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鳳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边@句話精辟地闡述了傳道和授業(yè)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正所謂“文道統(tǒng)一”,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語文作為母語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語文教師的任務。
一、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作為一年級語文教師,課堂上除了要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學,更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熱心助人、保護環(huán)境等道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
語文學科育人的目標因課文而異,因?qū)W生的生活實際而異,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啟迪和引導,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彰顯語文味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標。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進行新課教學時,低年級學生普遍有極大的閱讀興趣,但面臨的閱讀困難也很大。
首先,生字關就是一大障礙,學過的生字詞剛忘了,新生字詞又出現(xiàn)了,這是學生的閱讀障礙,所以要強化生字學習。其次,拼音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識字和閱讀的第一步,應給予高度重視。教師要充分研讀新課標,對拼音教學目標了然于心;要深入鉆研新教材,不僅讀教材還要讀教參、讀最新的教學研究成果;還要轉(zhuǎn)換學生視角換位思考,要切切實實了解學情。再次,在語句理解上也存在困難,低年級學生語文知識沉淀少之甚少,因此經(jīng)常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語句。最后,對于課文大意以及作者思想感情這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知識,學生在經(jīng)過表面閱讀以后難以挖掘出其精髓。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課堂上得到妥善解決,興趣教學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課堂導入部分,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興趣,可以通過一首與文章密切相關的兒歌或一個小游戲來導入課文,緊接著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思維變化,以一種適應青少年心理的方式來完成教學過程,切忌繁冗拖沓。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正如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弊?、詞、句、段、篇等素材都需要長期積累,一年級學生主要在于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三、在教學實踐中打破傳統(tǒng)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力求打破傳統(tǒng)封閉、單項、機械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以下幾點做法。
(一)學習新課標,領會精神實質(zhì)
教師要以新課標為基準,切實轉(zhuǎn)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新理念。全面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整體把握教科書實質(zhì)
教師應弄清教科書的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其與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重點,找準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三)從本班本校本地實際出發(fā)
從本班本校本地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nèi)容,靈活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nèi)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整體提高。
漢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說好普通話,培養(yǎng)好下一代接班人,語文教學實踐的腳步必須永不停駐。在追尋理想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欣賞更加美麗的教育風景,享受更有意義的教育。去盡浮華尋本真,仰望星空求成長。
(作者單位:鄒城市鋼山小學)