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維華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理論,要求教師將“核心素養(yǎng)”作為關鍵教學目標。文章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探索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教育理念,以確定目標、設置議題等為主要行動路徑,明確群文閱讀的策略,讓學生在群文閱讀模式中發(fā)展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素養(yǎng),真正契合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8-006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20
簡單來說,群文閱讀指的是圍繞一個特定的議題、甄選具有相似性特征的兩篇或兩篇以上文章,展開集體閱讀的一種語文閱讀方式。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儲備,讓他們接觸不同體裁、不同題材和不同作家的作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實施群文閱讀計劃,能將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四個方面的目標融入閱讀教學模式中,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學習和提升,從而實現(xiàn)全方位成長和多角度發(fā)展的目標,充分展現(xiàn)群文閱讀的優(yōu)越性。
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導向實施群文閱讀教學計劃的重要性尤為明顯。以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為探討角度,涵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和文化自信,是群文閱讀教學的指導理念,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思維能力等為主要目標,精選群文素材,設計群文閱讀框架。在這樣的模式下,初中生的各項能力均能得到發(fā)展和提升,所以從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核心素養(yǎng)與群文閱讀的有機結合,能夠推動初中生的全面成長與發(fā)展。從語文教學和初中教育的角度展開分析,核心素養(yǎng)滲透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將其融入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促進素質教育進程的發(fā)展,能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總體質量和實際效果[1]。所以說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是一項對語文教學、初中教育和學生個體成長均有積極作用的舉措。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研讀課程標準,確定目標,緊扣核心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是根據(jù)國家教育改革趨勢和語文教學實況編制和印發(fā)的綱領性文件,涵蓋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具體內容。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只有深入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才能制訂正確的教學舉措。以此為根據(jù),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的群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最關鍵的任務是研讀課程標準,以學生所處的年級、班級整體的閱讀水平等為基準,綜合考查學生應達到的閱讀量,應具備的閱讀能力和應掌握的閱讀技能等,并將其一一提煉出來,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規(guī)劃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方案,緊緊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和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閱讀行動指明基本方向。在設定整體目標的基礎上,教師也要以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和具體內容為依據(jù),以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為主,進一步細化教學目標。如針對“語言運用”這一項內容,可細化為字詞積累目標、語言感悟目標、情境溝通目標,等等。這樣既能細致地規(guī)劃群文閱讀的目標,找尋具體的對策,也能使群文閱讀教學緊扣核心素養(yǎng)。學生在目標明確、導向性強的閱讀模式中,自然會提高閱讀的整體效率。
(二)依據(jù)閱讀目標,設置議題,滲透核心素養(yǎng)
議題之于群文閱讀,猶如人的眼睛,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便是設置議題。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的前期準備階段,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準則,依據(jù)提前設定的閱讀目標,結合學生的思想狀況、閱讀能力等個體要素,以及核心文本的語言特征、主旨內涵、文體特征等文學要素,設置具有探究性和深度閱讀價值的議題。這一議題既要契合語文課程教學的各項要求,也要能夠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積極參與群文閱讀活動[2]。另外,為廣泛吸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教師也可以針對設置議題的要求,開啟專項化的小組討論活動,要求每一個小組根據(jù)群文閱讀的目標、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設置新穎、貼切且具有吸引力的議題,并在各小組內展開“競標”活動,引導各小組成員,說明本組的思路以及議題的內涵,讓學生以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評判他組議題的優(yōu)勢,進而選擇與核心文本、學生閱讀水平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最為貼近的群文議題,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選擇最佳議題,還能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三)圍繞閱讀議題,甄選文章,融入核心素養(yǎng)
在初中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中,圍繞閱讀議題和核心文本,有方向、有層次地從課內教材和課外文本中甄選文章,建構起一個內部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的群文結構,有助于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也能使學生在閱讀高質量文章時積累語言素材、提升鑒賞能力,進而強化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甄選文章、建構群文體系時,教師應牢牢把控議題的內涵,遵循審美性、建構性和文化性等原則,以核心為本的中心選擇體裁相同、題材相同或者作者相同的不同文章,引導學生由核心文本入手,以發(fā)散性思維解讀和分析其他文本,經(jīng)過一系列分析和嚴格把控,教師甄選既能與閱讀議題相契合,也具備豐富語言材料、審美元素和深厚文學價值的文章,使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融入群文閱讀教學。甄選文章不是短時性的行為,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核心文本,創(chuàng)建群文文件夾或者閱讀檔案,將群文閱讀教學貫串于整個初中階段,讓學生在長期的語文閱讀進程中搜集、整合和投放相關閱讀素材,當學生結束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后,他們的閱讀數(shù)量將大大增加,其語言儲備、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鑒賞能力皆能有所提升。
(四)參照文章內容,提出問題,凸顯核心素養(yǎng)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眴栴}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思考和學習的起點,還能啟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想凸顯核心素養(yǎng)中的思維、語言等要素,教師可以參照群文文本的內容,提出層次性、探究性和整合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基點,深入解讀文章的體例特征、語言特色、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等,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展開思考和探究,并有意地為學生預留交流和討論的時間,鼓勵學生針對群文體系進行探討和分析,共同達成深度閱讀的目標,穩(wěn)步提升語言理解、運用和邏輯思維能力,凸顯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價值和指導作用。除了優(yōu)化提問的內容之外,教師也要在提問的時機和形式等方面下功夫,考查閱讀教學的進程和學生的狀態(tài),合理地調控提問的節(jié)奏。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教師可以出其不意地提出一個趣味化的問題,讓學生關注群文文本的內容和主旨,這樣往往可以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閱讀實效逐漸加強后,他們的語言運用、審美鑒賞能力以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加強。
