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浩強
臨床上治療抑郁癥的方法眾多,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光照治療、運動治療等等。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明顯控制抑郁癥狀,但是同時也要結(jié)合非藥物治療,如此才能使抑郁癥治療真正全面起效。
目前,抑郁癥的首選治療藥物是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如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相比其他抗抑郁藥物,S SR I s更加安全,且耐受性也更好。當該類藥物無效時,可考慮換用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當然,兩種藥物孰優(yōu)孰劣難有定論,藥效有時也因人而異。
一般而言,抗抑郁藥通常需要至少服用1~2周才會顯效(指沒有錯過1劑的連續(xù)服用),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也會紛至沓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諸多的不適感。如果不良反應(yīng)尚顯輕微,患者能夠耐受且不影響正常生活,一定不要馬上停止服藥,因為這些不良反應(yīng)通常會在幾天或者幾周內(nèi)得以改善、減弱或者消失。
如果已經(jīng)服藥4周,病癥仍舊控制不佳或者不良反應(yīng)持續(xù)存在,請復診咨詢醫(yī)生,可能需要增加藥物的劑量或者嘗試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事實上,很多患者分不清楚到底是自身疾病的“軀體癥狀”還是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這也是很多抑郁癥患者存在的共性問題。
抑郁癥藥物治療,1個療程通常至少持續(xù)6個月以上乃至幾年,一些復發(fā)性抑郁癥患者則可能被建議無限期地服用藥物。像其他慢性病一樣,關(guān)鍵一點是,藥物治療期間切勿自行減量或者停藥。事實上,在服藥較長時間后一般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逐漸減量直至停藥,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撤藥反應(yīng),如病情反跳甚至加重,使得情況會變得更加窘迫。
事實上,抗抑郁藥物的治療原則就是在“藥效”和“不良反應(yīng)”之間尋找關(guān)鍵的劑量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為細微的劑量差異都會導致藥效的“蝴蝶效應(yīng)”,即引起藥效的較大改變或者出現(xiàn)嚴重不良的反應(yīng)。所以在用藥上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加量、減量和停藥的過程中,更應(yīng)緩慢進行,循序漸進,以求安全。
抑郁癥用藥謹記:緩緩加量、維持穩(wěn)態(tài),緩緩減量、直至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