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嵊州人,我最愛吃?嵊州豆腐包(小籠包)和嵊州小湯包(餛飩)。?離開嵊州后到外地讀書、工作,很不習(xí)慣吃?發(fā)面純?nèi)怵z頭、皮子厚得像餃子皮的餛飩。?我這個喜好曾經(jīng)被一個外地老阿姨諷刺?:“那?是因為你們那里窮啊,所以隨便什么都做得?很小、很薄,騙騙嘴巴、嗒個味道,實際上?根本吃不飽!”
當(dāng)時聽得忿忿不平,隨著年齡的增長,?留意觀察了一下浙江各地的美食,背后還真?有“節(jié)儉”兩字在隱隱綽綽地推動著。
例如前面說到的豆腐包,皮子是燙面緊?身皮,不發(fā)酵,搟得極薄,餡料里豆腐遠多?于肉末,而且豆腐是水分很足的嫩豆腐,做?一個鮮肉小籠包的肉足以包?3~4?個豆腐包。發(fā)明這嫩豆腐小籠包的肯定是既懂吃又會過日?子的人,因為兩者搭配毫不違和,甚至比純鮮?肉的小籠包更鮮美多汁,味道更好。衢州也有?豆腐包子,不同之處是用的是老豆腐,一般還?會加上豆豉、辣椒,再加少許肉丁,面是發(fā)面,?因為豆腐的加入,雖然沒有嵊州豆腐包那么鮮?美,但還是很解膩。這樣搭配的最初原因,可?能就是省一點肉的用量吧!
嵊州有名的小吃還有雞汁羹,用的是煮白?斬雞后留下的大鍋湯汁。這里的雞湯并非用老?母雞煲?guī)讉€小時出來的濃湯,而是用童子雞或?小母雞做白斬雞時,投入整雞就轉(zhuǎn)小火燜?30?分鐘左右出的清湯。挺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一鍋湯,在嵊州,會加一些切碎的雞肝、?雞胗,以及事先燙熟的雞血、切小粒的嫩豆腐?和年糕,再加上青菜末,最后用番薯淀粉勾個?芡,鮮美的雞汁羹就做好了。這個羹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湯菜下飯,算是把一只雞?做到物盡其用了。
臺州有類似的羹,叫“糟羹”,與雞汁羹?不同的是,最后的番薯淀粉改用米粉糊,做完?后沒有雞汁羹那么透明,但是更頂飽,同樣也?很鮮。到了寧海,因為更靠海,湯底就會用一些小海鮮,放上芥菜碎、豆干丁、?香菇末,加上各種小貝類、小生?蠔(牡蠣)肉。我大學(xué)時暑?假去同學(xué)家玩,吃過她媽?媽做的,她告訴我這個叫?“山粉溜”,在寧海的街頭?巷尾看到也有寫“山粉餾”?的,不知道哪個字更正確,?只記得這個羹也非常美味。
在這些用下水或者邊角料?做的美食中,溫州豬臟粉也算得?上一絕?:用豬大骨燉煮大鍋湯底,一?把溫州粗米粉下去燙?2?分鐘后撈起裝碗,常規(guī)?的小店就只在上面放點大腸、小腸、豬血、青蒜,?如果有當(dāng)?shù)厝藥罚ネ镒由钐幍摹吧n蠅館?子”,就有可能吃到更多不常見的內(nèi)臟,如“豬?絲巾”,它是一根根肉色的小管子,口感是脆脆?的,據(jù)說只有公豬才有,雖然有點抵觸,但是?難棄其美味。把這么難登大堂之雅的食材做成?一碗清清爽爽的米粉,也有節(jié)儉的因素在吧!
嵊州還有一道傳統(tǒng)的過年菜——豬頭肉糕。?豬頭肉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食材,嵊州人把豬?頭腌制一晚上后,將整個豬頭或劈成兩半上鍋蒸?2?小時,達到骨肉可以分離但又不是軟爛?不成型的狀態(tài),趁熱拆去骨頭,然后把豬頭?肉及耳朵、舌頭等切成約?2?厘米大小的塊,?放入足夠大的容器中,上面交錯放幾根干凈?的竹片,再用重的石塊壓緊,大冬天放室外?一晚后,把這個豬頭肉糕倒扣出來(講究點?的在壓實之前會加點皮凍,也可以不加),?就成了一盤美味的冷菜。切得規(guī)規(guī)整整一塊?塊的肉糕,賣相比單純豬頭肉拆出來支離破?碎的樣子好看很多,一下子就變成適合上年?夜飯的大菜了。這與湖州的“豬頭炮彈”有?異曲同工之妙,區(qū)別在于“豬頭炮彈”是用?粽葉包裹,外面扎緊稻草,變成一個個長長?的柱狀物,形似炮彈,因而得名,兩者吃起?來味道幾乎是一樣的。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結(jié)構(gòu)?也許在漫長的農(nóng)耕社會是不富庶地區(qū),所?以在制作美食時大都需要考慮成本、精打?細算,用盡可能低廉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時至今日,雖然浙江經(jīng)濟已走在全國?前列,但是節(jié)儉的老傳統(tǒng)還是沒有丟,這?些凝結(jié)著祖輩聰明才智的美食,依然深受?浙江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