(五)整合群文素材,對比閱讀,展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
群文閱讀教學面向多篇文章,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使學生透徹地理解群文的特征、內涵等,一直以來都是令語文教師苦惱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整合群文閱讀素材,讓他們在對比閱讀中抓住文本之間的共性和不同,感悟文本中的語言要素、審美要素和文化要素,將核心素養(yǎng)充分展現(xiàn)出來,拓展群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1.在對比閱讀中感悟作者命運軌跡。教師圍繞群文閱讀的議題,將同一個作者或者同一體裁、題材的文章結合起來,這些文章或是同一個作者在不同時期的生活實景,或是不同作者對命運的感嘆,教師可以將文章的作者作為對比閱讀的主要對象,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注釋、閱讀人物傳記、查詢網(wǎng)絡資料和史料資源等途徑,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將作者經(jīng)歷的波折、困難等,與文本內容結合起來,并針對群文體系中不同的文本展開對比分析,比較不同文本體現(xiàn)出的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理想信念等,讓學生感悟作者的命運軌跡。學生還可以根據(jù)作者在不同階段的創(chuàng)作特征,于對比中體會作者的心境變化和命運變化,對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等展開全面分析,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群文文本的內涵和主旨,也能讓學生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文化,對于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同時,為了加強對比閱讀的儀式感,教師也可以組織人物鑒賞專題活動,要求學生結合群文文本的語言特征、心理描寫等細節(jié),說明同一作者和不同作者的創(chuàng)作特征,以及不同特征背后隱含的社會、文化和歷史信息,以此增加學生的文學常識儲備,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3]。
2.在對比閱讀中體會文章體例特征。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為讓學生了解文本的語言表達特征、結構特色等,教師也可以將文章的體例特征作為對比閱讀的對象,引導他們針對同一體裁或者不同題材的文本,展開細致對比和解析,明確文本之間的細微差異,在對比中了解不同體裁或者同一體裁的不同文本所用的語言、行文結構、文化典故等要素,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鑒賞能力等都有所提升。在對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畫線、畫圈、摘抄等方式,展現(xiàn)群文文本在體例上的共性特征和差異,讓他們掌握辨析式閱讀的技巧,根據(jù)體裁之間的差異深度解讀文章,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思考,積累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和交際素材。
(六)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審美鑒賞,培育核心素養(yǎng)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痹谌何拈喿x教學中,為培育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要以群文文本的內容、主旨等要素為依據(jù),創(chuàng)設視聽融合的閱讀情境,將文本中體現(xiàn)出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基調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核心點,精選圖片、視頻、音樂等素材,為視聽化的閱讀情境做好準備。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視覺與聽覺相融合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群文文本各自蘊含的審美要素,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欣賞不同文本中體現(xiàn)的審美點,深度解析各文本中描繪的主要意象和意境,并透過意象和意境分析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通過鑒賞的方式感悟文本的審美和文學價值。另外,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視聽情境中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學生由群文中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一個意象入手,展開仿寫、續(xù)寫活動,使學生在擁有鑒賞美的能力的同時,也能根據(jù)需求創(chuàng)造美。
(七)開展多元活動,實踐探索,踐行核心素養(yǎng)
1.開展校園主題閱讀活動。以踐行核心素養(yǎng)思想為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內群文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校園主題閱讀活動,推動中華民族語言文字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優(yōu)秀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并于實踐探索的過程中積累不同種類和形式的語言素材、文化典故等。針對初中階段語文課程教學的標準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在開展校園主題閱讀活動時,教師要精選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議題,以傳承和弘揚文化為主要目標,通過校園朗誦、連載廣播節(jié)目、主題宣講等方式,將群文文本運用于多元活動中,讓學生在朗讀、聽廣播、宣講會中,接觸更多類型的文章,準確解讀群文文本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內涵。另外,針對主題活動中取得的閱讀成果,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學生抒發(fā)感悟,以主題分享會為載體,指導學生敘述在活動中積累的閱讀經(jīng)驗、獲得的審美感受、理解的文化內涵等,這樣既能將群文閱讀滲透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能極大地創(chuàng)新群文閱讀的模式[4]。
2.開展項目實踐閱讀活動。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群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以踐行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可以開展項目實踐閱讀活動,將群文閱讀的議題作為項目化活動的選題,圍繞選題搜集與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等相關的材料,并搜尋文學評論、學術論文等輔助性的素材,針對群文文本的內容、主旨、文學成就和教育價值等,展開系統(tǒng)化和深層次的討論,讓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基本單位,從不同角度鑒賞和解析文本,據(jù)此,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深度解析文本的技巧和方法,還能夠進一步挖掘和了解群文文本的隱藏信息,這對于提升初中生的語言解讀、審美鑒賞、思維拓展和文化感悟等能力,具有十分明顯的推動作用和價值,有利于核心素養(yǎng)與群文閱讀的融合。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應從研讀課程標準、依據(jù)閱讀目標、圍繞閱讀議題、參照文章內容等角度,探尋群文閱讀教學的對策,將創(chuàng)新化的舉措運用于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分析議題、解讀群文、思考問題和對比閱讀等過程中,提升語言素養(yǎng)、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而在核心素養(yǎng)與群文閱讀教學相融合的模式下,教師也要秉承著隨機應變和以生為本的原則,不斷調整群文閱讀模式中的內容和指導方式。
參考文獻:
[1] 鄭小瑜.核心素養(yǎng)前提下初中語文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0):52.
[2] 張宗雄.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21(21):115.
[3] 王瑩.試論基于核心素養(yǎng)與讀寫共生視野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5):44.
[4] 苗盼盼.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19(6):39.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