教學中,紅色檔案的敘事內(nèi)容選擇要側重于探究性學習,培育研究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本??齐A段的思政課程教學中,紅色檔案的敘事內(nèi)容選擇要注重于理論性學習,引導學生領會思想背后的道理,增強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
2.3 注重“守正創(chuàng)新”的雙向設計。視聽傳達理論融入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不能單一化地簡單嵌入,而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tǒng)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4]守正創(chuàng)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內(nèi)在要求。守正,就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地位;創(chuàng)新,就是需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積極面對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與沖擊。將視聽傳達理論融入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體現(xiàn)了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要求,反映出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的守正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雙向互動。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把“守正”與“創(chuàng)新”辯證結合起來,把握二者的尺度,不斷活化紅色檔案的敘事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引導大學生既要正確認識新時代的世情、國情、社情、黨情,又要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
3 路徑優(yōu)化
3.1 深耕教材,提煉敘事主題。思政課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要求適當取舍,以教材內(nèi)容為出發(fā)點,提煉紅色檔案的敘事主題,把握住紅色檔案資源的視聽設計定位,合理選擇恰當?shù)募t色檔案資源,讓整體設計符合視聽流程,引導紅色檔案敘事安排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促進課程知識體系高速準確傳遞,并為學生帶來個性化的思政課程體驗。
根據(jù)不同學段特點、不同課程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做好頂層設計,系統(tǒng)性開發(fā)紅色檔案資源。依據(jù)“超本不超綱”的思政課教學原則,需要加大紅色檔案資源的收集、整合和開發(fā)力度,豐富高校思政課程的教材內(nèi)容,增強生動性和吸引力。
合理規(guī)劃教學目標,安排和布置教學任務,建設與滿足教學需要的相應配套設施,保障紅色視聽資源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得到有效貫徹執(zhí)行。
3.2 規(guī)范引導,強化敘事表達。視聽傳達中的敘事環(huán)境既有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等傳統(tǒng)媒介,也延伸到了網(wǎng)絡時代的新媒體平臺,由此帶來了敘事的受眾者的多樣化、多元化。這對紅色檔案的體裁選擇和內(nèi)容組織都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可圍繞敘事主題,充分挖掘具體的故事細節(jié),形成完整豐富的故事鏈,加深學生的了解度和體驗感。圍繞核心價值觀規(guī)范敘事引導,強化敘事表達,不僅可以生動傳播紅色檔案和歷史故事,也可使高校思政課程更具備情感和溫度,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的濃厚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3.3 搭建平臺,豐富敘事媒介。實現(xiàn)視聽傳達理論觀照下的紅色檔案敘事活化思政課程,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媒體矩陣,形成合力。一是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媒體的話語輸出方式。可堅持在傳統(tǒng)媒介平臺中采用多渠道、多形態(tài)的敘事策略,以更多趣味性、可讀性的主題內(nèi)容來尋求創(chuàng)新與突破,提升敘事能力。二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浸潤式思政課教學,使得學生在虛擬世界中借助短視頻感知紅色故事和紅色文化,獲得模擬在場感,體悟到知識經(jīng)驗,引發(fā)情感共鳴,建立師生溝通的新模式,使得紅色檔案活起來。三是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展深度闡釋和多維傳播。開設不同類型但彼此關聯(lián)的欄目,使用視頻和音頻中的圖像和聲音,解讀和闡釋紅色檔案蘊涵的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深度、多維的紅色檔案敘事。同時還要注重輿論互動的引導,在敘事過程中及時對有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信息進行回應和修正。
*基金資助:河南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專題項目:傳承弘揚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史經(jīng)驗研究(2022ZT0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五育并舉”視域下地方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2021SJGLX462);河南省研究生精品在線課程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YJS2023ZX25);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新時代行業(yè)特色高校研究生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聯(lián)動機制研究與實踐(2021SJGLX066Y);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理工類地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2021JGSZ069)。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1):29.
[2]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共產(chǎn)黨宣傳工作簡史(下冊)[M].人民出版社,2022(01):715.
[3]何玲;馬曉玥;檔案研究僧.跨媒體敘事理論觀照下的檔案敘事優(yōu)化策略——以紅色檔案為例的分析[J].檔案學通訊,2021(09).
[4]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2021(04):2、12.
(作者單位:1.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 申曉晶,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讀博士;2.長沙理工大學 丁丹,副教授 ?來稿日期: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